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後和70後的人看過來,春日漸長,童年的你放學後都在幹什麼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高鼎的《村居》寫出了春日孩童放學後趕著春風放飛風箏的情景。

60後和70後的人看過來,春日漸長,童年的你放學後都在幹什麼

春二三月,白天漸長,60、70年代出生的人們,他們的童年大多是散養的。每天放學自己回家,回家後作業不多,就著吃飯的方桌一二十分鐘就可完成。除了完成家長交代的簡單任務之外,大多時間是自由安排。

這可是難得的發揮自己聰明才智的自由時間,如出籠的小鳥,他們將自己的春日生活活得有滋有味。

一、削制陀螺

60後和70後的人看過來,春日漸長,童年的你放學後都在幹什麼

春天可是陀螺流行的季節。那個時候的陀螺都是“土生土長”的,沒有機器標準的製作,大人農活忙不得空給我們製作,只有我們有空閒,而且製作出來的陀螺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人的陀螺都帶有“自我”的特點。

工具很普遍,就是平常砍柴割草的彎刀。原材料也好找,就是平時砍柴時弄回來的木棒,手腕粗細就行。大孩子削大一點的木棒,小孩子削小一點的。所以每到課間時間,操場上就旋轉著大小不一奇形怪狀的木陀螺。

我的有個同學別出心裁用大一點的紅薯削制陀螺。課間時間玩累了玩膩了就掏出兜裡的鉛筆刀,將陀螺的外沿削掉,然後大口大口地吃了下去,看得人目瞪口呆,還不停地吞口水。

60後和70後的人看過來,春日漸長,童年的你放學後都在幹什麼

我的大拇指上有好幾道刀痕,都是削制木陀螺時留下的。將木棒立在木疙瘩上削的時候或者將削好的陀螺從木棒上砍下來的時候不小心弄上的。好在刀痕不深,自己用土辦法就可解決,過不了幾天傷口就癒合了。

二、尋找構枝

有一種野生構枝,灌木,常生長在土坎邊。放學後我們就提著彎刀到處尋找,一般拇指粗的最合適。找到後揮刀砍回來,首先剝下構皮,這種野生的構皮柔軟,有韌性,是製作鞭子的最好材料。然後將木質部分的枝丫剃掉,在尾部留一個帶叉的部分,將其餘的砍去,在帶叉的地方拴上構皮,一根白生生的道士拂塵一樣的鞭子就製成了。

這個鞭子是啟動木陀螺,讓它在地上覆活和抽打木陀螺讓其不停在地上旋轉的工具。將鞭子的構皮纏繞在陀螺上,左手捏著陀螺右手握著鞭子的木棍。將陀螺立在地上或在空中一甩,同時右手向外一揮,陀螺就在地上(或落在地上)旋轉起來了。然後揮動鞭子朝著陀螺底部抽打,增加其旋轉的速度,陀螺就會一直旋轉下去而不倒下。

60後和70後的人看過來,春日漸長,童年的你放學後都在幹什麼

三、扯牛草

扯牛草雖然是一項活兒,但和玩耍差不多。春二三月,油菜花開了,同時油菜田裡也長滿了嫩綠的野草,根淺,手稍一用力就扯起來了,一扯一大把。同時油菜杆底部的葉子也黃了,扯草的同時也可以將這些葉子剮下來,作為牛的食物。

到油菜田裡扯牛草真是一項有趣的勞動。遠遠望去,一片稻田裡,黃燦燦的油菜花在不停地漾動,不時還傳來嘻嘻哈哈歡快的吵鬧聲,唱歌的聲音,甚至背課文的聲音。

60後和70後的人看過來,春日漸長,童年的你放學後都在幹什麼

回家的路上,一路孩童背了一排綠裡帶黃的牛草,頭髮上、衣服上沾了金黃的花瓣花粉,煞是好看。這是這個季節的油菜花給他們最美的裝扮。

四、搬螃蟹

村前的小溪清淺,繞著村子日夜不停地嘩嘩流淌。油菜花開的季節,水溫也漸漸升高了。放學後我們就挽了褲腳,將溪水中的石板搬開,躲藏其下的螃蟹就無處遁形,伸出右手同時捏住螃蟹的兩隻大鉗子,螃蟹就無法動彈了。剝來幾根構皮,將螃蟹的大鉗子連在一起,讓他們在地上橫著互相牽扯,十分有趣。

60後和70後的人看過來,春日漸長,童年的你放學後都在幹什麼

春日漸長,放學後我們的活動還有滑自制的闆闆車,聚在一起玩小石子,拱起食指彈玻璃彈珠,捉黑黑的小飛機一樣的黃瓜蟲,吃細小的酸酸的黃瓜菜等,這些彷彿與生俱來,不用人教。讓我們親近了大自然,也找到了自己的樂處,

這,或許就是散養的好處吧?我們的童年。

你的童年呢?(作者:簡宜貴)

60後和70後的人看過來,春日漸長,童年的你放學後都在幹什麼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