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文明廳】長江文明之魂何在?老子雕塑《長江文明館》有感

【感知文明廳】長江文明之魂何在?老子雕塑《長江文明館》有感

△老子雕塑

長江文明館感知文明廳第四單元

長江文明、黃河文明是中華文明的兩大源頭,也是中華文明的兩大象徵。長江文明以其獨特的魅力秀立於中華文明乃至人類文明之林。長江文明的獨特魅力在於它的精神,在於它的魂。那麼長江文明之魂何在?自古以來,不知有多少文人騷客對它作過描寫、刻畫,也不知有多少思想家、科學家對它作過提煉、概括。不過,我以為,也許沒有比用楚國先哲老子那句“上善若水”的名言表述它更洗煉、更精到的了。長江文明,就其根本特徵言,實乃水的文明,像水那樣的“上善”的文明。

△老子

據考證,老子(老聃),姓李名耳,楚國苦縣(今河南鹿縣)人,是中國古代最富有智慧的思想家,開創了以“道”為核心內容的“道家”學派。老子雖然不是生長在長江畔,而是生長在黃河中游與長江中游之間,但他是楚國人。浩蕩的長江,遼闊的楚天,源遠流長的長江文明和豐富多彩的荊楚文化孕育了這位思想鉅子。與孔子是黃河文明和齊魯文化的代表不同,老子堪稱長江文明、荊楚文化的標誌。

【感知文明廳】長江文明之魂何在?老子雕塑《長江文明館》有感

△《孔子聖蹟圖》

老子推崇水是眾所周知的,即便儒家也非常推崇水。孔子曾經觀於東流之水並和子貢討論君子為什麼見大水必觀。古代思想家之所以重視水,是因為水有很多特性並與“上善”相類似,而長江文明充分體現了水德。

△泰勒士

首先,水是萬物之母,生命之源;水孕育萬物,養育萬物。它既有作為“本原”的本體意義,又有作為“利他”的道德意義。古希臘第一位哲學家泰勒士宣稱“水是萬物的始基”,認為萬物源於水又復歸於水。泰勒士的睿智深刻揭示了水的本體意義。老子斷言“上善若水”,認為“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老子的智慧則道出了水的道德意義。如同泰勒士第一次從本體論上揭開了水的真理之奧秘一樣,老子第一次從價值論(倫理學)上發現了水的價值之真諦。

△孔子

孔子也說:“夫水大,遍與諸生而無為也,似德。”(《荀子》)他們的命題同樣是絕無僅有的,同樣是意蘊豐富而深刻的,值得後世人類永遠反思和品味,今天尤其發人深省。試想,假若我們銘記水乃萬物之始基、本原,我們還會去蓄意破壞由水涵養的萬物所構成的人類居住環境嗎?同樣,如果我們沒有忘記上善乃利萬物而不爭,我們的世界也就不會長期處於爭鬥、戰爭、恐怖主義和貪婪之心惡性膨脹的深刻生存危機之中。

【感知文明廳】長江文明之魂何在?老子雕塑《長江文明館》有感

△長江流域全圖

其次,水具有開放性和包容性。孔子曾經發現水向下流有條理,就像義一樣。孟子曾經用“水之就下”來說人性趨向於善。《道德經》用江河流向大海來說明道。長江由多個支流匯合而成,荊楚文化也是由多種文明匯聚而成。多種文明的優點融合成一種至善,成就了長江文化。長江文明上有巴蜀文化,中有荊楚文化、湖湘文化,下有江浙文化,匯入大海,根源深厚,並具有面向大海的開放性,實現了包容性和開放性的相容。

【感知文明廳】長江文明之魂何在?老子雕塑《長江文明館》有感

△虎座鳥架鼓

戰國時期楚國的重要樂器種類

老子生活的時代,正是楚國從弱到強、荊楚文化隨之走向興盛的時代。以長江為母親河的楚國,最初是周王朝最小的諸侯國,但楚人自力更生,經過數十代的經營,楚國國力大增,確定了黃河以南的霸主地位。與同時期的其他諸侯國相比較,楚國的擴張手段柔和而寬容。黃瑞雲在《楚國論》對此作了這樣的描述:“華夏蠻夷濮越,文明程度相差很大,歷史淵源各不相同,楚國都能加以安撫。楚國在戰爭中從未有過像秦軍那樣,動輒斬首幾萬,也沒有見過大量俘馘的記錄。”於是,楚國能夠得到各部族的擁護,在橫跨大江南北的廣大領域,建立起一個強盛的積極進取的多樣化國家,實現了整個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民族大融合。楚國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獲得迅猛發展的一個重要的內在原因,是荊楚文化的開放性、包容性和凝聚力。荊楚文化的這種個性是對古老長江文明內在精神的發揚光大,是長江之水涵養髮育出來的善德。正是這一方水土和這一種文化孕育了老子這位充滿智慧和思想深邃的長江之子。老子是長江文明和荊楚文化的產兒。

【感知文明廳】長江文明之魂何在?老子雕塑《長江文明館》有感

△蜿蜒的通天河峽谷

第三,智慧和道德本來就是一體的兩面。荊楚文明以德見長,但也不缺乏智慧。孔子說“知者樂水”(《論語·雍也》),也說水“淺者流行,深淵不測,似智”(《大戴禮記》)。長江文明以道家文化為自己的特色,但也不拒絕儒家文化和佛教文明。水因重力的作用一定向東流,遇到曲折也不畏懼,這正好體現了荊楚文化和長江文明的的勇武精神和堅定的志向。水總是保持“平”,平衡和公正的精神為長江文明的內蘊。

【感知文明廳】長江文明之魂何在?老子雕塑《長江文明館》有感

最後,水具有剛柔並濟、無為而治的善化特徵。老子與生活在當時長江流域的其他普通人不同,他是位思者、反思者。正是在不斷思索的過程中,創造了他的名作《道德經》,形成了他對長江文明精神高度概括的名論“水德論”,提出了“上善若水”這一永遠不可被超越的價值命題。他說:“上善若水。水利萬物,又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老子》八章)這裡所說的上善,就是至善。至善像水一樣,那麼,水也應具有至善的品格。在老子看來,水的至善品格有二:一是利萬物;二是不與爭。利萬物不只是奉獻,而且所給之物對對方有益,是無償給予與成人之美的有機統一。不爭不是不能爭,而是不去爭。不去爭是為了治、為了有序,不爭是在爭方面無為,水可以無為而治;水是柔性的,但這並不意味著是柔弱的,它可以以柔克剛,即所謂大柔非柔。因此,水也是無為而治與以柔克剛相伴相隨的。關於水的上善品格,王夫之作了這樣的解釋:“五行之體,水為最微。善居道者,為其微,不為其著;處眾之後,而常德眾之先。”以不爭爭,以無私私,這就是水的最顯著特性。水滋潤萬物而無取於萬物,而且甘心停留在最低窪、最潮溼的地方。這就是水的品格和個性,是水之至善的體現。

【感知文明廳】長江文明之魂何在?老子雕塑《長江文明館》有感

△長江源頭的辮狀水系

水之所以具有這些至善的品格,則是因為水近於“道”。老子的“道”含義極其豐富,且有不同理解,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它指的是世界的本原或事物的本真狀態。水不是道,因為道是無形的抽象,而水是有形的具體。但水近似道,因為水和道本質相通,或者說水就是道在現實世界中的體現。這即所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始。”(《老子》一章)然而,兩者的實質相通之處在於:利萬物,不與爭。上善若水,而水幾於道,這意味著,我們人類像水那樣具有至善,或者說,具有水那樣的至善,就復歸到了人的本真狀態,達到了與道相通或近於道的理想境界。

【感知文明廳】長江文明之魂何在?老子雕塑《長江文明館》有感

無論是在華夏大地,還是在整個地球,水幾乎無處不見,但在大大小小的水域和流域之中,長江最充分地體現了水的品格和個性。因此,老子所說的“上善若水”中的“水”,至少在中國,最具有代表性的當屬長江之水。(不言而喻,在老子生活的時代,長江之水無疑是他能感知到的最典型的水。)“上善若水”是個普遍命題,逢水必上善,但水有質和量的不同,水的善性也有程度的差異。如同人皆有人性,但人性及其現實化的人格,其品質有差異一樣。上善不是長江所獨有的,但長江作為水之佼佼者,無疑最具“上善”的品格。這種至善品格當然也是長江養育的兒女最應具備的、最應該體現出來的,當然,也是他們最應該追求的。這就是長江文明之魂、荊楚文化之根,也是“上善若水”給長江兒女永恆的啟示。

【感知文明廳】長江文明之魂何在?老子雕塑《長江文明館》有感

“長江文明館”形象生動地展現了長江文明與水德水乳交融的關聯,在那裡更可以感受到長江文明孕育的老莊及道家妙理哲思的博大精深。

作者簡介

【感知文明廳】長江文明之魂何在?老子雕塑《長江文明館》有感

江暢,湖北浠水人,哲學博士,湖北大學哲學學院教授,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長。

*文章來源《長江文明館巡禮》,最早刊發於《湖北日報》2015年8月31日第4版“長江文明館大家談”欄目。

【感知文明廳】長江文明之魂何在?老子雕塑《長江文明館》有感

【感知文明廳】長江文明之魂何在?老子雕塑《長江文明館》有感

“長江文明” | 一館覽長江 水利寫文明

【感知文明廳】長江文明之魂何在?老子雕塑《長江文明館》有感

“長江文明” | 文教中心:擎起長江文明火炬

【感知文明廳】長江文明之魂何在?老子雕塑《長江文明館》有感

“長江文明” | 長江:不斷創新的歷史之脈

標星我們

【感知文明廳】長江文明之魂何在?老子雕塑《長江文明館》有感

按照以上步驟將武漢自然博物館標星置頂

就不擔心會迷路喲

免責申明

本微信部分圖片來源於網際網路及其他公眾平臺,主要目的在於分享資訊,讓更多人獲得需要的資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予以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謝謝!

關於我們

怎麼去?

園博園東門

公交車:乘坐336/342/790/792到園博園東門站

地鐵:乘坐地鐵7號線到園博園站b站口出站

自駕車:駕車導航“漢口裡地下停車場”

武漢園博園東門入園後向右側沿路往北走約800米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