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 馬江華丨 太陽照耀丁冶村

【地域文化】 馬江華丨 太陽照耀丁冶村

原創首發  侵權必究

太陽照耀丁冶村

□ 馬江華 /  文

人的一生,總是在現實生活和夢想未來之間不斷地徘徊,在坎坷中不斷地前行。而前行中的黑夜再長,有太陽總會迎來黎明的曙光;前方的路再坎坷,有希望總會到達心中的遠方。東崗有這麼一條路:從古代穿越而來,在今天又從丁冶村穿越而去。

這裡曾經是一片古老又蠻荒的山地,根本無路可走,卻又孕育著無限的生機。太陽的白光無私地送來光明與溫暖,照亮了這一片樹木叢生、百草豐茂、野獸出沒、人跡罕至的豫北地區。日月彷彿天空的二隻眼睛,見證了路的變化、經過的前世今生。

【地域文化】 馬江華丨 太陽照耀丁冶村

不知是什麼年代,一個身揹包裹手拿木棒的長衫人,從東崗出發順著河溝北岸,艱難地挑開一條路,膽戰心驚地穿越密林抄近路前往東方。是進京趕考嗎?是另謀生路嗎?也許只有消失的腳印知道。之後的遠行者,都希望透過樹梢的光線越來越強,好照亮前方的路。當不測之風雨來臨時,撐起隨身的一把傘,這就是他的家。就這樣走出家鄉以後,到處都是家,但是到處又沒有家。而此時能讓人繼續向前走的,無不是為了實現過上更好生活的希望。雖然不知道遠方究竟有多遠,只知道每走一步,就離希望近了一步。第一個從這裡走過的人也許誰也不知道,然而他仍然是第一個從這裡走過的人,所以才會有更多的人,沿著他的腳步,也看到了前方燦爛的陽光,照亮心中通向遠方的路。路,從來都是為嚮往光明、願意走向前的人而出現的。

【地域文化】 馬江華丨 太陽照耀丁冶村

不知經歷了多少歲月,一條沿著山溝從西往東的小路逐漸清晰起來,綿延彎曲後刺入了遠方的山林。又不知經過了多少代人,這條小路開始有牛車經過,兩道印跡被日月的車輪輾壓而過越來越深,而路的中間,也被逐漸被歲月的腳步踩得寸草不生,灑下的汗水把灰塵凝結成了堅硬的土路。也許,這就是經過丁冶村最原始的道路吧。

明萬曆年間,東崗還是一個村莊,丁冶村早已成集。村西的龍頭山盛產鐵礦,民間傳說很早以前這裡曾是個鍊鐵場,與東冶、銅冶、水冶等村齊名。當時附近的農民租種地主的土地,世代無法擺脫被剝削的命運,因此有許多壯丁帶著豐衣足食的美夢、前去尋求新的生存空間,來到此地從事冶煉業,故稱“丁冶”。在明嘉靖年間丁冶屬申村管轄,而申村古稱“利城”、在唐宋時期曾是國家著名的冶煉基地。

【地域文化】 馬江華丨 太陽照耀丁冶村

荒野鳥聲急,紅星亂紫煙;車行明月夜,馬蹄動寒川。是誰第一個發現了這裡的鐵礦?風雨雕刻的丘陵山知道;是誰從事冶鐵第一人?推測是這個村莊姓氏最多的人口,他們的祖先最早來到了這裡。龍頭山不絕於耳的起礦聲,打破了千萬年來曠野的寧靜;徹夜不停的爐火,映紅了這一片星空。來往不絕的運礦運鐵車隊,把附近的村集連結起來。丁冶村落由此逐漸興旺,市集逐漸形成。誰在這裡搭建了第一座茅草屋?只有那雲彩掩映的日月曾經看到過。是誰冶煉了最後一爐的生鐵?只有那被歲月深埋的鐵爐知道。無息無聲的歲月長河,逐漸沖刷和掩埋了古老的冶金遺蹟,悠悠的陽光下僅有一塊頑強的石頭還在原地留存至今——丁冶村。歷史似乎是博物館裡面的一幅卷軸,刻意地去開啟並尋找,才會得到想要知道的答案。

當星星點點的草房,在歷史的風雨中逐漸破敗和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遠離河溝、依山就勢隨坡而建的磚石土木結構房屋,多為一層、高度較低。丁冶村的後代逐漸在這裡站穩了腳跟定居生活,不再回故籍往返流動。

原始小村靜靜地沉睡於群山環繞之中,經過很長的男耕女織時代,逐漸形成了叢集而居的大村落。雨後的街巷小路會變成了條條小河,順勢而下衝刷了前人走過的腳印;乾旱時節太陽下的熱風順巷而上,吹起了今天村民的頭髮。歷史的滄桑風雨,在民居牆壁上隨意地畫寫了斑斑駁駁的印跡。歷朝歷代都把農民束縛在土地上,跳不出圈子的祖祖輩輩,一生的貧困成為了他們世代都擺脫不了的魔咒,就象頭頂的烏雲遮住了太陽。村莊通往外面的道路,可望不可及地遙遠而又漫長。

【地域文化】 馬江華丨 太陽照耀丁冶村

時光如水千年卷,風景似畫萬代傳。革命戰爭時期,拿錘子的舉起紅旗,帶領拿鐮刀的緊握鋼槍。丁冶村的年輕壯勞動力積極參軍,跟著紅旗向前衝,在陣陣衝鋒中鬧翻身,在聲聲吶喊中抗侵略,於熊熊戰火裡求解放,考驗著頑強生存的性格,激發著鐵血豪情的意志。炸胸的憤怒,剜心的痛苦,流血的反擊,他們用生命以最激烈的方式,換來家國的安寧,後代的幸福。這39名閃光的名字,定格在了美妙的青春年華,硝煙瀰漫的火紅年代;村民租種剝削者幾千年的土地,從此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糧田。硝煙散去、彩霞悠閒地漫遊在天空,血色凝聚成燦爛的花朵開滿了山川,隆隆的炮聲變成了渠水的嘩嘩聲流入了農田。紅旗經過的這條路,從此後成為通向安寧與幸福的康莊大道;而這一片古老的土地,又是一片紅色的陽光,逐漸展現出欣欣向榮的新風景。

丁冶村位於東崗鎮東部,東與安陽縣交界。林(林縣莊)清(清沙)公路從古至今穿村而過;多少代人的足跡與汗水,開闢和明晰了這條便捷之路。隨著經濟的發展,村莊人口穩定增長戶數過千,成為有名的大村。1961年以穿村公路為界,原丁冶村分成了南、北兩個村,公路以南者稱“南丁冶”、公路以北者稱“北丁冶”。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的不斷增加,農民住房問題日益突出。為了節約耕地、方便種田,北丁冶從1969年起,將新批的建房戶統一安排在了王氏墳西的山坡上。從此以後、林州版圖上又出現了一個新山村——“墳西坡”。人口的顯著增長特別是新自然村落的形成,見證了經濟的繁榮、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國家的強盛。

【地域文化】 馬江華丨 太陽照耀丁冶村

登臨招軍腦山頂遙望,周圍群山高低錯落有致,如青綠色饅頭、又仿若大海般在心中波瀾起伏。眺望西北,曙光渡槽從南丁冶村西南山腰起,向北山筆直而去,飛架兩山之間甚是宏偉。

渡槽今天已斷流,而渠底的沖積物,沉澱了引水帶來的勝利與喜悅、豐收和希望。側耳傾聽,彷彿水花與歡笑的聲音還在渠溝中迴盪。這凝聚了戰天鬥地的奮鬥精神,奔向美好生活的一個里程碑,也是村民用石頭和理想粘合在一起的精神豐碑。每一塊石頭就是一個故事,渡槽就是許許多多的故事串聯起來的書。昔日修建人的身影變成了渡槽的身影,勞動號子變成了嘩啦啦的渠水聲;渡槽隨著日月的照耀而展示著偉岸的身軀,訴說著水利發展的歷史功績,昭示著農業奮鬥改變了生存環境,驕傲地成為了進出丁冶村的標誌性建築。

臨風漫步於路中央正上方的渡槽中,好似穿越於歷史的迴廊。長路與白雲相匯,丘陵與村莊相依,田野與樹木相交,一片靜謐與祥和和景色。山坡退耕還林後,草木迎著陽光逐漸茂盛起來。

【地域文化】 馬江華丨 太陽照耀丁冶村

萬水千山自不相同,時空變換各有千秋。而古今中外都不能迴避的話題,就是存在一定程度的貧困。而解決山村貧困的方法與途徑,丁冶村自有特色。村兩委透過召開會議從而討論和解決問題的工作方法,開啟、繼承、延續了近百年時間;以戶為單位的貧困人口資訊管理模式,接上了現代科技的高效率平臺;工作方法熟練的第一書記和熟悉村情民意的村委成員,成為扶貧工作任務升上去與沉下來的“強強聯合”;而為貧困戶提供幫助、密切黨群關係的幫扶人,體現了政策“最後一公里”的實時傳遞和情感深化。聯絡幫扶人比聯絡親戚還要多的貧困戶,見貧困戶比見親戚還要多的幫扶人,就這樣成了沒有血緣關係的“親戚”。給予家庭經濟扶助和人力資源開發,成為貧困戶脫貧奔小康的“兩條腿”。

山村丘陵山地,最受歡迎的是種植多年的花椒。這一普遍受歡迎的日常調味品,數量卻不多。按戶發放數量不等的花椒苗、擴大種植數量,這是一項著眼於長遠、可獲得穩定收入的辦法。

幾千年前的陽光,現在還是那麼燦爛,曬高了玉米,曬熟了小麥,曬紅了花椒,也曬黑了臉朝黃土背朝天的農夫。而今天的山坡上,多了一片面對陽光的新鮮事物——太陽能光伏發電裝置。這是一個“靠天吃飯”和“不怕曬”的專案,充分利用可再生資源為貧困戶增加收入;此時金色的陽光,送來了源源不斷的財富。只要太陽一出來,村民們就可以開始數錢了。

【地域文化】 馬江華丨 太陽照耀丁冶村

當然,也還有經濟果樹林等其他“省工省力、收入穩定”的專案。當農戶的一部分土地流轉以後,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土地對剩餘勞動力的束縛;外出從事勞動力輸出,突破本地自然資源的限制,這為農民家庭轉移就業增加收入提供了機遇。回顧歷史,這在封建社會卻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你能幹什麼能去哪裡幹,皇帝涗了算,老百姓哪裡會有自由和話語權?抑商和愚民的統治,百姓獲取財富的能力和路徑被限制了,世代無法改變,只能從美好的神話故事中尋找精神上的安慰,用虛擬的美好願望暫時替代貧苦的生活現實。

然而單純的體力勞動,可預見的將來,不能繼續適應創新型社會生產的轉型。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引導貧困家庭子女入學並給予專項補貼。培養高素質勞動力、增強貧困家庭未來獲取財富的能力,會從根本上阻斷貧困的代際相傳。

當然其它配套政策與措施還有很多,猶如哪吒的三頭六臂十八般武器,形成了持久的全面的有效的扶貧力量。

【地域文化】 馬江華丨 太陽照耀丁冶村

龍頭山起礦的聲音彷彿還在耳邊迴盪,冶鐵的爐煙已消散於歷史的天空。壯丁的汗水澆透了這片土地,而村莊的古蹟也被時光的風雨沖刷乾淨。古老的村莊,在日月星辰的注視下,走過了漫長的時光;山地從不同的時代穿越而來,而原始生活技藝又在歷史的長河中逐漸沉澱和遺忘。長長的古路,承載了多少代前人追求幸福生活的夢想;這條路從窄到寬,從近至遠,變化的是衣裝和車輛、草木和風雲,不變的是永遠向前的腳步聲;路的拓寬和延長,承載了文明的車輪,推動著文明的程序。自然資源是封閉和有限的,冶鐵人的後代在今天走出了世代居住的村落,把外面的發展與變化帶回了故鄉;村莊在時代的號角聲中甦醒了,開始大踏步向幸福邁進。

丁冶村,是這片土地上的先民生存和奮鬥、穿越時空留下的寶貴遺產。當代的丁冶村民,用青春汗水澆灌了山地,生命熱血解放了家園,艱苦奮鬥建起了豐碑,大國與小家的密切聯絡推動了村莊的歷史程序。北京的祥雲來到這片山地,雨後的空氣格外清新,風光格外明媚。經過幾番的春風化雨,村莊正在悄悄地變化中,古老的山村駛向了文明的快車道。新時代的信念播種於這片古老的土地中,在陽光的照耀下,年復一年地發芽、開花,結果、收穫。

【地域文化】 馬江華丨 太陽照耀丁冶村

斗轉星移時空變換、山起水轉歲月滄桑,歷史的雲煙已然散去,帶給百姓幸福的是今天的開拓者和創業者。丁冶村從古至今一直在變,而通向遠方的路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卻沒有變。這既是人生的目標,也是社會發展的一個動力。太陽像紅旗那麼的鮮紅,紅旗像太陽那麼的溫暖。今日的豫北山區,綻放著一片絢麗和多彩的天空;丁冶村在這條路上從過去穿越而來,在太陽的照耀下前方的路更燦爛了,又向未來穿越而去。

太陽就是生活和心中的信仰,只要信仰在,無論走到哪裡都有溫暖和陽光。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