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遙“守藝人”:一雙“老”手編匠心

平遙“守藝人”:一雙“老”手編匠心

“在編織過程中,每個枝條都要精挑細選,粗細相等,才能使得編織出來的東西好看結實。揀出來之後將枝條用工具刮滑溜,然後就可以編了,編的過程中底要放粗點兒,上面放細點兒,立邊邊處也要用細的,粗的立不住……”老人孫禮耐心地介紹著編筐的步驟。

孫禮是晉中市平遙縣東泉鎮水磨頭村人,年輕時從父輩手中學會編織這門手藝,到如今已經幹了近60年,中間從不捨得停歇。水磨頭村有著得天獨厚的編織優勢,老人居住的地方靠近大山,山裡有大量的雜木和藤條,是編筐的天然材料。“手指頭摁住,拿鐮搗住,才能使上力氣,每一步都要壓緊、壓實,看似簡單,實則繁難,要使成品經久耐用,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老人一雙佈滿老繭的手讓人格外心酸與敬佩。

幾根藤條,一個小馬紮,一雙靈巧的手,經過一番辛勤勞作,一根根極其普通的荊條,便成了結構精巧,結實耐用,綠色環保的籃子、笸籮等玩意兒。

老人說水磨頭村一直以來就有編織的傳統,在以往,幾乎家家戶戶都會這個活。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這些手工編織品漸漸退出了歷史舞臺。“編筐這個活兒收入不高,現在的年輕人都不願意幹這個,害怕再過幾十年,這個手藝就要失傳嘍。”孫禮告訴記者,自己會一直做下去,同時也希望這門手藝能夠傳承下去。

藝術,是一件有溫度的事情,像孫禮老人一樣對手工藝執著堅守的人還有很多,他們秉持著匠心造物的信念,傳承著祖輩留下來的手藝,在熱愛與堅守中付出,我們向他們致敬,同時也期待更多的人加入到這個隊伍中,讓我們的傳統手工藝在時代的更迭中不褪色。(杜利勇 張春燕 袁榮)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