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玉明:有一種孤獨,是從阮籍開始的

中國文學史二十講·第五講

片段回顧

駱玉明:有一種孤獨,是從阮籍開始的

有一種孤獨

是從阮籍開始的

駱玉明:有一種孤獨,是從阮籍開始的

阮籍

魏 國 詩 人

我們讀阮籍詩歌的時候,感覺到最大的東西是一種陰暗,這種陰暗是對生命處境的一種認識。他不能去體會生命有什麼價值,也不能去認識生命有什麼機會,因為他沒有解脫,因為生命所面對的一切問題都是沒有解脫的。所以

阮籍的詩歌裡表達出兩個最基本的東西,一個是孤獨,一個是晦暗。生命在他那裡是沒有希望的。

表達“生命的沒有希望”有意義嗎?真的很有意義。人所謂“抵進黑暗”,就是走到生命的黑暗當中去。

其實魯迅的文學也很陰暗,這種陰暗就是來自於虛無——沒有辦法給生命以一種機會,給它以一種闡釋,給它以一種解脫的可能。我們把魯迅分成兩面,一面是他在現實的關係和現實的處境中會有選擇,比如他選擇“左翼”,這確實是他的一個選擇;但是這並不表明這種選擇能夠解決他生命的晦暗——絕對的孤獨和生命的無望,這是魯迅的另一面。這兩者是可以並存的,並不互相克服,也並不互相替代。對魯迅來說,生命的虛無和生命的晦暗,不能用他在政治上做出某種選擇去替代。

阮籍是中國文學和中國詩歌裡第一個如此固執地去看待生命的陰暗的人,這跟他具體的處境有關,但也

不只是處境的問題,而是有一對生命的理解,對生命的一種虛無主義的悲觀的理解

。也可以說,

中國文學裡固有的一種虛無主義的東西在阮籍詩歌裡得到了一個強烈的表達。

我們讀一點詩大概就可以看得出來。阮籍現在留下來的詩就是五言的《詠懷詩》,這些詩不是一個時間的作品,可能是他寫了很多這樣的詩,有人把它們編在一起叫做“詠懷”。

阮籍詠懷詩

其一

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

薄帷鑑明月,清風吹我襟。

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

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

第一首詩講他的孤獨感。“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半夜裡睡不著,起來彈琴。“薄帷鑑明月,清風吹我襟”,月光透過薄薄的帷幕,晚上的風吹著我的衣襟。這時候聽到外面的鳥叫,“孤鴻”、“翔鳥”都是不安的。孤鴻在野外嚎叫,是不安的,因為它是失群的大雁。“翔鳥鳴北林”,也是一個不安的景象,因為“翔鳥”不能安息下來。“徘徊將何見”,在這個世界上能夠看到什麼呢?“憂思獨傷心”,沒有辦法排除自己的孤獨和傷感。

這首詩等於說是他的一個自畫像,所突出的就是一種孤獨。而這種孤獨,如果把它跟其他的詩聯絡起來,可以看到,這種孤獨不是偶然的,不是有具體原因的、日常經驗的孤獨。我們也有日常經驗的孤獨,比如今天老婆沒回家。如果老婆回家了,你卻更孤獨了,那就不是日常經驗的孤獨了,那就有哲學的孤獨了。當然,也可能是日常經驗的,因為老婆回家你心裡更煩了,這仍然屬於日常經驗。但是如果你對老婆很好,老婆回家後一點都沒有糾紛,你還孤獨,那就不是日常經驗的孤獨了。

阮籍詩歌裡寫的孤獨是中國詩歌裡原來沒有過的,它不能從日常經驗當中尋求孤獨的原因

,這個孤獨是沒有辦法解脫的,或者說這個孤獨就是人本質性的孤獨。

生命是一個絕對的個體,作為個體你可以從別人那裡得到一種溫暖,一種安慰,但是一個人只能是一個人,這是一個無從解讀的東西。因此我們可以看到,阮籍對孤獨的表達是反覆的和非常哲學化的。

阮籍

魏 國 詩 人

駱玉明:有一種孤獨,是從阮籍開始的

阮籍詠懷詩

其四十六

獨坐空堂上,誰可與歡者!

出門臨永路,不見行車馬。

登高望九州,悠悠分曠野。

孤鳥西北飛,離獸東南下。

日暮思親友,晤言用自寫。

跟《其一》裡寫的孤獨比較起來,阮籍在《其四十六》裡所寫的孤獨,意思就更清楚一點。

“獨坐空堂上,誰可與歡者!”,一個人坐在空空的廳堂上,誰是可以跟自己相以為歡的人呢?沒有。這個“沒有”當然我們也可以認為它是一個偶然性的或者日常性的孤獨,或者我們剛才說的經驗性的孤獨,但是再往下看就會發現不對了。

“出門臨永路,不見行車馬”,出門來到大路上,也看不到路上有車馬經過,這就有點反常了。如果說大路上沒有車馬,還可以繼續認為是偶然的,那麼他再往下說你就會知道,所有的都不是偶然的,而是絕對的。

所謂“絕對的”就是人的本質性的孤獨。

“登高望九州”,走到高高的山上看九洲,其實沒有一個地方可以看到九州,因為九州就是全世界,因此這個所謂“登高望九州”是一個象徵性表達。他從日常性的環境逐漸走向了象徵性的表達,也就是告訴我們,前面的表達都不是日常性的表達。“悠悠分曠野”,只看到一片曠野,這個世界是沒有人的。因為人在根本上是孤獨的,所以這個世界是沒有人的。有時很熱鬧的時候你會覺得特別孤獨,就是因為人在根本上是孤獨的。很多人在一起喝酒,喝得特別吵鬧,你也滿臉笑容,一會兒碰杯,一會兒敬酒,但是這個時候你特別孤獨,因為人是無法克服他的這種孤獨的。

“孤鳥西北飛,離獸東南下”,透過鳥獸的孤獨來襯托自己的孤獨,這是那個時代很常用的或者說阮籍喜歡用的一種修辭。“孤鳥”,鳥是孤獨的,“離獸”,脫群的獸,獸是孤獨的。

這世界上的生命都是孤獨的。

下面兩句特別奇怪:“日暮思沁右,晤言用自寫”。這個“寫”就是三點水“瀉”的本質,它不是同借字,就是水瀉的瀉,它的本質就是這個“寫”,是不加三點水的。黃昏的時候思念親友,思念親友幹什麼呢?跟他一起對話。如果從淺的意義上來說,抒發自己可以理解為一種解脫。但是從全詩來看的話,這個解脫又很可疑,因為本來一路寫過來,不是沒有人跟他在一起,而是有人在一起也沒有用,這個孤獨本身是一個不可克服的孤獨。不可克服的孤獨怎麼還可以思親友來緩解呢?

有一天晚上我讀這的時候,忽然讀出來一種感覺:這個“寫”其實就是一種發洩的意思,它並不能給孤獨本身帶來什麼緩解,只是用這種發洩去代替孤獨。也就是說,

這個孤獨是沒有辦法解決的,人活在世界上你想要跟人發生真正的溝通是不存在的,但是你可以找人說廢話。當你說廢話的時候,孤獨似乎可以得到一種緩解。

簡單地說,如果生命無聊是沒有辦法解決的,那麼你做一點無聊的事情也罷了。這種寫法會把人的這種孤獨非常絕對化和哲學化。

在阮籍的詩歌裡面,我們會看到,他從各個方向上去寫我剛剛說的生命的孤獨、短暫、渺小、無意義,他把一切解脫都消除掉了。其實阮籍的《詠懷詩》真正告訴我們的就是:

生命是一個沒有辦法解脫的痛苦的過程,並且是一個沒有辦法放棄的過程。

注:以上文字整理自駱玉明《美麗古典:中國文學史二十講》講座片段;配圖源於網路。

美麗古典

中國文學史二十講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