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節,還有櫻花可以看嗎?

五一節到啦!

大家有想好去哪裡玩耍嗎?

櫻花開得正盛的四月,

小編一邊搬磚一邊幻想著去賞櫻,

一眨眼五月來臨,

好不容易有個假期,

可是寶貴的櫻花季已經過去了。

但好在,櫻花年年開,

今年看不成,

還有明年呢不是。

今天推送旅日作家李長聲老師的美文美圖,

期待明年櫻花季,

大家櫻花樹下見!

五一節,還有櫻花可以看嗎?

詠櫻

樣々の事思い出す桜かな

故意多用了兩個漢字抄錄,望文生義,這一首俳句的意思大概我們中國人也能猜個八九不離十:看見這櫻花,就想起種種事情來。淺白明擺著。或許正因為它淺白,便具有一種普遍性,到處能套用,也就更多些人氣。譬如,看見這紅葉,就想起種種事情來;看見這老屋,就想起種種事情來……

俳句的音律通常是五七五,但是就內容來說,此詠櫻應斷為七五五。周作人說過:“至於俳句翻譯,百試不能成,雖存其言詞,而意境迥殊,念什師嚼飯哺人之言,故終廢止也。” 這話說得對,而看似淺白的,更難譯成詩,若知難而進,那就只好“再創作”:

花開昔日庭

幾多風雨幾多夢

往事如落櫻

由盛開想到了飄落,霎時間紛紛如雪,“再創作”也不免過了頭兒。這是芭蕉的名作。不知你想不想,反正我想:這要不是出自芭蕉,而是初學者寫出這麼一首俳句,人們會怎樣看待呢?孩子的塗鴉就是塗鴉,而原始人或畢加索的塗鴉價值連城,因為能扯到歷史和藝術,讓評論家有話可說,滔滔的。俳句有時讓人覺得它不是推敲的,而是脫口秀。

五一節,還有櫻花可以看嗎?

江戶人愛櫻花,芭蕉也不能免俗。他寫過很多首詠櫻,或“初櫻”,或“散櫻”,也寫過盛開的“花雲”:鐘聲何處聞,上野遙遙更淺草,連天花似雲(原文:花の雲鐘は上野か淺草か)。芭蕉愛櫻花還有更深層的意義,那就是追慕十二世紀的歌人西行。有這樣的說法,要說吉野,那就是櫻花,要說櫻花那就是西行。西行本來是天皇身邊的武士,不知是由於亡友抑或失戀,總之是感觸無常,拋家舍業遁入了空門,一生為櫻花寫下二百三十多首和歌,其中很多寫吉野山櫻花。芭蕉在《笈小文》中寫道:“三月(陰曆)過半,勃然興起,風雅之心誘我上路,獨探吉野之花。”他行旅多沿著西行的足跡,這是第二次去吉野,途中回老家看看,吟出“種種事”。那是一六八八年,他四十五歲,已經確立了 “蕉風”(芭蕉風格)。

五一節,還有櫻花可以看嗎?

家鄉伊賀是群山環抱的盆地,屬於藤堂藩。芭蕉熱愛這塊父親耕作一輩子的故土。十幾歲的芭蕉,那時叫松尾宗房,給藤堂良忠當伙伕。良忠比芭蕉大兩歲,號蟬吟,芭蕉也充當伴學,跟著他學習俳諧。傳世的芭蕉出道第二首俳句(發句)就是一首詠櫻:櫻花濃濃妝,老了以後再回想,我也曾堂皇(原文:姥桜咲くや老後の思ひ出)。想來這是他參加良忠的賞櫻會所作。人生無常,芭蕉二十三歲時良忠猝死。據說他把良忠的牌位送到高野山供養之後遞上辭呈,未獲準,便擅自離藩,遊學京都。一晃二十來年過去。良忠之子良長也二十三歲了,號探丸子。他在別墅設宴賞花,也邀請正好回鄉的芭蕉赴會。悠悠歲月,“在故主蟬吟公之庭前”,芭蕉當然要想起故主,但也會想起少作,想起少年狂,想起了太多的往事,感慨萬千,竟不知從何說起。一樹繁花一人生,人生盡在此句中——此俳句中,此句話當中。

五一節,還有櫻花可以看嗎?

日本賞花的獨特之處是呼朋引類在盛開的櫻花下飲酒作樂。中國自古也踏青,也賞花,也在花下聚飲,但遠不如日本,一年一度,是全民性娛樂活動。當權者不必假惺惺與民同樂,只要他寬鬆地允許百姓點燈。中國人旅遊日本,去上野等處看他們賞花,看的是日本文化;僑居日本的中國人也應時賞花,自以為接受甚至融入了日本文化。每當觀望或參與花下聚飲,那一堆堆人群,便彷彿見識到日本的小團體主義,這一個個小團體的共同行為構成蔚為壯觀的大團體。參加小團體可能只是怕失群,而大團體場景就像是有什麼精神了。芭蕉在世的時候,這樣的賞花方興未艾。他吟道:樹下眼矇矓,清湯細鱠都不見,滿席花絨絨(原文:木のもとに汁も膾も桜かな)。

五一節,還有櫻花可以看嗎?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