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話中茄子為什麼叫“落蘇”?

這篇小文說說那些常見蔬菜的雅稱:

大白菜——菘sōng

有個成語叫早韭晚菘,意思是指初春的韭菜和秋末的菘菜。泛指應時的蔬菜。早韭就是韭黃,古時用人工培養韭黃的方法還不普遍,在春初吃新出的韭黃,最當令,自然滋味也最好。至於白菜所以要推秋末的最佳,則是因為白菜雖然一年四季常有,但要過了霜降,田裡的白菜經過霜以後,吃起來滋味才特別鮮美。這個典故出自《山家清供》,六朝的周顒,清貧寡欲,終年常蔬食。文惠太子問他蔬食何味最勝?他答曰:“春初早韭,秋末晚菘。”周顒是南北朝時南朝宋的大家,言辭婉麗,工隸書,兼善老、易,長於佛理,對美食也算有研究,他對韭菜和大白菜的評價,成為經典。

油菜——芸臺/芸臺

清 阮葵生《茶餘客話》卷五:“道家以韮、蔥、蒜、荽、芸臺即油菜為五葷。”

此外芸臺還稱古時藏書的地方或指掌管圖書的官署(即秘書省)。

《初學記》卷十二引 三國 魏 魚豢《典略》:“芸臺香闢紙魚蠹,故藏書臺稱芸臺。”清 孫枝蔚《在豫章幕府求書不得而作》詩之一:“芸臺在何處,慾望救空疎。”

茄子——落蘇

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二:“《酉陽雜俎》雲:‘茄子一名落蘇。’今吳人正謂之落蘇。或雲錢王有子跛足,以聲相近,故惡人言茄子,亦未必然。”說的是錢王有兒是瘸子,瘸子與茄子發音近似,因忌諱之故,不稱茄子了。那稱什麼呢?有一天吳王去書房睡覺,發現妃子的孩子帽上的兩個流蘇,很像要落下來的茄子。於是,他讓手下發佈告示,告知天下百姓:今後一律將“茄子”叫做“落蘇”。

《紅樓夢》第四十一回中寫茄鯗的做法:把才下來的茄子把皮簽了,只要淨肉,切成碎釘子,用雞油炸了,再用雞脯子肉並香菌,新筍,蘑菇,五香腐乾,各色乾果子,俱切成丁子,用雞湯煨乾,將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裡封嚴,要吃時拿出來,用炒的雞瓜一拌就是。劉姥姥聽了,搖頭吐舌說道:“我的佛祖!倒得十來只雞來配他,怪道這個味兒!”

藕——冰房玉節

宋王安石《過食新城藕》:“甘酸向口無所適,牢落盤餐與樽酒。冰房玉節漫自好,欲御還休涕垂手。”

蓮子——白玉蟬

清 厲荃 《事物異名錄·果蓏·白玉蟬》:“ 蘇軾 詩:‘緑玉蜂房白玉蟬,折來帶露復含煙。’按白玉蟬,亦謂蓮子也。”

看完是不是感覺自己吃的變得高大上了呢?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