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裡的邵伯湖詩

今年六月十六日,在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的開館儀式上,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孫曉雲先生捐贈了她的一幅書法作品:《運河頌》,表達了這位當代書法大家對大運河的款款深情。

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裡的邵伯湖詩

《運河頌》,選取了唐宋元明清五個朝代,五位詩人描寫大運河五個重要節點五幕圖景的五首詩歌,組合成一幅千年運河不斷流淌的壯美畫卷。而描寫大運河揚州段的詩歌,即為清代蒲松齡的《泛邵伯湖》:

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裡的邵伯湖詩

湖水清碧如春水,漁舟棹過滄溟開。

夕陽光翻瑪瑙甕,片帆影射琉璃堆。

遊人對此心眼豁,拍案叫絕傾金壘。

湖風習習入窗牖,開襟鼓楫歌落梅。

遙堤欵乃聲陸續,鏜鎝近接湖東隈。

煙色蒼蒼日色暮,欲行且止猶徘徊。

俄頃星出湖墨黑,城門久閉騶人催。

扶醉下船事鞍馬,炬火光天歸去來。

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裡的邵伯湖詩

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州人士。清代傑出的文學家。

蒲松齡,十九歲應童子試,雖然曾經連續以縣,府,道三試第一補博士弟子員,名震一時,但在以後的鄉試中卻屢試不第,過著“數卷殘書,半窗寒燭,冷落荒齋”的貧不自給的生活。

為生活所迫,他於康熙九年(1670)8月,應同鄉,同窗好友,時任寶應知縣的孫蕙之請,做了幕僚。蒲松齡的這次南方之行,是他一生中唯一一次遠離齊魯大地的旅程,也是他一生中唯一一次見識江南水鄉風情的遊歷。

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裡的邵伯湖詩

與北方廣袤的原野迥然不同,裡下河地區水網縱橫交錯,湖泊星羅棋佈的景觀,使他驚奇不已。因而,他在佐擬翰墨,捉刀文牘之餘,除了走街串巷為他的《聊齋志異》蒐集奇聞異見之外,便是在羈旅行役之時,以他北方才子特有的敏感,去感受江南水鄉的氤氳氣息,並情動於衷,發而為詩。《泛邵伯湖》詩,就是其中的美篇。

《泛邵伯湖》寫於康熙十年(1671)元宵節後。當時他連夜隨孫蕙去揚州公幹,回程過邵伯湖時,卻被眼前的湖上風光迷住了,驚呆了:

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裡的邵伯湖詩

眼前,湖水清碧,湖風習習,帆影片片;耳邊,湖浪鏜鎝,號聲欸乃,歌聲起落,好一派“春到湖上”的有聲有色的動態畫卷。尤其是當夕陽照射在廣闊無垠的湖面上時,湖水瀰漫,波光粼粼,泛著萬片碎金,真好似打翻了的瑪瑙甕,傾倒了的黃金壘,排列著琉璃堆,美極!豔極!令人拍案叫絕,歎為觀止。而當暮色蒼茫之時,它又頃刻變幻,猶如一方洗淨巨毫後的千頃墨池,使人陶醉,欲行且止。

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裡的邵伯湖詩

這首詩靈感激盪,意趣橫生,韻味意長。這構思是何等的詭譎精妙,這想象是何等的瑰麗夢幻,這比喻又是何等的豐富奇特,這用詞又是何等的辭彩盎然!它把我們帶入到一個氣象萬千,迥然異趣的藝術境界裡,給人以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與震撼力!難怪孫曉雲先生從歷史上眾多的運河詩篇中選中了它-我家鄉的邵伯湖,我心中的蒲松齡!(朱毓麒)

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裡的邵伯湖詩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