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0年代的上海,有熟悉的豫園和泰安橋,還有不多見的城牆

1850年代的上海,有熟悉的豫園和泰安橋,還有不多見的城牆

1850年代的中國,大清風雨飄搖,這一時期太平天國運動席捲全國。那上海的人物風貌又是怎樣的?圖為1850年代的上海北門城牆。

1850年代的上海,有熟悉的豫園和泰安橋,還有不多見的城牆

1850年代上海,一個鄉鎮。

1850年代的上海,有熟悉的豫園和泰安橋,還有不多見的城牆

1850年代,上海孔廟和旁邊的菜園。

1850年代的上海,有熟悉的豫園和泰安橋,還有不多見的城牆

1850年代,上海外灘附近的一段城牆。

1850年代的上海,有熟悉的豫園和泰安橋,還有不多見的城牆

1850年代上海,在華英國人的住房。

1850年代的上海,有熟悉的豫園和泰安橋,還有不多見的城牆

1857年,上海松江安龍橋。安龍橋初建於宋代,為木橋。明成化年間,重建為三孔石拱橋。附近還有一座石拱橋,建於明朝天啟年間的大倉橋。

1850年代的上海,有熟悉的豫園和泰安橋,還有不多見的城牆

1857年,上海豫園。這座橋不可考,有點像環龍橋。

1850年代的上海,有熟悉的豫園和泰安橋,還有不多見的城牆

1858年6月6日,上海朱家角泰安橋。泰安橋始建於明代1584年。

1850年代的上海,有熟悉的豫園和泰安橋,還有不多見的城牆

1858年10月30日,兩江總督何桂清(左一)會同大學士桂良、吏部尚書花沙納,在上海與英、法、美三國改訂稅則和通商章程。兩江總督,清朝9位最高階的封疆大臣之一,總管江蘇(含今上海市)、安徽和江西三省的軍民政務,官至從一品。

1850年代的上海,有熟悉的豫園和泰安橋,還有不多見的城牆

1859年10月,上海賣茶壺和陶器的攤販。

1850年代的上海,有熟悉的豫園和泰安橋,還有不多見的城牆

1859年,從聖三一教堂看上海市區。聖三一教堂,建於1847年,專門為英國在上海的聖公會教徒服務。該教堂後於1866年重新設計擴造。

1850年代的上海,有熟悉的豫園和泰安橋,還有不多見的城牆

1859年,龍華寶塔。

1850年代的上海,有熟悉的豫園和泰安橋,還有不多見的城牆

1859年,上海龍華寶塔橋。

1850年代的上海,有熟悉的豫園和泰安橋,還有不多見的城牆

1859年,上海教會男子學校學生。

1850年代的上海,有熟悉的豫園和泰安橋,還有不多見的城牆

1859年,上海女子學校學生。

1850年代的上海,有熟悉的豫園和泰安橋,還有不多見的城牆

1859年,上海街頭小吃攤。

1850年代的上海,有熟悉的豫園和泰安橋,還有不多見的城牆

1859年,上海蘇州河附近的小樹林和民居。

1850年代的上海,有熟悉的豫園和泰安橋,還有不多見的城牆

1859年,上海蘇州河海關。

1850年代的上海,有熟悉的豫園和泰安橋,還有不多見的城牆

1859年,上海外灘海關大樓。

1850年代的上海,有熟悉的豫園和泰安橋,還有不多見的城牆

1859年,蘇州河曹家渡汎兵站。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