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坊進士坊

客家祖地福建寧化南部的安樂古鎮,有個聲名遠揚的歷史文化名村一一俞坊村。

俞坊村裡有座規模宏大、馳譽八方的進士坊。

俞坊進士坊

進士坊座落於梅七山腳下的“七家屋”,離俞氏家廟不遠。

查閱族譜。族譜裡載有俞都(武進士俞學天的四弟,康熙乙未年十月初六日酉時生,乾隆庚寅年九月二十三日午時歿,曾任廣東番禺縣丞、四川石砫府照磨等職)於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春天寫的一篇《敬菴公祠記》。《敬菴公祠記》詳實地記載了進士坊的概況。

俞坊進士坊

據載,蓋這座祠堂的初衷是為了紀念武進士俞學天的祖父敬菴公(敬菴公是永清公的長子,也就是明輔公,字廷翼,號敬菴,文宗汪取進邑庠生。康熙甲辰年十月十二日辰時生,雍正壬子年閏五月初二酉時歿)。

現在的七家屋,當時叫寒梨樹下。

俞坊進士坊

敬菴公上代,原居南山(應該是現在旗形廳一帶)。雍正四年(1726年),敬菴公開始在寒梨樹下修築房屋。

據載,當時敬菴公修築的房屋面積比較小,左面是行卿公祠堂(旗形廳),右面有三口魚塘,房屋位於村中央,地形是“山龍口”,叫“倒地金釵形”。

俞坊進士坊

祖先的福澤流長,家宅的地靈正氣,福廕惠及子孫。

四十左右年光景,敬菴公由南山遷到寒梨樹下,已歷兩世。其子人龍公(字飛雲,號惕菴,文宗張歲考取進邑庠生,雍正壬子年授例成歲進士。康熙乙已年二月二十三日午時生,乾隆八年六月二十日寅時歿)、其孫學天公七兄弟功成名就,譜寫了“進士舉人三科甲 父子兄弟八衣冠”的千古佳話。

俞坊進士坊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春天,俞都將去廣東做官。其兄武進士學天公對兄弟子侄說:祖父敬菴公帶領整個家族來寒梨樹下築房定居,艱辛困苦,我們應該世世代代紀念他。我提議將祖父所修房屋和房屋外面的那口池塘合二為一,改建成祠堂。祠堂最好建成三部分,祠堂後樓用來祭祀祖先,擺放神主;中廳和迴廊的中間修天井,天井下設迴廊;祠堂左面修直巷,右面也修直巷,左面一排建二部分房屋,右面一排建五部分房屋,我們兄弟七人每家住一部分,七個護厝如七星拱月,環形拱列在祠堂周圍。

俞坊進士坊

一呼俱應。

歷經數載。

俞坊進士坊

一座由主體祠堂、七部分護厝、花臺、餘坪、門樓組成的進士坊建成,耗白銀千餘兩。

俞坊進士坊

主體祠堂坐巽山乾向,磚木結構,青磚黑瓦,三進間。

俞坊進士坊

後樓高二丈四尺,深一丈四尺,寬一丈三尺;中廳高二丈一尺,番棟下高一丈九尺,深三丈,寬三丈二尺;迴廊高一丈六尺,深二丈一尺,寬三丈二尺;後花臺深九尺,花臺設水圳,水圳從花臺牆腳直至上風火頭屋基內出口;直巷各寬八尺五寸,橫寬七尺五寸;前面餘坪寬五丈八尺,深四丈九尺五寸。

俞坊進士坊

左邊二個部分、右邊五個部分的房屋分別取名為風、從、花、裡、過、來、香,七部分護厝名稱,連起來合稱詩一句:“風從花裡過來香”。具體尺寸如下:

俞坊進士坊

“風”字棟高二丈三尺;“從”字棟高二丈二尺;

“花”字棟高二丈一尺;“裡”字棟高一丈九尺;

“過”字棟高一丈五尺六寸;“來”字棟高二丈;

“香”字棟高一丈八尺。

門樓位於祠堂右側,朝來水,祿水進堂。……

歲月悠悠,進士坊巍然屹立,譽響八方。當年的寒梨樹下,早已成了家喻戶曉的七家屋。

時光任苒,百年滄桑。進士坊屋漏椽朽,滿目瘡痍,觀之色遜矣!

俞坊進士坊

己亥初春,經族人商定,按丁口籌資及眾裔孫捐助,歷時一年,進士坊得以修復,面貌煥然一新,古韻和新貌並存。

俞坊進士坊

頌曰:

欣物華天寶,龍光射蒼穹。

喜人傑地靈,紫氣盈庭堂。

昌明榮盛地,富貴榮華堂。

東迎盈盈紫氣,南進萬道祥光。

西來齊天洪福,北納滾滾財源。

恩榮牌坊彰祖德,進士舉人顯榮光。

百年古宅今猶在,千載村落古韻長。

俞坊進士坊

作者介紹

俞坊進士坊

感恩的心,(本名俞雄輝)客家祖地福建寧化人,動物醫生。喜歡客家文化,喜歡塗鴉。偶有作品散發報刊平臺。

所有的讚賞收入都歸原創作者!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