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裡如一的君子之器:唐宋的絞胎釉磁

每天瞭解古玩知識

大凡制磁工藝,或色釉變幻,或彩繪裝飾、雕刻、鏤空、圓塑,或由於窯內的氣氛、火候差異而發生釉料色彩之變化,工藝盡達極致,這就是始於唐代的、將仿犀皮漆器工藝特點運用到制瓷中而形成——— 絞胎瓷。

表裡如一的君子之器:唐宋的絞胎釉磁

唐代黃油絞胎三足爐

絞胎瓷亦稱“絞泥”、 “透花瓷”, 是將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顏色的瓷土揉和在一起,然後相絞拉坯,製作成形,澆一層透明釉,燒製而成。由於泥坯絞揉方式不同,能絞出木紋、鳥羽紋、雲紋、流水紋,有的如老樹纏繞盤根錯節,有的如山巒疊嶂、變化萬千。

主要產於河南焦作當陽峪窯, 該種工藝內外變化如一,到宋代時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北宋時,焦作當陽峪實現了批次生產,其他地方也少量生產這種瓷器。《中國工藝美術大辭典》記載: “當陽峪窯,宋代北方民間瓷窯。窯址在河南修武當陽峪,故名。” 焦作當陽峪現存大宋崇寧四年(公元1105年)《德應侯百靈翁之廟記碑》,是我國目前現存三大窯神碑之一,記載了當年當陽峪窯業之繁榮。碑文記述立廟之因:“ ……遂益蜀日發徒,遠邁耀地,觀其位貌,繪其神儀,而立廟像於茲焉。”, “世利茲器,埏埴者百餘家,資養者萬餘口……”,可見當日窯場盛況。

表裡如一的君子之器:唐宋的絞胎釉磁

北宋黃釉絞胎孔雀開屏紋斗笠碗

宋代江南提舉程筠為百靈廟作歌序,對當陽峪瓷器倍加讚賞:“當陽銅藥真奇器,巧匠陶釣尤精緻。三日不餘方可熱,開時光彩真奇異。銅色如朱白如玉。”

著名陶瓷考古學家馮先銘先生和葉吉吉民先生在調查當陽峪窯時, “宋代絞胎裝飾瓷器除當陽峪外,河南寶豐、新安及山東淄博也有發現,但都不如當陽峪的精緻……” 。著名考古學家陳萬里先生考察當陽峪窯時提出: “總之,當陽峪窯的作品,向來是不為人們所重視的,如此一個重要窯場,竟被忽略了。我以為,黃河以北的宋瓷,除了曲陽之定、臨汝之汝以外,沒有一處可與當陽峪相媲美。磁州的冶子窯以及安陽的觀臺窯(在漳河兩岸)終遜當陽峪一籌。” 可見,當陽峪絞胎瓷在歷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珍貴价值。

表裡如一的君子之器:唐宋的絞胎釉磁

北宋絞胎孔雀開屏紋斗笠碗

史學專家論述,絞胎工藝最早始於唐代,至宋“靖康之變”後,當陽峪窯火衰退,至元時絕跡。

在唐代時的當陽窯絞胎技術尚不成熟,多數紋理以亂紋、回紋為主。所施的釉色多以低溫黃鼬、綠釉為多。北宋時期,當陽峪窯工藝趨於‬成熟,紋路更完美,表裡如一。有席編紋、麥穗紋、羽毛紋、迴轉紋、木旋紋、流沙紋等‬眾多‬紋理。

高溫下不同顏色的泥土收縮率不同,其製成的胎就會容易開裂,成品率很低。也因其工藝上的高難度,在歷史上成為公卿貴族的奢侈品。

表裡如一的君子之器:唐宋的絞胎釉磁

北宋絞胎盤

絞胎瓷的‬表裡如一代表了中國文人的君子情懷。絞胎文化源於孟子那篇“君子本色,表裡如一”,從技法上表現瓷胎的表裡如一,從美學上強調淡美素雅,表達“仁義禮智跟於心”的君子品味,相傳,宋代詩人蘇軾在首次拜訪自己岳父時送的就是親自到河南定製的絞胎瓷。文人雅士紛紛效仿,致使當時絞胎瓷供給嚴重不足,很多人只得將窯內摔碎的瓷片作為貴重的禮品相互饋贈。

(圖文

自網路

 版權

屬原作者)

(宣告:尊重作者原創。如有涉及版權問題,敬請作者或同行告知,我們將及時糾正刪除。同時,歡迎廣大藏友投稿分享您的原創好文章。同類微信公眾號轉載本刊釋出文章,請另取標題,以免讀者誤會。如使用本刊標題,必須註明“轉自公眾號:四海博緣收藏平臺”。謝謝合作!

表裡如一的君子之器:唐宋的絞胎釉磁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