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才女李清照

千秋才女李清照

window。DATA。videoArr。push({“title”:“千秋才女-李清照”,“vid”:“c0169qn3mar”,“img”:“http://puui。qpic。cn/vpic/0/c0169qn3mar。png/0”,“desc”:“”})

簾卷西風,尋尋覓覓,難載多愁,千秋才女。李清照巾幗不讓鬚眉,以女性特有的視角和筆觸在宋代詞壇獨樹一幟,“自是花中第一流”。

千秋才女李清照

古代寥寥可數的女詩人,能毫無愧色與第一流的男性詩人比肩而立的,其實只有一個,那就是千秋才女李清照。李清照出身書香門弟,父親李格非是頗有名氣的學者和散文家,丈夫趙明誠是著名的金石學家,所著《金石錄》有重要的學術價值。李清照從小就才華出眾,詩和散文都很出色,還擅長書畫,詞更是宋詞中獨樹一幟的名家,是婉約派的代表詞人。她善於把口語錘鍊得淺切平易、活潑動人,富於表現力,用於塑造鮮明的藝術形像。像她十八歲結婚前寫的這首詞,語言就已經錘鍊得很見功力了。

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有人來,襪剗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抒情主人公是個大家閨秀,天真活潑無憂無慮。她內心朦朧地在尋求愛情,羞澀卻又落落大方,放得開卻又帶幾分矜持。宋代是封建意識形態逐漸強化的時代,但那種約束力對少年李清照似乎根本不存在。打鞦韆能打到“薄汗輕衣透”說明很有些放肆。見有人來,羞得顧不上穿鞋就跑,頭髮也亂了,金釵也滑落了,跑到門口,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又回頭偷看一眼,還順手抓過來一枝青梅聞一聞。這種舉動,是完全不符合封建規範的,但這一串動作,卻把少女健康開朗、嬌憨羞澀的神態,刻畫得惟妙惟肖。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這是李清照膾炙人口的名篇,到重陽節時已過秋分,已經晝短夜長,“薄霧濃雲愁永晝”自然就不是真的白晝漫長,而只是丈夫不在,空房獨守,因而無以消遣的內心感受。白晝難捱,夜裡更是冷清,但詞人不明說,只用“半夜涼初透”這種愈變愈涼的氣候來暗示,這就比說冷清更饒有餘味。“東籬把酒黃昏後”的重陽節那天,菊花開得正豔,多少天過去了,應當開始萎謝了吧?因此“簾卷西風”的瞬間,看到窗外的菊花蔫萎,詞人頓時敏感地想到了“人比黃花瘦”,這一聲輕柔的嘆息,濃縮了無限的悽苦。是千言萬語的陳說,都無法代替的。

全詞流露出一種淡淡的哀愁,一種無處安頓的失落感,這固然與向丈夫,訴說相思之苦有關,但更主要的是,一個生性敏感的女詞人,面對步步緊逼要剝奪女性一切參與權的社會,總會感到有一種無法抵禦的壓力,因而不由自主會有一種無處立足的飄浮感。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醉花陰

關於這首詞,還有個非常有趣的故事,據說趙明誠讀到這首詞後,既欣賞又不服氣 ,他一氣寫了五十多首,把這一首也夾在裡邊,請朋友評定高低,那個朋友認為五十多首詞中,只有三句是神來之筆,那就是“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與此類似的詞還有: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如夢今

春天緩緩的過去,紅花正在失去鮮豔,綠葉正在增長濃密,詞人只用“綠肥紅瘦”四個字就把惜花,惜春和嘆息青春易逝的惆悵都凸現出來了。

公元1126年靖康之變發生,這時李清照四十三歲,這一翻天覆地的變故,徹底驚破了她溫馨的小夫妻夢,她帶著十五車書,隨難民潮逃到江南,三年後丈夫去世了。在古代,一個女人中年喪夫就等於失群的孤雁,時時處處都受著災難的窺伺。她孑然一身,流寓在杭州,紹興和金華一帶,在她的詞中,早年那種清脆可口的閒愁再也找不回來了,剩下的只是淒厲和苦澀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沒有帶來任何能使人緩一口氣的輕鬆,“風住塵香花已盡”,春天就匆匆地消失了,這樣的愁,有流落異鄉的悽苦,在喪失親人的慘痛,有國破家亡的悲哀,有理想破滅的沉重。總之這是濃縮在個人心中的時代的重壓。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侯,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抒情主人公百無聊賴,尋尋覓覓,怎麼也找不到個安頓處,於是黃昏時獨自坐在窗前,聽著雨打梧桐,守著怎麼也黑不下來的天色,看著窗外凋落一地的菊花,一個層次分明的境界就這樣被塑造出來了。詞人這種捕捉藝術形象的手段,真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這首詞完全用的是口語,但錘鍊得非常雅靜,感覺不到生硬滑俗的毛病。“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這種句子念在嘴裡聽在耳裡,是那麼鏗鏘有致,如果沒人提醒,我們也許根本不會意識到這是口語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這十四個疊字用的那麼新穎又那麼自然,更是令人讚不絕口的。

李清照有一篇詞論,強調“詞別是一家”,即詞有特殊的表現方式,與詩不一樣,她肯定柳永“變舊聲作新聲”的功績,但批評柳詞“詞語塵下”,意思是用語俗氣,市民氣息太重。王安石雖然是大學者,文章寫得好,但詞卻沒法讀,讀起來叫人失笑。特別是她認為蘇軾的詞,只是“句讀不葺之詩”,而且“往往不協音律”。

這其實就是反對蘇軾以詩為詞,打破詩詞的界限,指責蘇詞只是句子長短不齊的詩。這種論點顯然是偏於保守的,當然詞是隨著音樂的變化而發展起來的,一向偏於柔美,對一個女詞人來說遵守這樣的傳統而不喜歡變革,也是可以理解的。正因為這樣,她的詞只寫個人的“悽悽慘慘慼戚”,而詩則寫與政治有關的題材。

夏日絕句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說項羽寧肯自殺,也不肯逃到江東去,做鬼也做個英雄鬼,很顯然是指責宋高宗趙構只顧逃走,丟下北方大片國土不顧,躲在杭州,做偏安一隅的小皇帝。這首詩寫得真是劍拔弩張,與她的“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相比,簡直不像是同一個人的作品。

靖康之變後,她被人誣陷私通金國,這種謠言就算不攻自破,也足以使她痛苦很長一段時間,這是可想而知的。到晚年,她又被一個再嫁還引起糾紛的私生活問題糾纏著。在詞壇上她是個巨人,但在生活中她只是個弱女子。她的《漁家傲》應當就是寫晚年這種悲苦心情的,從“彷彿夢魂歸帝所”看,詞人顯然是進入了一種像做夢一樣的冥想境界。

她坐在一條小船上,與無數的小船一同在天河裡漂上漂下,天帝問她要到哪裡去,“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漫有驚人句”,於是她回答說,在詩詞創作上,儘管我有驚人的成就,可太陽落山了而道路還長,我也不知道該往哪裡去呢。在無可奈何中,她向天帝禱告,希望一吹九萬里的風使勁吹,把她這蓬草一樣的小船,吹得高高飄揚,飛到海上的三座神山上去。這意思是說,這冷氣逼人的世界,我無法再禁受了。

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彷彿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漫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漁家傲

古代詞壇上最傑出的女詞人李清照,終於就這樣在孤寂中沉落了,這實在是那個時代的遺憾。

解說者:

高峰,原中央電視臺副臺長 。曾任中央新影集團董事長兼總裁。北京大學、中國傳媒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兼職教授及博士生導師。

千秋才女李清照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常務理事、中國廣播電視協會紀錄片委員會會長。對中央電視臺的紀錄片創作及CCTV-10科教頻道的創立具有突出的貢獻,並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儒勒·凡爾納” 獎。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