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生活趣談:下雨天古人如何避雨?聊聊歷代“雨傘”的進化史

四季輪迴、風霜雨雪、陰晴變化,都是自然界最尋常的氣候變化。古代老百姓雖然對自然氣候,有一種比較原始的自然崇拜,但是在生產生活中也總結出了,很多與氣象變化息息相關的農諺。這些看似樸實無華的諺語,卻蘊含了老百姓最樸素的自然情懷。

東風下雨東風晴,再刮東風就不靈;晚上下雨白天晴,曬得泥草青又青。這兩句與下雨天氣息息相關的農諺,雖然談不上任何文學價值,但是卻對老百姓生活有很大幫助。

宋代《景德傳燈錄》卷一道:“春雨一滴滑如油”,可見雨水多寡對當時社會的影響。

古代生活趣談:下雨天古人如何避雨?聊聊歷代“雨傘”的進化史

明代文人解縉曾戲作《春雨》詩云:“春雨貴如油,下得滿街流,滑倒解學士,笑壞一群牛”。

這首小詩雖然藝術性略遜一籌,但是“春雨貴如油”詩句,其實也說明了春雨的重要性。是否降雨可能對士、工、商影響不大,但對於靠天吃飯的農民來說,簡直要比酥油還要珍貴。

按照氣象分佈來看南方是多雨地區,耕、春播、春插都需要春雨,所以古人才會有“春雨貴如油”的說法。事實上無論南方還是北方,在春耕之時都需要一場及時雨。

但是很多都會有一個疑問,雖然降雨對耕耘十分有利,但卻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生活,下雨天古人如何避雨呢?這就要讚歎老祖宗們的智慧了。

古代生活趣談:下雨天古人如何避雨?聊聊歷代“雨傘”的進化史

遮風擋雨三件套:雨鞋、雨衣、雨傘

現代社會處於科技大爆發時代,上至探月火箭下至日用百貨,幾乎都能看到科技創新的影子。就算是躲避淋雨這種小事,也發明了很多令人稱讚的方法。比如,雨天標配三件套雨傘、雨衣、雨鞋,不僅可以起到遮風擋雨的作用,而且也體現出了現代人的智慧。

古代人遇到降雨天氣的時候,也有雨天標配三件套嗎?

雖然當時社會生產力比較低,人們擁有的物質條件也比較有限。但為了能夠解決雨天避雨難題,這些生活在數千年前的老祖宗,居然想出了很多十分周全的方法。

古代生活趣談:下雨天古人如何避雨?聊聊歷代“雨傘”的進化史

一、“雨傘”誕生歷史,及其重要歷史意義

1.樹葉遮雨,雨傘雛形

原始社會時期,由於人們認知水平有限,所以為了應對狂風暴雨天氣,人們在肚子不餓的前提下,根本不會冒著風雨雷電隨意外出。即使是又不得不外出的理由,他們為了有效躲避大雨侵襲,會將面積較大的樹葉頂在頭上。

這種比喻方法不僅特別簡單,而且也體現出了環保特色。因為此類樹葉可謂隨處可見,只要隨手採摘就可以當做“雨傘”。

筆者認為,原始人用樹葉遮雨,其實也在不經意間發明了“雨傘”。只不過他們並沒有意識到,這種無意間的行為居然發明了雨傘。

古代生活趣談:下雨天古人如何避雨?聊聊歷代“雨傘”的進化史

筆者認為,古代社會中的很多事物,大多數都是在機緣巧合下應運而生。但這種機緣巧合的基礎,卻是人們對生活的探索與適應。雖然從原本意義上來講,樹葉並不能被稱為雨傘,但是這種可以遮雨的物品,卻促進了其他雨具的誕生。

如果將時間推移至遠古時期,由於社會生產力有較大進步,再加上人們的意識行為開始規範化。尤其是規範或禮制開始萌芽之後,人們在應對天氣變化時,擁有了更多自主性的行為意識,這也是直接促成雨傘出現的重要契機。

古代生活趣談:下雨天古人如何避雨?聊聊歷代“雨傘”的進化史

2.受帝王華蓋啟發,雨傘雛形初具模樣

遠古時期的華夏共主黃帝,建立初級禮法制度之後,很多彰顯帝王威儀的物品誕生。除了“上衣下裳”寬袍大袖的服飾形制之外,帝王所用之物皆以尊貴為主。“華蓋”本是古代星宿之名,但後來泛指帝王或貴官車上的傘蓋。

從原始人使用樹葉遮雨,至遠古時期華蓋出現,距離雨傘誕生更近了一步。或許在很多現代人的印象中,雨傘只是一種較為尋常的物品,不僅隨處可見而且還觸手可及。但是在生產力極度落後的遠古時期,能夠想到使用樹葉或華蓋遮雨,也應該算得上與大自然鬥智鬥勇的結果。

古代生活趣談:下雨天古人如何避雨?聊聊歷代“雨傘”的進化史

可以負責任的說,雨傘是在華蓋基礎上,經過不斷改良而形成的一種雨具。

筆者認為雨傘出現絕非偶然,這既是古人智慧的重要體現,而且也是適應大自然的一種表現。但樹葉或華蓋並不是雨傘,所以生活在當時社會中的古人,依然不知道雨傘為何物。

3.西周初年雨傘流行於世

距今3000多年的西周王朝,可以稱得上古代歷史的轉折點。因為西周在殷商的基礎上,不僅創立了以“周禮”為核心的禮制,同時由於青銅器冶煉技術較為成熟,讓人們真正感受到了生產力進步的訊號。筆者認為從這一點來看,西周時期出現雨傘並不為奇。

古代生活趣談:下雨天古人如何避雨?聊聊歷代“雨傘”的進化史

如果從嚴格意義上來講,西周時期發明的雨傘,其靈感也來源於貴族馬車上的傘蓋。

單從“傘”字的結構上去分析,就可以看出與現代社會中的雨傘,無論是外形還是作用都基本一致。西周貴族使用的雨傘用絲帛製成,到了春秋時期能工巧匠魯班,將傘蓋進行了精心改進,於是就變成了可以手持的雨傘。

當然還有另外一種說法,那就是魯班的妻子云氏,才是雨傘的實際發明者。

《玉屑》中曾記載簡短的了這個史實,只不過尚未有其他佐證,所以這種說法也未必屬實。相傳雲氏之所以製造雨傘,目的就是為了送給將要遠行的魯班。

古代生活趣談:下雨天古人如何避雨?聊聊歷代“雨傘”的進化史

4.貴族階級的日常用品

西周時期的“傘”多為絲帛製成,作為一種比較名貴的布料,不僅價格特別昂貴,而且還有等級之分。只有貴族階級才能使用這種雨傘,當然也可以用來遮擋太陽。在這一系列因素的影響之下,老百姓根本沒有機會使用雨傘。

筆者認為,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西周時期的雨傘雖然十分流行,但也只限於貴族階級。

無法使用雨傘遮雨的老百姓,難道就只能淋雨嗎?事實上比絲帛雨傘更為廉價的斗笠、蓑衣,才是當時老百姓遮風擋雨的必備雨具。

古代生活趣談:下雨天古人如何避雨?聊聊歷代“雨傘”的進化史

5.唐代雨具斗笠、蓑衣、唐傘

唐代詩人柳宗元撰寫的《江雪》中,就曾寫道: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蓑笠”就是蓑衣和斗笠的合稱。即使這首詩詩由唐代詩人創作,那麼詩中所描寫的“蓑笠翁”,也應該是當時的老百姓。

唐朝中期著名詩人張志和,也曾在《漁歌子》一詩中,描繪了身著蓑衣頭戴斗笠的漁夫形象: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青箬笠”指的是用竹篾、箬葉編織的斗笠;“綠蓑衣” 用草編織成的“雨衣”。

實際上唐朝時期雨傘製造業,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據史料記載盛唐時期,從東瀛前往長安的遣唐使,在回國時將唐代雨傘帶回故鄉。

這種從唐代傳入日本的雨傘,被日本人稱為來自長安的“唐傘”。

古代生活趣談:下雨天古人如何避雨?聊聊歷代“雨傘”的進化史

唐代雨傘之所以可以蜚聲海內外,其實也全仰仗於歷朝歷代的改進。漢朝時期雖然貴族依然使用絲帛雨傘,但是隨著雨傘的需求量逐漸增大。為了滿足更多人使用雨傘的要求,以竹子、桐油紙為原料的油紙傘開始出現。

在歷經大約400年之後的唐代,這種紙製油紙傘開始大面積普及。

如果追溯油紙傘的巔峰時刻,大約在公元17-18世紀末期,由生活在清朝時期江南的能工巧匠,製作的更迷精緻的彩繪花傘,不僅具有實用、廉價、方便等特色,最重要的是加入了文化藝術成分。

古代生活趣談:下雨天古人如何避雨?聊聊歷代“雨傘”的進化史

6.氤氳人文藝術的油紙傘

很多人對油紙傘的印象,應該都是停留於影視劇中。身材高挑、面板白皙、穿著旗袍的江南女子,在細雨濛濛的夏季撐著一柄油紙傘,這種感覺總會令人無限嚮往。油紙傘是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同時也是古代文化藝術的重要體現。

這種以竹條做為傘架,以天然防水桐油紙為傘面的油紙傘,不僅是古人下雨天時使用的遮雨工具,也是獨具古典韻味的文化之美。

作為我國乃至世界上最早的雨傘,時至今日依然在江南地區流行。這充分說明了一柄注入了文化內涵的雨傘的獨特魅力。

古代生活趣談:下雨天古人如何避雨?聊聊歷代“雨傘”的進化史

實際上,如果大家對油紙傘有所瞭解,就一定會知道這種樣式的雨傘,其實並不僅僅有遮風擋雨的作用。很多生活在南方地區的女性,在夏天到來時也會將油紙傘放過遮陽傘。如果從油紙傘的文化魅力角度去分析,其實這種雨傘還具有裝飾作用。

筆者認為,油紙傘作為古人的一種雨具,在歷史傳承過程中早已注入了新的靈魂。從這種雨傘的製作工藝來看,不僅體現出了古人心靈手巧,以及實用價值和美感的追求。同時,也賦予了油紙傘的歷史韻味。

古代生活趣談:下雨天古人如何避雨?聊聊歷代“雨傘”的進化史

7.雨傘與詩情畫意融為一體

唐代詩人白居易在《石榴樹》中,就曾對雨傘做出過詩意描寫,“傘蓋低垂金翡翠,熏籠亂搭繡衣裳”;北宋文人領袖晏殊也有“青涼傘上微微雨”之句。筆者認為這些詩句所表達的涵義,只不過是將沒有生命的雨傘,變成了一個有靈魂的物品。

當雨傘與詩情畫意融為一體,它的作用就已經不再是遮風擋雨。

“芙蓉不及美人妝,水殿風來珠翠香”,當婀娜多姿的美女撐傘款款走來時,她手中的雨傘就是一朵嬌媚的花朵;當落魄書生在雨中撐傘時,一種前所未有的失意籠罩在頭頂。

筆者認為當古人撐著傘,或者頭戴斗笠、身披蓑衣,漫步在斜風細雨中時,一種前所未有的詩情畫意就會瀰漫在雨中。當古人撐起傘時雖然遮擋的是雨水,但躲避於傘下的撐傘人,才是雨傘不斷進化的引路人。

古代生活趣談:下雨天古人如何避雨?聊聊歷代“雨傘”的進化史

結 語

自古以來這樣很多事情早已物是人非,但是四季輪迴、風霜雨雪,卻在年復一年的反覆上演。有人喜歡春風夏雨的浪漫情懷,也有人對秋風冬雪更為著迷。下雨時能有一把傘撐在頭頂,或者一襲蓑笠籠罩全身,這種感覺其實也很溫暖。

雨傘、蓑、笠、草鞋,可以稱得上古人避雨的神器。筆者認為不同時代的雨具發展,其實也證實了人們思想意識的不斷更新。從原始人使用樹葉遮雨開始,其實就早已註定了雨傘的出現。只不過它沒有來得太早也沒有遲到,在恰當的時間出現才是最好的歷史證明。

【參考文獻】

羅愈中《傘的古今中外》

陶學鋒《中國古代的傘文化》

《它們是怎麼發明的(之八)——雨傘》

《古代皇帝出行時車上的大傘是為了遮陽和擋雨嗎?》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