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聲讀物 | 年

有聲讀物 | 年

關上車門時,是農曆廿八的傍晚。今年沒有三十,就在這一天回了老家。

披時黃圖已然透,海平面以上是連綿曖昧的晚霞。再向上數,色影一層層凝重下來,直到在彎頂凝結成將深未深的藍色。長堤擁住漫漫的海,海浪只是散漫地湧著,湧著,湧著。

小村裡,已經有心急的鞭炮聲響起來了。站在靠海際的一邊,轉頭回望,自然看不到小村的全駿,只是,可以看到那座一言不發在餘暉中沉默不語的山啊。或許是這山坡,這插滿石碑、堆滿土丘、長滿雜草的山坡,正忙著接雲遊四方的魂魄回來,回到他們生前曾久久駐足,睡去後又魂牽夢繞的地方,回來過年啊。

再出來已經是同一天的夜裡,從燈火通明中走出,走入漆黑的夜色,小村安靜得很,像是在為之後幾天的熱鬧蓄力。站在被路燈照得慘白的大路中央,兩排電線平平淡淡地鋪向黑暗的深夜、向目不可及的遠處蔓延。

家家戶戶都亮著燈。粗糙的牆壁中嵌著的小窗裡透出的大多是昏黃而溫柔的光。放眼望去,是鑲在夜裡的一片黃色方格,和諧而默契。燈火安詳,這也許是房子和房子相互打招呼的方式,是如此隱秘而輕柔的存在。

村子裡不知哪條巷中哪家院裡傳來了鞭炮聲,有點模糊,卻足以想象出火光的飛旋與迸射之間,那一份抑制不住地歡喜——在夜裡,在黑暗下,穿過大街和小巷,飛過土地與屋脊,來到耳邊。

有聲讀物 | 年

起風了。地理老師說,晚上是陸風不是海風。海在不遠處,認作是海傳給傾聽者的輕頌和呢喃。從天地之間的茫茫空寂,置身於溫暖飽實的夜色中,我仰起頭,看著滿穹的星星在夜色深沉中閃動。

白天的海尤為活潑。日光下的海像一件過於華麗的演出服,廣周光清的裙面上是層層疊疊的荷葉邊兒,綴著數不盡的亮片。碧波如是,陽光在海面上投下的光亮不知疲倦地擠動著、翻湧著、躍動著,延伸至白亮得透明的天邊。

海的那邊是山,在輕輕軟軟的薄霧中若隱若現。下午時分竟然這麼安靜。想來也是,都廿九了,大家都在家裡包餃子,等候這個夜晚到來,只有樹邊不知名的鳥兒沒有事做,偷偷飛來,又悄俏飛去;其間嘰嘰喳喳地評論幾聲,倒是不擾清閒。

有聲讀物 | 年

燭光躍動。映得宗譜明明暗暗,氣氛粘連模糊。

宗譜佔了整面牆,高高地掛著,長長地垂著。上面畫著的人或立或坐,表情活潑,色彩鮮亮。佔了宗譜很大一部分面積的,是許多的長方形小格子,延伸著鋪展著好似沒有盡頭。這是用來記下這一脈裡已經逝去前輩的姓名的。

忽明忽暗的燭火下,一排排蠅頭小楷有些難以辨認。右邊開始,一個個簡單正常的名字,普通的你只需看一眼就能夠猜出其中直接卻美好的寓意。

左邊都是姓氏了,於氏顧氏李氏……與右邊相對,這都是嫁給本家男子的女性。不禁慨嘆,一個在家庭生活中相對操勞更多的角色,入土後也只落得幾筆姓氏的記載:幼時曾引以為傲的讀來語氣柔婉的芳名,卻就在歷史的車輪下迷路,被軋成落花幾瓣,不會有人再賞。

家中的女兒也挺可憐,自家譜上未曾有過一席之地,最終也只是別家譜上的一個“某氏”罷了。稱之“傳統”也好,斥之“不平等”也罷:宗譜這東西,如今又還有幾個人認識呢?

第九世到第二十世,長長的一串,想來是很長很長的一段歲月。第二十世,上面有爺爺的名字。我盯著那個名字,那是這張譜上我唯一熟悉的名字,內心卻不知該作何感受。

原來,一個再熟悉不過的人,當他的名字以這種形式出現在這裡,是會讓人感到陌生而無所適從的。

有聲讀物 | 年

外面的鞭炮聲炸響,響亮的聲音在小村裡此起彼伏。亦有許多光線從地面划向穹頂,片刻後開出繁盛的花朵照亮一方天空。

我邁開步走出門去,看家人在院裡燒紙。淺黃色的粗糙的紙被火舌舔舐侵蝕,在火光中扭曲萎縮,最終化為灰燼,癱軟在冰冷堅硬的水泥地上。

火光極盛,燒出的灰帶著火星被風捲走;在冰涼的空氣裡,在耀目的煙火映襯下,微弱的光亮一路顫顫巍巍扶搖直上,卻轉而熄滅,不知飄落在了何處。

鞭炮、焰火、黃紙,大抵都一樣吧?火光下的片刻飛旋是僅有的短暫生命。一霎過後,就該褪去光華,遠離喧鬧,變作廢舊紙屑一叢,留下的只有回憶寥寥。說到底,大家都是這樣。你,我,人們,屋脊,世界,都是一樣。

鞭炮聲終於弱下來,我轉身回望,屋裡仍然燈火通明,燭光輕輕搖曳如舊,只是宗譜前木桌上的那炷香已燃盡了。保持株型的香灰無聲倒下,散得一塌糊塗。

不過沒關係,總會有一雙手來插好一支新的香。

有聲讀物 | 年

作者/馮澍

簡介:喜歡江南水鄉的北方女孩,在江南讀書。

有聲讀物 | 年

誦讀/李麗

簡介:家在黃島·上泉朗誦社秘書長,家在黃島作家聯誼會會員。暱稱聽雨,家住黃島。工作時孩子王一枚,八小時之外廚女一個!唯讀書和瑜伽不能辜負。

本期參與編輯

主編:靜   秋

責編:王禮明

排版:宋榮芳

校稿:孫曉宇

音訊:李   麗

釋出:裴   珊

“家在黃島”主編

有聲讀物 | 年

點選下方“閱讀原文”檢視“

投稿須知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