粵語中的“我丟”,到底是什麼意思,真的是拿東西去丟嗎?

眾所周知,我國已經有著五千多年的歷史了,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我國形成了多種文化,這些文化隨著時間的發展,也流傳了下來。源遠流長的文化,賦予了漢語別樣的魅力,一個字即是一幅畫,一個字也可以包含一個傳奇的故事。作為世界上歷史最為悠久的一種語言之一,漢語也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一種語言。現代漢民族共同語,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普通話,是在近代漢語的基礎上形成的,它指的是現代漢民族使用的共同語。不過漢語最奇妙之處,在於各地有各地的方言,各地也有各地的語言。

粵語中的“我丟”,到底是什麼意思,真的是拿東西去丟嗎?

我國一共有七大方言區,分別為北京方言、吳方言、贛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閩方言以及粵方言。他們都形成了獨立的方言體系,而今天要了解的,是粵方言。粵語是發源於北方的中原雅言,在秦漢時期傳播到兩廣地區,並於當地的古越語相結合,從而產生的一種方言,民間稱其為白話,或是廣東話。雖然民間又稱粵語為廣東話,但粵語並不是廣東人才會說,粵語在香港、澳門底取也佔有主導地位,廣西也有部地區使用的方言為粵語。有部分人覺得,粵語歌非常的好聽,但也有些人有這樣的疑惑,粵語中的某些字,到底是什麼意思?

粵語的起源

粵語中的“我丟”,到底是什麼意思,真的是拿東西去丟嗎?

“粵語”這個名字,來源於中國古代嶺南地區的“南越”,在《漢書》中,又被稱作“南粵”。“越”在古代是一個泛稱,“越”與“粵”為通假字,遠古時期,對於長江中下游以南的地區和部落,全部都統稱為“越”。到了隋唐之後,“越”與“粵”才開始有所區別,“越”便成為了嶺南地區的統稱。歷史上對於兩廣的別稱,也稱為兩粵,粵東為廣東,粵西為廣西,且在歷史上兩廣地區是部分的,直到宋朝才分為廣東和廣西,而粵語的形成在此之前,這就是為什麼粵語在兩廣地區都通用的原因。

粵語中的“我丟”,到底是什麼意思,真的是拿東西去丟嗎?

粵語的發源地為距今五千年前後的嶺南蒼梧古國,那裡也是嶺南文化、珠江文化的發源地。因為形成的年代久遠,除去古漢語詞彙和語法之外,粵語也保留額古漢語的語音和聲調,最大一個體現便是入聲。現代普通話是沒有入聲的,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在學習古漢語,或是古典詩詞時,分不清平仄,也無法讀出韻腳的原因,所以我們常常覺得,某一些詩詞,若是用粵語來讀,就會顯得非常的有韻味。而到了今天,全世界使用粵語的人數約為7000萬左右。

粵語中的“我丟”

粵語中的“我丟”,到底是什麼意思,真的是拿東西去丟嗎?

我國的地域面積廣闊,平時出門在外,就常常會聽到各種各樣的方言,有的仔細一聽就能夠聽懂,而有的常常時一知半解。在粵語中就有這麼一些字,但說的時候,若是以普通話來理解,就非常的容易,而要是用粵語說出來,人們就會感到迷惑,說的到底是啥。比如粵語中的“我丟”,到底是什麼意思呢?難不成時叫人丟東西?“丟”在字典中為第一聲,意思是“丟失、遺落”或是“放下,拋棄”。以普通話來理解粵語的“我丟”,就變成了“我丟失、遺落”,但這在粵語中可大有不同,最大的不同就是聲調。

粵語中的“我丟”,到底是什麼意思,真的是拿東西去丟嗎?

粵語中的“丟”,為第二聲,是粵語的粗口話之一,不過在不同的底取,這個字的使用也有所不同。臺灣地區並不將“丟”視為粗口話,而是一種語氣助詞或是形容詞,具體解釋為“厲害”、“勁”的意思。在廣東地區,“丟”的使用也有不同的意思,一種己時帶有侮辱性的辱罵;另一種也是作為語氣助詞而存在,比如說“我丟!嚇死人咩!”,就是形容被嚇到的時候的心情;除此之外,還有批評的意思。粵語中還有很多有意思的字,又或者說,每一個地區的方言都有很多有意思的字或詞,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一一瞭解,就會發現別樣的趣味。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