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期大河講堂開講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方勤講述長江中游

第二十四期大河講堂開講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方勤講述長江中游

3月17日下午,第二十四期大河講堂在長江文明館(武漢自然博物館)開講,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長江中游文明程序研究夏商周課題組組長、湖北省博物館館長方勤以“長江中游文明概覽”為主題,對長江中游考古進行詳實講述,深入淺出地解析了長江中游文明在中華文明起源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

第二十四期大河講堂開講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方勤講述長江中游

2020年5月,國家文物局將長江中游文明程序研究(夏商周課題)正式納入“考古中國”重大研究專案。2020年12月29日,武漢大學與省文化和旅遊廳(省文物局)共建的長江文明考古研究院掛牌,國家文物局發來賀信,點贊湖北在長江中游文明程序等方面的考古研究取得突出成績。

第二十四期大河講堂開講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方勤講述長江中游

講堂伊始,方館長介紹了長江中游文明程序研究進展,以此引入對長江中游考古的講述。長江中游考古發現非常豐富,方館長按照新石器時代、夏商時代、周代的順序介紹了長江文明發展歷程。

1

新石器時代

第二十四期大河講堂開講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方勤講述長江中游

方館長介紹,新石器時代的文化大致可分為以下四個階段:城背溪文化(距今8500—7000年);大溪文化(距今7000—5100年);屈家嶺文化(距今5100—4500年)和石家河文化(距今4500—4200年)。

第二十四期大河講堂開講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方勤講述長江中游

其中,天門石家河遺址是一處史前聚落遺址,位於長江中游腹地、江漢平原北緣與大洪山南麓相結合的山前地帶,這裡密集分佈著40多處新石器時代遺址,遺址主體年代距今約5900年至3800年。60多年來,多次考古發掘表明了石家河遺址群是長江中游規模最大、時間跨度最長、等級最高、附屬聚落最多的都邑性聚落。

第二十四期大河講堂開講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方勤講述長江中游

▴印信臺套缸遺蹟

其中,印信臺大型祭祀場所揭露了石家河文化晚期5座人工堆築的黃土臺基,在臺基周圍發現多組套缸遺蹟及100多座含甕棺、扣碗、倒扣缸等特殊的祭祀遺蹟。

第二十四期大河講堂開講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方勤講述長江中游

▴印信臺套缸遺蹟

方館長指出,從印信臺發現的大量紅陶缸、少量人骨殘骸以及陶缸堆積等特點分析,這裡應屬於石家河文化晚期多次進行祭祀活動的特殊場所。每一次祭祀都留下了套缸等遺蹟,套缸有疊壓關係,表明曾經有多次祭祀,有早晚關係。對套缸成分進行分析顯示,這些套缸來自於大約5個不同的生產場所,而且從形制、紋飾及套缸上的刻劃符號可作大致區分,表明祭祀活動是不同的人群共同參與的結果。

第二十四期大河講堂開講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方勤講述長江中游

2

肖家屋脊(後石家河)時期

進入後石家河時代,石家河文化面貌為之一變:大量精美玉器的出現,甕棺葬的流行。究竟是什麼人創造了石家河文化?

第二十四期大河講堂開講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方勤講述長江中游

第二十四期大河講堂開講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方勤講述長江中游

方館長認為,可以聯絡文獻和考古背景來思考。從文獻上看,石家河文化似乎與“禹伐三苗”的記載相合。思考這個問題,需要結合整個石家河遺址的位置,以及當時所處的歷史背景。從考古背景看,石家河與石峁的防衛性質石城明顯不同,周邊有17個城址,大一點的有70萬平方米的,再小一點的也有20多萬平方米,呈半月形分佈。有人認為在禹伐三苗之後,石家河就被廢棄了,因此石家河與禹的傳說沒有太大關係。方館長表示,因為考古發現證明後石家河時代的文明達到了一個高峰,玉器文化繼續繁榮、城址繼續向外擴張,如肖家屋脊、羅家柏嶺,其實是一直在呈現不斷擴張之勢,“禹伐三苗”的故事或許能夠得以證實,有待後續考古工作的進一步開展。

第二十四期大河講堂開講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方勤講述長江中游

3

周代:南土經營城址與文化

在青銅時代,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幾乎同時發展,銅礦資源是一個重要因素。對銅礦資源的經營和開發,是推動長江文明發展的一個重要線索和動力。

第二十四期大河講堂開講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方勤講述長江中游

第二十四期大河講堂開講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方勤講述長江中游

第二十四期大河講堂開講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方勤講述長江中游

位於武漢“城市之根”盤龍城遺址東北方向約20公里處的黃陂魯台山郭元咀遺址,發現商代晚期鑄銅遺址,僅用於鑄銅的人工臺地面積就達千餘平方米。方館長指出,魯台山郭元咀遺址是近年來湖北地區最為重要的商代考古發現之一,對探討長江中游地區商文化發展演變、地方文化發展演變、地方文化與中原文化的融合與交流都具有重要意義,對揭示長江中游文明程序具有重大的學術價值。

第二十四期大河講堂開講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方勤講述長江中游

在講堂的尾聲,方館長表示:“長江文明與黃河文明同步發展,共同進步,共同成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湖北考古,特別是近年來諸多重大發現及研究成果,無不展示著長江中游文明的燦爛成就,彰顯了長江中游在中華文明起源和多元一體發展歷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第二十四期大河講堂開講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方勤講述長江中游

4

互動環節&直播回放

第二十四期大河講堂開講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方勤講述長江中游

第二十四期大河講堂開講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方勤講述長江中游

“長江文明與黃河文明有何差異?”“牙璋有何歷史意義?”現場互動環節,在場聽眾積極舉手提問,方館長就上述等問題進行了詳盡的解答。

第二十四期大河講堂開講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方勤講述長江中游

第二十四期大河講堂開講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方勤講述長江中游

第二十四期大河講堂開講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方勤講述長江中游

△收看本期講堂的學生,

圖片由武漢市振興路小學提供

本次大河講堂採用“線下講座+線上直播”形式開展,武漢海淀外國語實驗學校的學生參與了本次線下講座。湖北大學、青山區紅鋼城小學,吉林街小學、新溝小學、振興路小學等學校的師生亦透過網路直播參與此次講堂,全網共計約35萬名線上觀眾聽取此次講座。

△掃描上方二維碼觀看直播回放

第二十四期大河講堂開講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方勤講述長江中游

標星我們

第二十四期大河講堂開講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方勤講述長江中游

按照以上步驟將武漢自然博物館標星置頂

就不擔心會迷路喲

免責申明

本微信部分圖片來源於網際網路及其他公眾平臺,主要目的在於分享資訊,讓更多人獲得需要的資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予以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謝謝!

關於我們

怎麼去?

園博園東門

公交車:乘坐336/342/790/792到園博園東門站

地鐵:乘坐地鐵7號線到園博園站b站口出站

自駕車:駕車導航“漢口裡地下停車場”

武漢園博園東門入園後向右側沿路往北走約800米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