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來人世值中元,不獻元都未日閒

孰料,時光快如閃電,晨光暮靄之間,春去秋來之時,就已漸至八月的下旬,卻是七月的中旬。作為一年一度的農曆鬼節,這七月半更是令人頗有感觸。從何說起呢 ?我倒時常想起兒時父母反覆訓誡的那句話:“七月半到了,水鬼出來了,孩子們,千萬別去玩水呀!”不知是否屬實 ,但玩水的衝動,一直在心裡翻江倒海,躍躍欲試,影影綽綽這麼多年。跟無數孩子一樣,對水有天生的敏感和偏好,也都渴望到江河湖海里暢遊一番。無論金色池塘裡泡澡的水牛 ,還是大西洋裡來勢洶洶的鯊魚,也都令人無比嚮往的。難怪古人會說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 ”,不曾做一個仁者 ,那就做一個智者,何樂而不為呢 ?

無疑,尤其是那一次 ,那一次就夠了 ,人生還有多少個一次呢?有時候一次就足以要了你的命 。記得那時尚且年少,懵懂無知,一個發小約我去游泳,父母就橫加阻攔,怎麼也不讓我去。後來據說在我曾想去游泳的那個水庫,就溺亡過一個小孩。全村的壯漢一併足足打撈了三天三夜,才救起了那孩子的屍骸,現在想一下,也多少會心有餘悸啊!試想,那一次若真讓水鬼抓去了,閻王爺會不會有所痛惜?與此同時,也讓我想起另外一次嬉水的過往,差點就與閻王爺把酒言歡,可能是福大命大,也總算逃過一劫 。都說“大難不死,必有後福 ”,大難是經歷過 ,至於後福,不知有沒有 ,但也不要指望有!畢竟能夠絕處逢生,就已經是不幸中的萬幸啦!

偶來人世值中元,不獻元都未日閒

時值中元節,作為傳統的民間習俗,也與其傳統節日一樣 ,本不該去區別對待,務必慎重待之。死去的人,召喚活著的人,那是生命程序必然抵達的宿命。活著的人,緬懷死去的人 ,更凸顯出是對生命無比的敬重。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生死之間,既見如來。 作為約定俗成祭祀亡靈的日子,我們更應該有所敬畏之心才對。也正如那句“國之大事,在祀在戎”,畢竟“生死亦大矣”,在生與死麵前 ,一切都顯得蒼白無力,一切又莊重神聖。七月半,年與你我相逢,歲你我與相思,願生者吉祥,離者安好。空空來,空空去。揮揮手,不帶走一片雲彩。在此,此生漫漫,且與日子,深情相伴,願我們,往後餘生,不只會安慰別人,更懂得心疼自己。在這樣的日子 ,與其沉浸在自己的小確幸中,倒不如走好自己的路 ,榮光煥發。一生一世 ,一榮喜枯。能相安無事的活好當下,不沒了良心,只是不善於表達 ,而如此,人生除了生老病死,,自然也是無比榮幸的事啊!

時值中元節,又想起了那些長眠土地的列祖列宗,也想起了那些血灑疆場的革命先驅。既為這樣家國天下的萬千氣象而讚歎,也為這些英年早逝的時代英雄而悲憫,哪一個又不是在忍辱負重堅持 ?兀自承受生活帶來的千金重擔!哪一個又不是大義凜然的英勇?為和平時代的安寧赴湯蹈火。也許在此之際,與其說是對逝者安息的靜默,倒不如說是對活著的一種的考驗。我們更應該為這樣一種特殊的傳統習俗祈禱,不管是孔明燈的昇天 ,還是蓮花燈的下水,也都是人們發自內心 的表現,只是用一種特別的做法,傳遞出對高貴生命崇敬和膜拜。與其它節日相比,不管是意味深長的寒食節,是煙熏火燎的清明節,還是出人意料上巳節,可以不信鬼神,但還是要有敬畏之心,中元節,不應該只是被看作迷信,它是一種文化信仰和傳統,它不單純的是一個祭祀鬼魂的日子,更是人們緬懷先祖的日子!可不是嗎?

偶來人世值中元,不獻元都未日閒

還好。這麼多年,一路走來,見慣了生離死別 ,看透了爾虞我詐 ,就不再奢望什麼 了,能夠相安無事的過好當下,就已經美事一樁。且看風雨人生,吃盡了人間的苦,也就紛紛想逃離。小心翼翼肝探索生命的意義 ,只是為活著而活著 ,不必為那些無法企及的人事而難過 。記已活著,就得活著 。一直在思考逝者的話 ,我終是看淡了很多事,也終是從前那個簡簡單單的樣子。不曾為世界而傷心難過。這樣的車來車往,也真是強大無比。

還好,生命有限 ,來日方長 ,終究在各自的道路上苦苦追尋,為生者常懷深情,為逝者抹淚悲傷。為生著愜喜而幸運。想想看吧 ,地震中逝去的生命 ,火災重創時的堅韌,洪災等面前更顯威武與從容。一念之間,於生於死,也都是為了創造人生的價值 、活出生命的高度啊 !不求活得比別人高貴 ,但一定要 活得有滋有味。有人說:“有個朋友,打算不結婚不買房賺二十年錢然後退休遊玩,死了就捐遺體,有墳墓,還有志願者燒香。”可是,不曾體驗人間的百態,就這樣匆匆的謝幕是否會聲淚俱下?我們將以怎樣的方式對待那些亡靈,直接關係到若干年之後,我們也做了地下的 亡靈的時候,活著的人又一怎樣的方式待我呢?

偶來人世值中元,不獻元都未日閒。

寂寂焚香在仙觀,悽悽生死浮夢遠。

偶來人世值中元,不獻元都未日閒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