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路花語|平淡處有尖新,樸素處見瑰麗——讀段維先生校園詩詞有感

詩路花語|平淡處有尖新,樸素處見瑰麗——讀段維先生校園詩詞有感

郭彧 男,

漢族,湖北省崇陽縣人,1980年生,中共黨員,武漢大學文藝學博士,湖北科技學院人文與傳媒學院副教授、院長,湖北省文藝學學會理事,湖北省中華詩詞學會學術研究委員會委員。

詩路花語|平淡處有尖新,樸素處見瑰麗——讀段維先生校園詩詞有感

平淡處有尖新,樸素處見瑰麗

——讀段維先生校園詩詞有感

郭 彧

讀段維先生的校園題材詩作,感慨再三。作為一名身在象牙塔中的學者,段維先生將自身的見聞感知發而為詩,於他而言也許是一種日常化的書寫,但於讀者而言,卻不難從中發現學者的傲骨、校園的斑斕、生活的詩意,他的創作也因此具備了別樣的光彩與意義。

在我看來,段先生的創作有這三大特色:

詩路花語|平淡處有尖新,樸素處見瑰麗——讀段維先生校園詩詞有感

一、學者形象的自然建構

詩者,言志者也,所以詩中自我形象的建構是詩人主體意識一種外化呈現。段先生雖然有多種社會身份,但華中師範大學的教授身份,學者形象無疑是最基本的。在他的詩歌中,一位熱愛真理,傳揚學術的學者形象得到了自然而有效的建構。如《新年賀政治學進入一流學科兼寄師生》:“代代傳燈至,儒林第一流。自知滄海粟,不懼立潮頭。”一方面表達了對自身所在學科歷史發展的感慨和對學界地位的自豪,另一方面則抒發了自身的進取之志——即使是滄海一粟,也要勇立潮頭。這顯然是對學者身份的自我期許與認可。

再如《讀〈章開沅學術與人生〉感賦》。在此篇中,段先生描繪了他心中理想的學者形象:“立身當重黃金膝,除卻真知不拜神。”“問學焉能井底蛙,五湖四海自光華。”“江山揮斥非吾學,太史公勳莫賤忘。”作為知識分子,當有知識分子的氣節、學養和驕傲,而不是為宦海所迷,讓學問成為哺啜之具。

學者形象與教師身份相輔相成。在段先生的詩中,教師身份顯然有著更為複雜的內涵。試看其《教師節自省》:“師者曾言傳道忙,道中有道漸迷茫。山河正統棋枰裡,鹿馬爭分殿闥旁?故紙梯云云未雨,新醪浪雪雪因光。時將家國旌旗豎,偶把旗杆插孔方。”將身為教師的困惑表現無餘,也將眾人眼中的教師形象進行了深入反思——即使是傳道的師者,也會面臨何者為道,道中有道的迷茫。而“山河正統棋枰裡,鹿馬爭分殿闥旁”的疑問,“時將家國旌旗豎,偶把旗杆插孔方”的感慨,則從一名政治學學者的角度出發,看到了崇高敘事背後的空虛之處。但在這樣的迷茫之中,我們能很明顯地感受到其真誠,畢竟,只有有信仰者,才會有迷茫,有思考,有反思,有自省。

二、嚴肅與戲謔的張力建構

細讀段先生的詩作,不難發現其中有不少作品是帶有戲謔色彩的。如《庚子仲夏校園鳥唱》:“林間朝讀鳥相親,聒噪旋翻小雅新。孰料今無人領學,斯文剩不足三分。”再如《看望疫後返校學生見宿舍樓下襬成椅陣用於暴曬被褥有寄》:“爭攤被褥去緇塵,椅背花開別樣春。默想阿拉丁咒語,但憑神毯上青雲。”由小鳥叫聲想到斯文不存,由椅陣被褥想到阿拉丁咒語,當然有其戲謔之意。然而,段詩決不僅僅停留於此,更多詩作在戲謔之外體現出嚴肅之情,展示其對生活的豐富感受和精準描繪,顯現其思考的深度與厚度。

試看《戲題疫後首次在學校食堂飽餐熱乾麵》:“堆尖縷縷愛牽纏,挑撥生離忽見憐。面色蠟黃何太瘦,芝麻醬紫氣如蘭。沾唇滋味青春吻,捫腹心情白日眠。晤孔夢周誰愧煞,邊韶經笥看便便。”此詩將熱乾麵的形狀擬人化為“愛牽纏”,將攪拌品嚐的行為成為“挑撥生離”,本身便是一種趣味,後面的“沾唇滋味青春吻,捫腹心情白日眠。”更是難得的佳句,不僅對仗工整,更妙的是由“青春吻”來形容食物的滋味,出人意料,想出天外。而最後的尾聯則巧妙化用了“邊韶經笥”的典故,曲終奏雅,讓本篇“戲題”歸於雅正,餘味無窮。

再如《滿庭芳 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院“政國學園”創新團隊導師登臺競招學員記》。起頭的“豈是營銷,更非打擂,口中爭吐蓮花。”將創新團隊導師競招學員的行為與營銷、打擂並論,頗有戲謔之意。後文的“佐以乘風鐵笛,橫吹處、能遏流霞。扶搖際,琵琶輕撥,細雨溼平沙。”則是對導師賣力鼓吹情景的幻想式描繪,乘風鐵笛、輕撥琵琶,用於此處,戲謔之意更是濃厚。然而,一到下闕,文字便又迴歸嚴肅。“願持此相邀,並轡無涯。世界風雲詭譎,梳篦後、相對煎茶。”雖說是導師招學員,但兩者的關係,卻是教學相長,並轡無涯。作為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院的師生,雙方的切磋琢磨,指點江山,才是更可貴、更有價值的。最後的“興衰論,笙歌聲裡,邊馬挾胡笳。”則體現了一位政治學者的精警,更隱含著知識分子自我期許與責任擔當。

不得不說,段詩這種將戲謔與嚴肅並置書寫,進行張力建構的做法,頗有新意。一來,兩者的矛盾與差異在詩歌中得到統一呈現,便使詩歌具有了“陌生化”的特質,令人驚奇,促人警醒。二來,兩者的對照使得文字空間更加複雜,更顯縱深,在文字意義之外蘊含了更豐富深刻的內涵。三來,兩者的張力,使得詩歌的審美風格更加凸顯,平淡處有尖新,樸素處見瑰麗。

詩路花語|平淡處有尖新,樸素處見瑰麗——讀段維先生校園詩詞有感

三、大學生活的詩意品賞

段先生的校園詩歌,很多其實是對日常生活中普通場景、瑣屑事物的描寫,單就這些場景、事務本身而言,其實並沒有太多的詩意和美感。宋初“白體”詩人便喜歡描寫日常瑣碎之物,但其詩歌卻多流於淺切庸俗。段詩之妙在於,作者既能透過高超的藝術表達手法,使其詩歌在對瑣務的書寫中仍富有情趣和意味,又能獨具慧眼,對大學生活進行詩意品賞,從而實現凡俗中的超越。

不妨先觀其描寫之精微。如這首《水調歌頭·週日》:“憶昨馽羈會,今幸得蕭閒。榻中抱枕斜倚,黃卷半平攤。茗煮沙壺雪浪,建盞幽藍對映,一啜一陶然。微乜惺忪眼,蝶影漸蹁躚。 步元亮,避車馬,種南山。偶敲平仄,居然家國逼燈前。以手輕輕颭拂,閒夢江南梅熟,不得臥花間。明日當班去,先自正衣冠。”詞中所述,無非閒睡、讀書、品茶。但讀起來,卻是五彩繽紛,令人目眩。言閒睡,是“微乜惺忪眼,蝶影漸蹁躚”“閒夢江南梅熟,不得臥花間”,分別化用了莊周夢蝶、醉臥花間的典故。說讀書,則是“黃卷半平攤”“偶敲平仄,居然家國逼燈前”,細緻入微、形象生動,與眾不同。而品茶,則是“茗煮沙壺雪浪,建盞幽藍對映,一啜一陶然”,色彩豐富,晃人眼目。於是,平凡的場景有了儀式感,有了畫意與詩情,有了出人意料的情趣和意味。

然而,更難得的是段詩另一類詩意喚起形式——在看似描寫的普通生活中,隱含、或者激發飄揚的思緒,喚起另一個廣闊的世界,從而展現詩人的情感和志趣,實現對更加深厚廣大存在的觸及,最終實現日常生活的詩意超越。

如《校園晨步有得》:“林陰滴翠濃於墨,蹊徑攤開活頁書。花草有靈宜復讀,六經難注且糊塗。”清晨散步,本是普通人之尋常事,但段詩之中,滴翠成墨,蹊徑為書,那麼,書上所寫的文字從何而來?當然是從歷史中來,從文化中來,從人生中來。面對這樣的文字,詩人浩嘆:“花草有靈宜復讀,六經難注且糊塗。”不經意間,普通的散步小事也便有了深度、高度,有了境界。

再如其《華中師範大學基層黨的建設研究中心揭牌有寄》。研究中心掛牌,對於段先生這樣的教授而言,也是尋常看慣之事了。但段先生先是思緒高遠,化用無痕——“鐵幕東方窗一扇,南湖夜雨百年燈。”後則警句迭出,振聾發聵——“興亡機率難參透,得失民心可認清?”最終歸於期待與讚頌——“硯海舔幹傾熱血,毫端大用看書生。”普通的掛牌事項,也便有了家國之感,興亡之嘆。而藉助這樣的方式,段詩生活化的詩歌創作,最終成為了以俗領雅的創舉,實現了對凡庸生活的超越。

“四載翻殘鴉陣字,千般擦亮筆尖寒。”段維先生的詩歌創作,當然是付出心血,筆力十足,然而,也許更值得珍視的,是其“一身老骨為梯磴,對接青雲到九垓”的精神,正是有了後者,其詩才具備了風骨,其意才具備了厚度,其境才顯得深遠,詩歌方擁有了瑰麗風華。此中深意,後輩學子,焉可不察。

詩路花語|平淡處有尖新,樸素處見瑰麗——讀段維先生校園詩詞有感

段維,

1964年生,湖北英山人,法學博士。華中師範大學教授,兼任中華詩詞學會常務理事、湖北省中華詩詞學會會長、《心潮詩詞》評論雙月刊主編,《小樓聽雨》詩詞平臺評論委員。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