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漢中山王玉衣“開會”

春秋晚期至戰國初期的高等級墓葬,大都用帶孔的玉石片附在織物,覆蓋在墓主人五官之上,稱為“綴玉面罩”,在古人的觀念裡面,美玉凝聚天地之精華,吞食可以長壽,佩戴可以保持屍身不腐。

在這種觀念的推動下,至西漢中期,綴玉面罩發展成了綴玉玉衣。一方面經過“文景之治”,社會財富急劇增加,為玉衣提供的經濟基礎;另一方面儒家主張“貴玉”思想的推波助瀾,將玉石推到了一個很高的地位 。

兩漢中山王玉衣“開會”

兩漢中山王玉衣“開會”

1968年夏,河北滿城縣陵山上的建設施工,意外發現西漢第一代中山王劉勝、竇綰夫婦墓葬,人們得以第一次親眼目睹了歷史典籍中提及的玉衣。玉衣分為金縷玉衣、銀縷玉衣、銅縷玉衣。

劉勝、竇綰夫婦身著的是金縷玉衣的“情侶裝”。竇綰金縷玉衣長度為1。72米,共用2160片玉片、約700克金絲製作而成;歷史上的劉勝應該比較大隻,有點“啤酒肚 ”,相較之下,金縷玉衣比較費“料”,採用2498片玉片和約1100克的金絲製作而成,全長為1。88米。

兩漢中山王玉衣“開會”

劉勝金縷玉衣

兩漢中山王玉衣“開會”

竇綰金縷玉衣

除此以外,河北省內還出土了中山懷王劉修、中山孝王劉興、中山穆王劉暢、中山簡王劉焉的玉衣。劉修為西漢第六代中山王,是劉勝的五世孫,其無子嗣,劉勝系中山王自此結束;劉興跟劉勝的關係比較疏遠,是中山二度復國的中山王;劉暢、劉焉屬於東漢時期的中山王,跟劉勝的關係更為疏遠。

兩漢中山王玉衣“開會”

劉興金縷玉衣

兩漢中山王玉衣“開會”

劉脩金縷玉衣

中山懷王劉修、中山孝王劉興的玉衣屬於金縷玉衣,均藏於國家博物館,只不過,是中山懷王劉修的歷史上曾經歷火燒,顏色顯得更為繽紛; 中山穆王劉暢的為銀縷玉衣,藏於定州博物館;中山簡王劉焉的為鎏金銅縷玉衣,也屬於劫後餘生,歷史上劉焉墓曾被盜。

玉衣是身份的象徵,製作成本不低,根據研究顯示,一件中等型號的玉衣所需的費用,相當於當時一百戶中等人家的家產總和,製作上自然有著非常嚴格的工藝要求,為此,當時專門設立了“東園”的機構,統一製作玉衣。

兩漢中山王玉衣“開會”

劉焉鎏金銅縷玉衣

兩漢中山王玉衣“開會”

劉暢銀縷玉衣

值得一提的是,出土的眾多兩漢玉衣中,有一件比較特殊,屬於南越王趙眜的絲縷玉衣,僅此一件。南越國屬於外姓諸侯國,與西漢中央關係很微妙,若即若離。曾因呂后執政時期實行“別異蠻夷”的政策,與西漢中央鬧翻,南越王趙佗自立門戶,宣佈脫離西漢。

兩漢中山王玉衣“開會”

南越王絲縷玉衣

以此推斷,很可能絲縷玉衣並非西漢中央賞賜,而是南越國“趕時髦”,自學成才製作的。一是相較中原,南越王絲縷玉衣的鑽孔工藝比較落後;其次,採取了絲線編綴;再就是絲縷玉衣的玉料很可能取自曲江的玉山。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