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鎮陶瓷茶器20年:一代陶瓷人的掙扎

文章出處:

https://www。sohu。com/a/403292023_317067?spm=smpc。content。share。1。1612459818993gKLvZwO#comment_area

文章轉載於搜狐  作者:楊公子

這世界上哪有什麼創新與傳承,無非是要解決吃飯問題

陶瓷茶器,自2000年開始出現,在2008年以來逐漸升溫,現如今2020年成為景德鎮日用瓷與藝術瓷結合最好的發展空間。景德鎮陶瓷茶器現在年產十個億的繁榮度,並非一天完成的,其背後深刻的景德鎮陶瓷出路探尋,以及市場經濟的重大變化,最關鍵的在於一代景德鎮治瓷人的掙扎和血淚史。

景德鎮陶瓷茶器20年:一代陶瓷人的掙扎

上圖本人於2015年做的品牌

1995年的某一個清晨,中國國家投入最大的一個制瓷工業城市——景德鎮,街頭上並沒有什麼異常事情,瓷廠工人們麻木地騎著腳踏車,進入廠裡工作。近些年來,景德鎮很多瓷廠提出了“競爭上崗”,能夠正常得到崗位的瓷廠工人們越來越少了。而瓷廠工人到了廠裡,突然就接到了通知,他們下崗了。景德鎮之前所謂的十大瓷廠,逐步採取下崗,同當時中國大江南北的國營企業一樣,景德鎮十大瓷廠逐步走到了歷史的尾期。

景德鎮陶瓷茶器20年:一代陶瓷人的掙扎

上圖本人於2015年做的品牌

景德鎮十大瓷廠時代存在了三十年,到了上世紀90年代初,隨著各大退休人員的成本上升,景德鎮各大瓷廠生產出的陶瓷根本無法迎合市場,成本過高,中央政府屢次撥款,都無法挽救景德鎮十大瓷廠的倒閉。其核心點在於成本和技術,景德鎮永遠只能燒製高溫瓷,以瓷磚來說,當時景陶瓷廠需要2800度,而當時其他制瓷城市已經能夠燒製出了低溫瓷磚。陶瓷行業在當時來說,能夠降10度來燒製陶瓷,就是成本能大量下降,景德鎮燒陶瓷用的是煤,但是高成本的燃料費用,無異於是拿人民幣在燒。景德鎮十大瓷廠在末期,唯一做出的技術突破就是從燒煤變成了燒煤氣,但仍然沒有解決核心問題,那就是低溫瓷胎釉。十大瓷廠的倒閉,宣佈了景德鎮上一代制瓷人最終以失敗而告終,留下的是一地雜亂無序的資源,還有一代茫然的景德鎮制瓷人。

景德鎮陶瓷茶器20年:一代陶瓷人的掙扎

一切所謂振新景德鎮陶瓷口號,其本質上都是景德鎮幾十萬陶瓷從業者在苦苦尋找謀生和吃飯。十大瓷廠的停工,比70多年前清政府的御窯廠關閉影響更為深刻。當時景德鎮二十多萬靠陶瓷吃飯的工人,不乏頂尖陶瓷的好手。在1995年到2000年期間,景德鎮十大瓷廠中頂尖技術人才的爭奪,是景德鎮陶瓷行業當時的主旋律,誰把握住了某一條生產線的關鍵人才,誰就掌握陶瓷某一領域的絕對統治力和話語圈。當時的人才爭奪所定下的陶瓷界格局,影響直至今天。當然這樣的人才爭奪,其實是以景德鎮極小部分具備眼光的陶瓷商人或者陶瓷大佬所玩的,更多集中在仿古圈。比如說仿清三代,仿民國等關鍵技術的核心人才,擁有了這些人才,就擁有了對行業絕對的壟斷力量,這就是景德鎮仿古圈的由來。

景德鎮陶瓷茶器20年:一代陶瓷人的掙扎

95年到05年是景德鎮仿古瓷的時代,05到15年是景德鎮大師瓷的時代。而景德鎮陶瓷茶器,實際上一直是被兩者所壓制,都談不上壓制,根本就沒有什麼客人想要陶瓷茶器。當御窯元華堂的仿古瓷賣幾萬幾十萬,當時的陶瓷商人,是用卡車裝所謂的大師瓷,一貨車一貨車裝往沿海城市時,貴和祥、小雅不過是批發價30到80元的地攤貨。誰也沒有想到,幾年後,茶器能夠大熱。

景德鎮陶瓷茶器20年:一代陶瓷人的掙扎

把時光再調回到上世紀的90年代末,隨著十大瓷廠的停工,但景德鎮的窯火併沒有停,將近20萬瓷廠的工人重新回到了家庭組織中,以家庭作坊的模式,重操舊業。這時候,有一批日本韓國人來到了景德鎮,他們在追尋著景德鎮這片土地上曾經關於陶瓷的記憶。上世紀90年代末,日本韓國憑藉著低軍費高經濟增長速度,一躍而成為發達國家,簡單來說,就是民眾富起來了,中產階級迫切需要一點奢侈品來證明自己的品味與不同,處於東亞文明圈的日韓中產階級,盯上了景德鎮手工陶瓷這樣一個產業。

大量的日韓陶瓷商來到了景德鎮,拿出景德鎮人老祖宗曾做出的官窯器,想當代的景德鎮人能繼續做出仿製品,有的是直接找到仿古圈,有的則需要手工陶瓷茶器。九段燒的段鎮民,就是與一名祖籍在日本的朝鮮商人進行合作,以代工的模式走上了茶器這條路,當時正是1994年,而當時段鎮民合作的那個日本品牌就叫五良大甫。而九段燒的這個名字,改於1996年,也是一名每年來景德鎮十多次的韓國陶瓷商取的名字。

景德鎮陶瓷茶器20年:一代陶瓷人的掙扎

可惜好景不長,日本韓國作為亞洲先富起來的一批國家,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後,就開始了一蹶不振,整個中產階級的資產大幅度縮水,日本韓國的手工高檔陶瓷市場急速縮小,日本韓國陶瓷商逐漸減少了景德鎮陶瓷舞臺的活躍度。隨之而來的是,中國以北上廣為主的沿海城市,開始湧現出了一大批陶瓷商人來到景德鎮,做著與日本韓國陶瓷商同樣的事情。拿著景德鎮先祖們做出的陶瓷,讓當代景德鎮陶瓷高手進行復刻,或者是以他們自己的經驗,讓景德鎮陶瓷手工業能夠做出銷往北上廣的手工高檔陶瓷。陳江平,手握京德與貴和祥兩大陶瓷品牌的陶瓷商人,孕育出了誠德軒,就是北上廣陶瓷商人的典型代表。

景德鎮陶瓷茶器20年:一代陶瓷人的掙扎

陳江平來到了景德鎮,憑藉著他敏銳的嗅覺,以及對陶瓷領域的認識,他找到了鄒俊,大概1992年鄒俊就曾與香港茶葉商人葉榮枝合作過一批茶具,擁有比較強的經驗。當時的鄒俊和貴和祥僅僅是一家茶具小窯口,當然現在的鄒俊已經是景德鎮陶瓷茶器行業繞不開的名字,春風祥玉也是行業目前的領軍窯口。

景德鎮陶瓷茶器20年:一代陶瓷人的掙扎

陳江平來到景德鎮之前,已經是一名成功的商人,北上廣的有錢人如何喝茶,是陳江平所熟知的。於是乎,陳江平與鄒俊的合作,前期堪稱完美。貴和祥的器型是奠定了之後景德鎮陶瓷茶器的方向,因為陳江平對於陶瓷茶器的使用,是非常熟悉,並且下了非常大的功夫。

陳江平大概毛選看得多,明白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他不僅自己註冊了京德的商標,打造出了京德瓷業,當然也搶在合夥人鄒俊之前,註冊了貴和祥的商標,導致鄒俊後期與陳江平大概利益上談崩了,被迫重新註冊了春風祥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陳江平還對一家景德鎮早年間知名品牌窯口——誠德軒,注入了很大的資金與心力,誠德軒早十年前也是景德鎮茶器窯口中的佼佼者,現在快雪時晴劉震窯中的劉震,就是誠德軒當年的技術骨幹成員。

景德鎮陶瓷茶器20年:一代陶瓷人的掙扎

景德鎮陶瓷茶器前期的三大窯最後一位阮定榮,相對而言就顯得比較神秘一點,但是小雅的崛起,與北京一些陶瓷商的合作也是密不可分。小雅將現代陶瓷茶器賦予了文人氣,阮定榮本人就酷愛陶瓷紋飾,所以小雅一時風靡了整個陶瓷茶器圈。

景德鎮陶瓷茶器20年:一代陶瓷人的掙扎

當時小雅的經銷商中,就有一個二十歲的小夥子,他的名字叫餘寅,其父人稱飛天柺子,仿古圈中的大佬,餘寅大概家裡有錢,不是很擅長讀書,父親給他在上海安了一個陶瓷店,餘寅就開始做了小雅的經銷商,後來大概餘寅覺得做陶瓷商賺錢太麻煩了,利用他父親的資源,做了一家粉彩窯口,叫做藝林堂。

景德鎮陶瓷茶器20年:一代陶瓷人的掙扎

時光來到了2008年,以貴和祥、小雅、九段燒、誠德軒等一大批專攻茶器窯口的出現,整個茶器市場也迅速在擴大,景德鎮擁有陶瓷茶器製作資源的群體,也逐漸開始湧入到茶器市場中。餘寅窯的餘國旺,就是典型的代表。

景德鎮陶瓷茶器20年:一代陶瓷人的掙扎

在上世紀90年代,餘國旺與後來的合夥人熊亞清在廣東打工,所謂獨在異鄉為異客,看到景德鎮陶瓷在廣東逐漸有了市場,也許他們打工賺的錢,還不如帶一批陶瓷來廣東賣更賺錢。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餘國旺和熊亞清兩人就逐漸開始去做陶瓷商人,販賣陶瓷來廣東。餘國旺是一個非常有生意頭腦的人,他發現大件的陶瓷其實並不好賣,反而小件的茶器比較好賣。

景德鎮陶瓷茶器20年:一代陶瓷人的掙扎

於是乎,餘國旺回了景德鎮,大概手裡也賺了點錢,他開始研究景德鎮陶瓷茶器這一行業,先去了古鎮陶瓷,並且與諸多合夥人創建出了珏窯,這也是10年前景德鎮陶瓷茶器行業的佼佼者。珏窯能賺錢,但是餘國旺覺得陶瓷茶器還是會再往前走一步的,於是他離開了珏窯,和曾經在廣東一起打工的發小熊亞清,建立了餘寅窯。餘國旺在建立餘寅窯之初,正面對的是如日中天的春風祥玉,也就是鄒俊,做青花當時來說是很難做過春風祥玉的,於是乎,他選擇了一個山水這一主題,就像九段燒段鎮民當時盯上青花人物一樣。

景德鎮陶瓷茶器20年:一代陶瓷人的掙扎

而在餘寅窯餘國旺的團隊中,還隱藏著一個BOSS級的人物——陳晉,這個後來定義了景德鎮陶瓷茶器中青花釉下書法藝術的人,後來離開了餘寅窯,自己建立了銘經草堂,成為了景德鎮獨樹一幟的窯口。而就在今年,餘國旺的發小熊亞青,也離開了餘寅窯,建立了澄懷堂。

景德鎮陶瓷茶器20年:一代陶瓷人的掙扎

這世界上哪有什麼陶瓷傳承與創新,本質上來說,就是二十萬陶瓷工人要怎麼解決溫飽問題,怎麼樣能吃到飯,怎麼樣就是最好的傳承與創新。

2008年,雖然景德鎮陶瓷茶器有了長足的發展,但是陶瓷茶器背後的利潤,還是遠遠達不到景德鎮另外兩個大板塊,大師瓷和高仿古瓷。歷史的車輪當然不會一成不變,在2013年之後,景德鎮大師瓷最為依仗的政商系統節點面臨崩潰,整個大師瓷的灰色價值失去,景德鎮大師瓷開始掉落神壇,直至今天,景德鎮的大師瓷也就剩幾個名師的陶瓷尚存價值,其他的都是風雨飄搖,一地雞毛。

景德鎮陶瓷茶器20年:一代陶瓷人的掙扎

在2008年開始,景德鎮陶瓷最賺錢的版塊,大師瓷逐漸從巔峰走上了衰敗之路,靠陶瓷吃飯的景德鎮陶瓷人已經嗅出了其中的味道,而另外一個版塊,仿古圈也過得並不如人意。中國喜歡陶瓷的使用者也逐漸開始偏年輕化,純仿古已經慢慢開始脫離了生活節奏。似乎又是一個轉行年,景德鎮十幾萬陶瓷從業者又該重新思索,飯碗在哪裡?

景德鎮陶瓷茶器20年:一代陶瓷人的掙扎

景德鎮陶瓷茶器在13年後,市場化體系進一步成熟,這個時候,陶人臨古、賞瓷觀窯、自牧堂三家窯口,可以說代表著景德鎮仿古圈的高水準進入到了陶瓷茶器行業。景德鎮陶瓷之前以大件而著稱,而陶瓷茶器行業恰恰是需要小件把玩,更貼切於生活,這對於仿古圈並非是什麼難事。將之前的仿古圈胎釉的優勢,配合以新的審美趨勢,陶人臨古、賞瓷觀窯、自牧堂站在之前陶瓷茶器市場上,隱隱又成為新的三大窯趨勢。

景德鎮陶瓷茶器20年:一代陶瓷人的掙扎

或許對於現在的景德鎮陶瓷茶器圈,是一個百家爭鳴的時代,也是一個景德鎮陶瓷資源的強勢入駐時代。從1995年到現如今的2020年,這25年間,景德鎮陶瓷從十大瓷廠的倒閉,到資源重新打散在民間,重新又聚攏,又慢慢拼湊。這25年間,景德鎮陶瓷其實是在大師瓷的慘痛教訓中,以及仿古瓷的半溫半火中,不斷去尋找新的出路,不斷去尋找能夠養活景德鎮十幾萬陶瓷人的新路子。

景德鎮陶瓷茶器20年:一代陶瓷人的掙扎

至少在2008年之前,在景德鎮畫一個青花,大概就幾塊錢的收入,拉坯、吹釉這樣的體力活,就更不必提了,某種意義上陶瓷產品賣不出市場,就像當年十大瓷廠的窘境是一樣的。

這世界上哪有什麼傳承,哪有什麼創新,對於景德鎮陶瓷而言,近25年來,其實就只有一個問題,那就是應該走出一條怎麼樣的路,能夠讓十多萬甚至是二十萬,擁有傳統陶瓷技術的工人們,能夠有一口飯吃。有一口飯吃,也就有了傳承,因為要去尋找一口飯吃,所以必須去創新。

噫籲嚱,危乎高哉!或許景德鎮當代陶瓷茶器,還未到巔峰,我們目前仍看不到景德鎮陶瓷茶器能夠做到怎麼樣的藝術高度與工藝水準,但是至少來說,景德鎮陶瓷茶器的出現,給景德鎮陶瓷或許指出了一條新的道路,各大窯口也能夠不斷培育陶瓷人才,傳承陶瓷技法,更是能夠保住一部分以陶瓷為生的工人們的飯碗。

特別感謝,

二十年來,為景德鎮陶瓷,

多方位考慮市場出路的人,

他們其實是保留住了,

景德鎮陶瓷再次的種子。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