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打工人聽歌報告:聽什麼樣的音樂≠摸魚

前幾日,最熱的話題莫過於某公司的一份《行為規範的處罰通報》,可謂一石激起了千層浪。而不久前,一新能源汽車公司CEO在發給員工的郵件中提到,自己非常支援在工作環境中放音樂以及產生任何讓工作愉悅的互動。

這兩種情況的對比也引起了大家的熱議:在工作或學習的過程中聽音樂是否屬於“摸魚”呢?

一份打工人聽歌報告:聽什麼樣的音樂≠摸魚

聽音樂≠摸魚?

首先,客觀的說,聽音樂工作到底算不算摸魚這件事實際上是兩可之間,對於很多企業來說,大家都能夠發現聽一些古典音樂或輕音樂,對於工作還是有很大的幫助的,甚至於可以幫助人來集中精力。

一份打工人聽歌報告:聽什麼樣的音樂≠摸魚

一份打工人聽歌報告:聽什麼樣的音樂≠摸魚

上班聽音樂,在不少白領當中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甚至於不少企業主並不覺得說上班聽音樂是一個嚴重影響企業效率的行為,所以聽音樂和摸魚之間實際上並沒有畫上等號,而不是真正的說聽音樂就是摸魚。而且根據多項研究資料顯示,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的時候,音樂都會有一定的正向輔助作用。

一份打工人聽歌報告:聽什麼樣的音樂≠摸魚

古典音樂白噪音

而音樂對大腦有著非常強大的影響,它會影響情緒、心理表現和身體表現。古典型別的器樂曲也許可以幫助緩解,起到某種白噪音的作用,抵消了環境噪音的潛在干擾。

英國古典音樂電臺Scala Radio和心理學家貝基·斯佩爾曼博士曾進行“背景音樂是否會損害或妨礙工作效率”的研究,得出“在努力完成工作任務的時候,聽聽巴赫或貝多芬的音樂是個不錯的嘗試”結論。

而且,如果背景音樂節拍比較平靜、有規律,實際上是可以幫助人們保持平靜,減輕壓力和心跳,調節脈搏,讓人們更容易專注於手頭的任務。

一份打工人聽歌報告:聽什麼樣的音樂≠摸魚

一份打工人聽歌報告:聽什麼樣的音樂≠摸魚

一份打工人聽歌報告:聽什麼樣的音樂≠摸魚

一份打工人聽歌報告:聽什麼樣的音樂≠摸魚

一份打工人聽歌報告:聽什麼樣的音樂≠摸魚

超級學習音樂

而日常生活中,最受大部分思考者研究者等青睞的音樂,似乎也是“古典音樂”。

還有個說法也很有趣,人們認為,巴洛克音樂能增強記憶,提高學習效率,被稱為“超級學習音樂”。

巴洛克音樂的旋律富有表現力,追求的是宏大的規模,雄偉、莊重、輝煌的效果,主要表現形式為“通奏低音”——每分鐘約60拍,與我們人類的脈搏與呼吸頻率大致相同,使我們的脈搏和呼吸在這一節拍上趨於中和與穩定,使得大腦進入最活躍的狀態,讓人進入超級腦能境界,能讓學習、記憶和創造性思維獲得充分的施展,從而大大提高大腦的效率。

古典音樂運用多樣的樂器演奏,特別是絃樂器的音色能活性化大腦。從耳朵傳入大腦,常聽能有效提升自己的空間認識能力和集中力,幫助大腦更好運作。當我們戴著耳機聽音樂,在一種愉悅狀態下進行工作時,對提高效率有很大幫助。聽令人愉悅、格調向上的樂曲能改善大腦的活躍性,緩解疲勞,與“莫扎特效應”同理。

在小庫看來,一直集中注意力工作,大腦會十分疲勞並且影響效率,這時候聽聽音樂,尤其是古典音樂,置自己於放鬆狀態下,便可以維持長時間精力集中。

一份打工人聽歌報告:聽什麼樣的音樂≠摸魚

一份打工人聽歌報告:聽什麼樣的音樂≠摸魚

一份打工人聽歌報告:聽什麼樣的音樂≠摸魚

一份打工人聽歌報告:聽什麼樣的音樂≠摸魚

因此,是否要在工作/學習時選擇聽音樂或是選擇各樣型別的音樂,亦可以視自己的實際情況而定;而是否會因此變得更專注,也是見仁見智。

但不論用什麼方式去與工作/學習“抗爭”,享受其中即可。

你在工作或學習中感到最疲勞時常聽的音樂都有什麼呢?在評論區分享給大家吧!

作者:小庫老師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

一份打工人聽歌報告:聽什麼樣的音樂≠摸魚

庫客音樂合作伙伴拿索斯音樂集團再度提名國際古典音樂大獎(ICMA)

一份打工人聽歌報告:聽什麼樣的音樂≠摸魚

這部一夜爆紅的《魷魚遊戲》是怎麼靠BGM火起來的

一份打工人聽歌報告:聽什麼樣的音樂≠摸魚

吉尼斯世界紀錄日 | 用酒杯和玩具小火車開一場古典音樂會

一份打工人聽歌報告:聽什麼樣的音樂≠摸魚

讓中國藝術歌曲成為世界經典,《丁善德藝術歌曲》11月12日全球發行

一份打工人聽歌報告:聽什麼樣的音樂≠摸魚

學藝先做人:這些藝術家們才是真頂流idol

想更瞭解

我們

戳我看看吧

一份打工人聽歌報告:聽什麼樣的音樂≠摸魚

我就知道你

"在看"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