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主持:朗誦時,調控速度和變換節奏的技巧

朗誦的速度,是指朗誦中音節的發音時間長短,或者說單位時間裡吐字的數量。大體分快速、中速、慢速三種情形。節奏與速度有密切的聯絡,但又不是等同的。

調控速度的技巧

朗誦的速度,是指朗誦中音節的發音時間長短,或者說單位時間裡吐字的數量。大體分快速、中速、慢速三種情形。

快速。一般用用於表示緊張、激動、驚奇、恐懼、憤怒、急切、歡暢、興奮的心情,或者用於敘述急劇變化的事物與驚險的場景,或者用於刻畫人物的機警、活潑、熱情的性格等。

中速。一般用於感情與情節變化起伏不大的場合,或用於平常的敘事、議論、說明、陳述等。

慢速。大多用於表示沉重、悲傷、憂鬱、哀悼的心情,或用於敘述莊重的情景。

不論快速、中速、慢速,都有一個度。比如,快速,也不能像放鞭炮似的,使人耳不暇接;慢速,也不能慢慢騰騰,半天一句,使人聽起來十分吃力,等的不耐煩。一句話,就是快慢要得體。

朗誦的速度,主要取決於以下因素:

一是取決於內容和情節。

從結構上來說,朗誦中一般既有快速,又有中速、慢速,有張有弛,起伏跌宕;從內容和情節來看,陳訴速度慢於抒情速度,抒情速度慢於議論速度;情調低沉的敘述、人物對話應該慢些;急切的呼籲、憤怒的譴責、熱烈的爭辯、激昂的陳述、緊張的場景描述應該快些。內容和情節本身的客觀要求,是決定表達速度的最主要依據。

二是取決於表達者的年齡。顯然,朗誦同樣的內容,少年兒童快於年青人,青年人快於中年人,中年人快於老年人。

三是取決於聽眾的年齡和接受能力。一般來說,對於老年人和少年兒童或接受能力相對較低的聽眾,或聽眾普遍對某些內容感興趣,不少人都想將其記錄下來的時候,應該把表達的速度放慢些。快於慢都是相對的。無論是快還是慢,都須以表述得清晰明瞭,聽眾聽的真切明白為基本出發點,要做到快而不亂,慢而不拖,快中有慢,慢中有快,快慢相間。

變換節奏的技巧

節奏與速度有密切的聯絡,但又不是等同的。節奏不單是一個速度問題。節奏是一種有秩序的、有規律的、協調的變化程序。在朗誦過程中,節奏包括哪些要素呢?

大體有以下這些:結構的疏與密,內容的詳與略,情節的起與伏,情感的急與緩,聲調的抑與揚,音量的大與小,態勢的動與靜,速度的快與慢,語流的行與止,過程的長與短等等。

這些要素的綜合運用,便會形成節奏,形成有聲語言的樂章,激盪聽眾的情感,啟迪聽眾的思維,引發聽眾的共鳴,鼓舞聽眾,感召聽眾。

這些要素有的前面已經講過了,這裡著重介紹一下語流的行止技巧,亦即通常所說的朗誦中的停頓與連續的技巧。最基本的行止知識,是標點知識。根據標點符號、段落等區分停頓間隙的長與短。但語流的行止,遠不止這些。

停頓,既可以用來換氣,又可以用來表示意義的區分、轉折、呼應,還可以傳達引起聽眾注意的資訊,相反,當表述某種連貫是情節、景況,或當表達者感情奔放,如行雲流水,不可遏制之時,則需要一氣呵成,需要語句的連續不斷。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