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生民樂》首輪駐場演出圓滿收官,全新文旅專案重新整理觀眾體驗

《海上生民樂》首輪駐場演出圓滿收官,全新文旅專案重新整理觀眾體驗

11月11日首輪“光音的故事”大型3D Mapping牆體秀和上海民族樂團國風音樂現場《海上生民樂》首輪駐場演出在凱迪拉克·上海音樂廳落下帷幕,藝術之牆上打出“再聚2022”的字樣,與觀眾相約明年再見!建築、光影、音樂的高度融合,一場又一場耳目一新的國樂體驗,為觀眾帶來震撼人心的沉浸式享受,重新整理了對民族音樂的認識。

10月20日,“光音的故事”大型3D Mapping牆體秀現場精彩影片片段一經發布便引爆全網,主流媒體與商業網站影片網站紛紛轉發,成為名副其實的爆款作品。國風音樂現場《海上生民樂》首輪23場,平均上座率超7成,這對以演奏為主的民樂演出來說,已經初步創造了市場的奇蹟,這也得益於觀眾好評如潮,口碑不斷髮酵;“何似在人間——新國樂沉浸藝術特展”開票一週早鳥票售出近3000多張;“光音的故事”大型3D Mapping牆體秀首輪4場開放預約,3200個預約名額5分鐘內搶完;22場牆體投影秀累計接待超20000人次觀眾。上海音樂廳的文創產品也適時推出,成為觀看演出間歇的觀眾消費首選。整體文旅專案一度成為城中盛事,市民遊客紛紛前往打卡,三位一體的文旅專案設計也贏得了媒體和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與青睞。

《海上生民樂》首輪駐場演出圓滿收官,全新文旅專案重新整理觀眾體驗

每天的演出 都在創造歷史

今晚的演出結束後,上海民族樂團團長、《海上生民樂》藝術總監羅小慈激動地說:“民樂駐場演出在中國、甚至在世界都是首次,從這個意義上講,每多演一場,我們都是在創造和刷新歷史。這次駐場版演出中都是近幾年樂團的原創作品,體現了上海民族樂團創作演出中堅守的理念,在融合創新、開放的態度和嚴謹的專業邊界設定之間,做到了比較好的平衡,提純千年中華音樂文化中美的基因,讓觀眾們感受到自己民族文化中優雅、從容、鮮活的魅力。民樂是中國人的音樂母語,它表達情感的深度與廣度取決於我們運用語言的方式,很高興透過駐演與更多觀眾分享我們對當代民樂的理解。《海上生民樂》的精彩呈現離不開臺前幕後所有演職人員的團結協作,特別是所有藝術家用心用情的付出!而觀眾的反饋,尤其是他們體現出的對民族藝術的自豪感,讓我們感到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海上生民樂》首輪駐場演出圓滿收官,全新文旅專案重新整理觀眾體驗

總導演馬俊豐更是將國風音樂現場《海上生民樂》比作一段瑰麗奇幻的旅程。“我醉心於藝術家們精湛的技藝,在每一支曲目中百轉千回。我非常高興能夠將民樂帶給自己的感動與震撼,甚至是那一份自豪與幸福的感覺,完全潑灑在舞臺上,傳遞給現場的觀眾們,也很榮幸能夠為民樂演出提供全新的場域、全新的可能性! ”

《海上生民樂》首輪駐場演出圓滿收官,全新文旅專案重新整理觀眾體驗

演出現場觀眾們反響熱烈,還有不少粉絲已是第二次前來觀看。其中,更有一位三刷的95後觀眾陳睿立仍表示意猶未盡:“一個小時的國樂盛宴彷彿看不過癮,總是忍不住再刷一次,而每一次看都能帶給我不一樣的體驗!第一次是瞭解,第二次是享受,第三次是對話,配合絢麗多彩的多媒體效果和建築光影,坐在不同的位置、不同的樓層都會感受到聽覺和視覺上不一樣的美。每首作品不僅富有民族特色,還加入了創新改編,展現了厚重歷史與現代時尚的並存。我聽見了水的柔美、火的熱烈、山的靈秀、墨的灑脫、酒的狂放……當代國樂的包容性之強,既能詩意悠遠,又能搖滾熱血,每次傾聽內心深處都會油然而生一種民族的自豪感。”

《海上生民樂》首輪駐場演出圓滿收官,全新文旅專案重新整理觀眾體驗

不少觀眾都表示,《海上生民樂》完全顛覆了他們對民樂演出的傳統概念,透過《海上生民樂》,似乎看到了民樂發展的新的可能,它是世界的、現代的,能夠與現代人的精神世界相往來。”

打破常規精益求精 堅守初心鑄就品質

人們可能常規認為,駐場演出就是每天在同樣的時間反覆上演相同的節目,但音樂統籌兼排練指揮姚申申卻感慨頗深。“在這連續的演出中,給我最大的感觸是我們每天都在進步,每天都在以第一場首演的心態面對觀眾。每天演出結束後,我們都會對各個方面進行復盤,從臺上演奏家們的表演到舞美燈光、多媒體音響,來總結今天都有哪些不足,又有哪些音樂引起了觀眾最大的共鳴,隨後進行調整。我們的宗旨就是要不斷追求細節上的完美,包括到每首曲子的謝幕、謝幕節奏的把握,不斷進益求精,去思考如何用更好的狀態將最優質完美的演出回報給觀眾。”

《海上生民樂》首輪駐場演出圓滿收官,全新文旅專案重新整理觀眾體驗

本次的駐場演出改變了上海民族樂團以往所習慣的演出模式,打擊樂聲部首席王音睿感嘆道:“從演出頻率到視覺的呈現方式,音樂上從不斷更新的內容到不斷完善的細節,對我們每一位演奏家而言都是全新的挑戰,也是推動我們進步的方式和動力。音樂是人與人之間透過聲響而進行的靈魂溝通,在我們透過技藝向觀眾展現音樂的同時,觀眾也透過自己的方式向我們回饋他們的感受。所以從駐演開始後的每一個晚上,我們都會沉浸,甚至‘沉迷’於觀眾給予我們的掌聲和喝彩聲中。透過這次的駐演,我們收穫的不僅僅是技術上的提高,音樂上的突破,更多是臺上臺下之間更加緊密的紐帶。”

無論是對臺下的觀眾,還是臺上的演奏家們,全新打造的《海上生民樂》都是一次特殊的體驗,嗩吶演奏家胡晨韻也是從藝以來第一次連演這麼多場。“也許有人會認為持續幾十場的演出會使我們失去激情,但事實證明,正是所有的觀眾給予了我們最大的支撐與力量,他們都是非常認真地來看我們的演出,和我們整臺《海上生民樂》共同呼吸、同頻共振,讓我們每一場都能夠在臺上保持首演般的興奮。也希望觀眾們能夠透過我們臺上每一位演奏家的一舉一動,感受到我們對觀眾的真心,也希望未來能夠有更多人關注我們的民族音樂和國樂文化。”

《海上生民樂》首輪駐場演出圓滿收官,全新文旅專案重新整理觀眾體驗

琵琶演奏家俞冰表示:“ 我們每一位演奏家都希望透過民族樂音觸及觀眾們的內心,展現上海的城市精神,推廣中國的音樂文化。連續的演出不僅磨練了我們的心性與耐性,提升了我們的業務水平,在海派民樂的多元與包容中更使我們再次感受到中華民族的藝術魅力!”

進博志願者“小葉子”見證收官

繼奧運健兒、醫務工作者幕後探班後,今天的最後一場演出,主辦方邀請了來自上海十所高校的20餘位進博會志願者“小葉子”們來到了上海音樂廳,共同見證國風音樂現場《海上生民樂》的收官之夜。

《海上生民樂》首輪駐場演出圓滿收官,全新文旅專案重新整理觀眾體驗

昨天,這群暱稱“小葉子”的青年,剛剛結束進博會志願者的工作。他們在進博期間,不僅成為了上海一張張美麗的城市名片,更向世界展現了新時代中國青年自信的笑容——在上海音樂廳的舞臺,小葉子們用中英日德四國語言說出:“歡迎來到中國上海,感受海派民樂!”

“明年再見,小葉子”,這是對志願者的肯定與感謝,而《海上生民樂》也將結束本輪演出,依依惜別的時候,觀眾們同樣對明年的演出充滿了期待。演出結束後,“小葉子”們紛紛表達對國風音樂現場《海上生民樂》的喜愛。

《海上生民樂》首輪駐場演出圓滿收官,全新文旅專案重新整理觀眾體驗

上海外國語大學日語系學生劉書源和上海外國語大學德語系學生張凌昊表示,音符聲中展現了祖國厚重的歷史沉澱和民族樂器的豐富特點,在未來的學習中,他們將努力發揮自己的語言專業優勢,為祖國的繁榮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海上生民樂》首輪駐場演出圓滿收官,全新文旅專案重新整理觀眾體驗

隨後,“小葉子”們進入舞臺,上海民族樂團團長羅小慈和演奏家們熱烈地歡迎志願者們的到來,並向大家介紹最後一首樂曲《絲路》的樂隊,進行了一場迷你的“民樂進博會”。《海上生民樂》中,有不少樂器歷史上也是透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國的,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樂器在千百年的文化交往中,傳播到世界各地,成為人類文明共同的遺產。羅團長邀請“小葉子”們互動猜測哪些樂器是“進口”而來,並在最後公佈了答案。演奏家們也向大家科普展示不同民族樂器的音色特點和起源發展,展現燦爛多樣的世界民族音樂文化。

整體文旅專案走紅 “三新”業態初具規模

整個文旅專案開展期間,凱迪拉克·上海音樂廳成為了城中最熱門劇場之一,穿著漢服的小姐妹們,帶著學民樂孩子的一家三口,“潮”味十足的年輕人們,時髦的阿姨爺叔紛紛前來打卡。優質的內容與光影高科技加持,使整個文旅專案成功“出圈”。“光音的故事”大型3D Mapping牆體秀現場精彩影片片段一經發布便引爆全網,慕名而來的市民們在欣賞完牆體秀之後紛紛發出感慨“好美啊,美麗的城市,美麗的燈光秀,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美麗的大上海,太神奇了。”“短短八分鐘內展示了時代的變遷,隨著最後氣球的放飛,身處盛世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海上生民樂》首輪駐場演出圓滿收官,全新文旅專案重新整理觀眾體驗

“何似在人間——新國樂沉浸藝術特展”以其科技+國潮範兒引來網路紅人紛至沓來,抖音、小紅書、b站等社交平臺關於國潮展覽的打卡筆記、影片超百篇。一些抖音達人表示,這是今年看過最好看的國風展覽。“展覽形式非常吸引,看完之後令人回味無窮。”“帶著學二胡的孩子一起來看展,寓教於樂的形式非常適合他,還想來二刷。”

不少觀眾選擇了“一站式”體驗文旅專案,下午先來上海音樂廳4樓打卡展覽,再預約欣賞戶外牆體秀,最後進入音樂廳大廳觀賞《海上生民樂》演出。“我們在現場發現,很多觀眾在觀看完牆體秀之後,會到音樂廳票房現場購買當晚演出門票。展覽、牆體秀、駐場演出各專案之間形成了強有力的聯動 ,”上海音樂廳總經理方靚說,“除了展覽、牆體秀和演出之外,為‘海上生民樂’製作的文創產品也頗受歡迎,觀眾臨走之前都會買一些帶回家。”上海音樂廳為此次文旅專案共設計 7款產品,原創設計的國風麻布袋,陶瓷杯墊、定製絲巾、宮廷燕樂貼紙、口罩等文創產品集創意與實用一體,銷售量相當可觀。

《海上生民樂》首輪駐場演出圓滿收官,全新文旅專案重新整理觀眾體驗

建築+國樂+光影+展覽+文創,作為一個全新文旅專案,演藝新場景、文旅新場域、產業新鏈條已初具備規模,在演藝行業創新融合的發展的過程中,上海大劇院藝術中心及旗下場團又蹚出了一條具有探索意義的實踐之路,他們面向市場、面向社會、面向廣大市民;擁抱創新、擁抱融合、擁抱新媒體,不斷為演藝大世界的建設和上海城市軟實力貢獻出文化的力量。

作者:姜方

編輯:周敏嫻

頭圖為上海音樂廳供圖,其餘攝影:葉辰亮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