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閱讀】桓臺一中寒假全科閱讀系列活動之讀後感(二)

01

難忘

—讀季羨林《月是故鄉明》有感

2019級11班 鞏亞輝

難忘家鄉的月亮,難忘家鄉的那縷山泉水,難忘家鄉的那抹夕陽。我的家鄉是個美麗的小城鎮,人雖然不多,但卻充滿人情味,風景比不上那些旅遊區,但卻更有一番滋味,清新自然,美麗卻又含蓄,我離不開她,因為我愛她,更留戀著她……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漫步荷塘,那滿目宜人的荷花,正迎著朝陽,縱情怒放,七月盛情,驕陽似火,那朵朵綻豔的,猶如仙女,婷婷玉立。家鄉的蓮是夏日一景,有著特殊的意義。有時,乍一看,荷花開了,便恍然,夏來了。家鄉的景不多山,卻多綠,多水,站在塘邊抬眼望去,哦,好大一片,滿是綠,青翠的蘆葦挺拔著,葉片直立著,嗖嗖,一陣風過,宛如風鈴。盛夏,蘆葦翠綠,楊柳垂條,在那池塘岸邊架下搖椅小憩,有些熱烈的風吹過,掠過絲絲涼意,被夏雨澆洗過的狹長柳枝咧著嘴,隨風輕搖,搖的那天湛藍,搖的那水翠綠,搖的那荷姑娘羞粉了臉蛋兒。微風中,翩翩起舞,此刻,醉了大地,醉了荷塘。

我住在一條小巷的入口處,我的臥房僅與小巷隔一堵牆,每天早上總會有個賣豆腐的老爺爺瞧敲著小木棒從這兒路過,每天颳風下雨都會堅持。有些人勸他說,你留著些晚點或天晴時再賣不好嗎,但他卻搖了搖頭繼續堅持,說,這辛辛苦苦做來的豆腐啊,我有些好笑,原來是怕豆腐賣不出去。誰知,停頓了一會又喃喃道,這豆腐啊,剛做來才新鮮,一會可就不好了,這可不能賣給顧客,不厚道啊…一瞬,我有些呆呆的,原來 …隨後輕笑,我們這裡的人,厚道是天生具備的,沒有什麼需要掩蓋的直性子,這就是家鄉的人。

故鄉美食也多,最有名的當屬這金絲鴨蛋,經過多日醃製,絲絲鹹味入口,蛋黃更是隻溶於口不溶在手,糯香又有別到風味,似乎還加了一絲甜美。青青的蛋皮似是一件藝術品,吹彈可破。蛋清像極了小姑娘的面板,柔滑光嫩,如雪,勝雪。

每次去往他處,當夜晚來臨,華燈映目,即使再絢麗,卻總覺得耀的那月亮都朦朧了,沒有家鄉的清晰。明知,那是同一片月亮。

家鄉,原來早已化作一縷悠悠的香,在記憶深處綿延迴盪。

【全科閱讀】桓臺一中寒假全科閱讀系列活動之讀後感(二)

02

《紅樓夢》讀後感

2019級13班 魏鉑明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花兒再好,也擋不住時間的腳步;人再美,也敵不過似水流年。悲哉,泣哉,一曲《紅樓夢》將人間悲情都說遍。

一次偶然的邂逅,翻開了《紅樓夢》,於是我認識了她——林黛玉。她,讓我深深的震撼,寶黛空前絕後的愛戀,流傳千古,被世人妄加褒貶。普天之下,又有誰有這資格呢?從那以後,黛玉姐姐的影子就盪漾在我心裡,來來回回,隱約中似乎聽到她嬌弱的喘息,腦海裡是她傷感的容顏,帶著一分憔悴卻萬分迷人。她落淚,因為只有放縱的哭過後才會更舒展,笑容才會更加綻放。閉上眼彷彿看見了他那柔情似水的眼神,閃爍著點點淚光,讓人沉迷其中,為之動情,不能自拔。

常聽人評價黛玉“小性子”甚至“心胸狹窄”,可我不這麼認為。因為在這背後,只是因為她太在意寶玉了,因為愛的深、愛的切,所以不能不介意。我總覺得寶玉給黛玉的時間太少,黛玉的心太細膩,而寶玉卻體會不到。在她某個抑鬱的瞬間,心情像是走丟的小孩沒了方寸,寶玉不該到來的問候會被她駁回,狠狠的、兇兇的,卻是無心的,不是不接受,只是因為太難受,於是她只有用詩來發洩內心醞釀已久積壓不了的情感。

詩,是她美麗的靈魂,是她精神的寄託。每當讀到她的詩,總有振人肺腑的感覺,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像是一把尖銳鋒利的刀,深深地插入了讀者的心裡,讓人有至窒息的幻覺,無形之中像是有誰掐住了自己的喉嚨,掙脫不了的傷感,只能不情願地放下書,讓自己慢慢地清醒過來。記得她的《葬花詞》:“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花依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讀完後像是被萬箭穿心,肝腸寸斷般的陣痛。

她的淚,像涓涓細流一樣潺潺流動,匯聚成一泓清泉,澄清著她的悲劇。她哭泣,因為她太委屈,她是悲慘的、是值得人們憐憫的,她和寶玉的愛情在那樣的社會是不被容許的。她對寶玉太痴情,她一生無限傷感,然而臨終前她笑著喊“寶玉,寶玉……”然後她永遠的離開了這個世界……

雖然她的故事結束了,但是給我留下了萬千思念,合上書想要把這份內心的塵埃封住,但一閉上眼,那段應該被禁錮的傷感像塵埃一樣在空中飛舞。

合上《紅樓夢》後,我的淚已悄然落下。為這悲壯的故事落下同情之淚。《紅樓夢》一書規模宏偉,結構宏嚴謹,闡述了寶黛兩位叛逆者的愛情故事,也告訴我們物極必反,天下無不散之筵席的歷史趨勢。

都道是金玉良緣,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妹寂寞林。這位被其父親稱作惡名昭著的混賬東西,為他的愛情奮不顧身,寧願做和尚對黛玉的思念,也不願成為循規蹈矩的服從者。寶玉曾經說過,女兒是水做的,男子是泥般渾濁不清。我亦欽佩他這般痴情,敢愛敢恨,塑寫那悲壯的愛情故事,敢於與命運作鬥爭,這正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全科閱讀】桓臺一中寒假全科閱讀系列活動之讀後感(二)

03

《擺渡人》讀後感

2020級1班 李和澤

金色陽光射在湖面上,一葉扁舟漂浮在湖面上。這是《擺渡人》一書的封面,剛看到書的封面我就被吸引了。而封面上方的一句話,更增添了這個故事的耐人尋味: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為你需要我。

在知道自己不幸遇難後,迪倫沒有萬念俱灰,而是勇敢堅強的跟隨自己的靈魂擺渡人——崔斯坦。在荒原上歷經種種困難。崔斯坦是個由迪倫腦海中對愛人的朦朧憧憬而化身成的有些冷漠和淡定的男孩。他是本書中的一個典型人物形象,生活中也有類似的人,他們性格高冷,不容他人走進自己的情感世界,使人不由的想疏遠。但這種人之所以變成這樣,是後天情感的培養或內心受到了較大的心靈創傷。崔斯坦便是後者,文中的迪倫是崔斯坦的良醫。他用崔斯膽過去對死者的情感透過愛的方式還給了崔斯坦。感化了他,使他也像人一樣學會了去愛。

迪倫是一場火車事故的唯一遇難者,和男孩崔斯坦相遇的是她的靈魂。

迪倫是一個勇敢的女孩,她敢於表達心中的愛,也敢於為了愛冒險。在渡過荒原的時候,崔斯坦是迪倫的擺渡人,一路保護她。誰又能說,迪倫不是崔斯坦的擺渡人呢?崔斯坦在荒原日復一日地重複著擺渡的工作,不知道自己的真實年齡,連長相都是根據一個個靈魂的需要隨時變換的,他的生活中沒有自我。是迪倫喚醒了他內心的愛,讓他敢於向這樣一成不變的生活挑戰。

我們現在又有多少人像崔斯坦一樣為了生活奔波,只顧低頭趕路,而忽視了自己的內心?現代人生活壓力大,生活節奏加快,疲於應付各種各樣的任務,晚上泡吧、酗酒、上網來解壓。是否還會記起自己剛畢業時的躊躇滿志?是否還記起兒時的理想?是否有時間照看自己那被現實打磨得麻木的心?

男孩崔斯坦會將剛去世的靈魂擺渡到另一個世界。否則這些靈魂會被魔鬼吃掉,成為地獄中的一員。故事情節驚心動魄,小女孩成功跨越了荒原。但忘不了男孩,於是他回到了荒原,歷經許多困難回到男孩身邊,兩人透過努力從荒原逆行回到了人間。

《擺渡人》是一部心靈治癒小說,文中人物勇於衝破界限的束縛,努力為對方著想,保護對方,珍惜對方。

在現實中,我們的親人、朋友,甚至是陌生人亦都有可能是我們的擺渡人。在我們心中難免有迷茫有困境他們亦有可能在那一刻成為我們的擺渡人帶我們走過迷惘跨過困境感激在那些時刻為你擺渡的人。

“上帝在為了幫助孤苦無依的靈魂,順利找到回家的路。便給每個靈魂安排了一個擺渡人。”身邊出現的那些悄悄給我們前進動力和鼓勵的人,便是我們的“擺渡人”。所以有人會說,不要忽略人生中每一個讓你意想不到的時刻,那是你的靈魂擺渡人在向你告密。

【全科閱讀】桓臺一中寒假全科閱讀系列活動之讀後感(二)

04

《精神明亮的人》讀後感

2020級1班 穆雲萱

曇花一現,蜉蝣朝生暮死,都有過最美的一刻。人的一生相對萬物的永恆來說,卻也不過是彈指的一瞬。因此,在這短暫的一生中,我們更要有高潔的品質和頑強的意志,摒棄那些為人不齒的惡習,用真正心靈的本意,來演繹生命,在生命的舞臺上綻放。

《精神明亮的人》是一部國產文學書籍,收入王開嶺最具標誌性的詩性散文和思想隨筆。在思想界,他被譽為新生代的旗幟人物;在文學界,他被視為優美的靈魂書寫者。王開嶺的文字,有一種溫潤的金屬感,有一種磁性的光芒,它敏感、深邃,明亮又幹淨。題材之豐浩、細節之精準、紋理之細密、精神發現之獨特、關懷視野之闊大、言說的銳度和思路的延展性均耐人尋味。在這本書中,我看到了那麼大面積的精神風光:鬱鬱蔥蔥的故事森林、幽邃致遠的理性深潭、峻峭挺拔的良知峰巒……在王開嶺身上,我驚訝地看到了一個體悟型作家的全面性:文學的、美學的、理性的、情懷的、史思的、宗教的……一本書竟能洶湧、匯合那麼多元素而又從容不迫!在這個浮躁的速記寫作時代,我不得不承認,它有一種鮮見的“世外”品質。

年前的最後一場雪,那麼大,那麼白,卻又那麼靜,不禁想起本書一章《殘片》中的話:雪是哀的。這悲愴的念頭究竟緣何而來?清潔神性的東西正在被驅逐。大地上,已很難留得住雪了。的確,藍天,碧海,雪山,綠林……那麼自然,那麼純淨的,在人類的破壞下,漸漸離我們遠去。全球變暖,臭氧破壞,頻繁地震,雪山融化……無一不在昭示著人類的惡行,那美麗的大自然,在人類暴虐獸行下,早已傷痕累累,連那本來一到冬天就漫山遍野的雪,都變得那麼彌足珍貴,只剩下殘片在飛舞,在怨懟,在痛恨,在哭訴……

滿眼是粗礪的風和玻璃幕牆憂鬱的光,刺得淚腺腫痛。心情也與天空一樣,冷漠而悵遠。寂靜和虛無多麼不同啊,寂靜是飽滿充盈、有衝動的,而虛無什麼也沒有。寂靜是生命的內衣,給人以夢幻的溫情;虛無如死氣沉沉的蟬蛻,是沒有動作的投降。沒有雪的冬天,還有季節尊嚴嗎?遠遠的,我聽見了雪的哭聲……像流浪的盲女在哭,像花園的枝骸在哭。

自然之殤,亦是人類之殤,夜晚的燈紅酒綠,黑夜根本算不上黑夜,那黎明又談何而來?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遮擋住了我們的視線,灰濛濛的塵埃,遮擋著陽光,就算入射進來,那溫暖的、震撼的、清新的、愉悅的體驗,你又能感覺到多少呢?

雪漸漸融化,殘片之聲,不絕於耳……

一本書,讓我看到了一個智者,一位詩人,一顆良心,一個浪漫而冷淡的世界。

【全科閱讀】桓臺一中寒假全科閱讀系列活動之讀後感(二)

05

《重溫最美古詩詞》讀後感

2020級11班 劉易萌

從我們牙牙學語開始,駱賓王的“鵝鵝鵝,曲項向天歌”,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一些膾炙人口的詩篇就一直縈繞耳畔。

于丹老師在《重溫最美古詩詞》中向我們展示了中國文化的溫情與敬意,讓我不禁流連忘返。書中作者透過大自然的風景,引出與之相關的古詩詞,文筆細膩又不失氣勢。作者將自己的理解與個人看法寫入其中,語句優美,處處散發著詩意,體現了作者對人生的感悟和釋懷。這本書還對古詩詞進行了分類整理,將同種屬性的古詩放在了一起,方便了我們在閱讀中進行比較。

文章開頭的代序就是喚醒心中的詩意,寫到“每個中國人,都是在詩歌裡不知不覺中完成了自己生命的成長”從中還有作者喜歡的林語堂先生作品的摘抄,概括出了中國人和詩歌之間的聯絡。

正文的第一章節就是春風飛揚,“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寫的是唐玄宗離宮之前和回宮之後強烈對比的心靈之感。詩句用春秋之間的變化來形容時間的流轉,這正是中國人所喜歡的。短短几字,表現出了景物背後的苦楚。雖然唐玄宗的皇宮沒有變,但這種物是人非,今非昔比的落差感,使人感受到的只有無限的淒涼和悲哀。

秋天有最濃郁的色彩,秋思浩蕩。在一年深秋重陽,一位偉大的女詞人曾為她的丈夫寫了一首流傳千古的詞《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作者對這首詞發出了自己的疑問,李清照當年的“銷魂”。寫盡了思念的百折千回。在今天,秋風再起的時候,我們還會有這樣宛轉的心事嗎?我們能夠體會其中的細膩與曲折嗎?當我們真正去品味這首詩時,帶著心中真正有過得感受,再去讀就會有所獲了。

文章的結尾作者寫的是詩酒流連,作者曾寫到“隔著朦朧酒意去看,中國詩詞中的一切意象,最後都融貫古今,走進我們的生命裡”。從古至今,有多少詩人對酒當歌,三國時期的曹操,寫出的《短歌行》道盡了中國人的詩酒況味。唐朝的詩仙李白的一生概括為“長劍一杯酒。男兒方寸心。”酒成為了他們的信仰,醉中自有真天地。

歷史的光影旋轉散射,許多驚豔的光,轉瞬即逝,不留痕跡。讀詩是一種文化的薰陶,薰陶著我們的生活,使我們與古代的詩人建立了某種聯絡。詩是每個人心靈的寄託,其實我們身邊處處有詩意。當我們在繁忙之際,抬起頭望望寂寥已久的明月,望望來往的行人,望望那些在燈光照耀下閃閃發亮的樹葉,便會覺得生活充滿了詩意。在詩詞中找回生活的寧靜,去相信詩意是生活中的必需品,去活得詩意盎然。

【全科閱讀】桓臺一中寒假全科閱讀系列活動之讀後感(二)

責編:關昕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