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斷魂槍》:本用來斷人魂魄的槍,卻斷了自己的魂

“老舍的小說,只有《斷魂槍》好。”

龔鵬程新文章的起首句先聲奪人,很像是俠客比武的起手式。立刻想起來,龔先生和老舍,都是名士習武,而且還都到了可以江湖過招的程度。

但是老舍著作豐富,名篇不少,若說他只有《斷魂槍》好,這可能就是見仁見智的事了。

不過龔鵬程的文章還是讓我興趣大增。

因為他雖然是以《斷魂槍》為引子,卻有一句話非常醒目。

“時代改變了,所以老舍說:沙子龍的五虎斷魂槍不再示人。只夜靜人稀時,關好了小門,一氣把六十四槍刺下來;而後,拄著槍,望著天上的群星,想起當年在野店荒林的威風。嘆一口氣,用手指慢慢摸著涼滑的槍身,又微微一笑,「不傳!不傳!」

這一句,是我輩心聲。”

“不傳!不傳!”國術中斷,這一句本來是要批的,它為何會成為“我輩心聲”?

1。

老舍《斷魂槍》:本用來斷人魂魄的槍,卻斷了自己的魂

老舍的《斷魂槍》,確實是文學瑰寶,殿堂級的短篇傑作,它開頭點睛,也只有一句,那就是:“沙子龍的鏢局已改成客棧。”

時代變了嘛,槍炮聲壓下虎嘯,“祖先與祖先所信的神明全不靈了”,“不大會兒,失去了國土、自由與主權”,昔日“棗紅色多穗的鏢旗,綠鯊皮鞘的鋼刀,響著串鈴的口馬,江湖上的智慧與黑話,義氣與聲名,連沙子龍,他的武藝、事業”,都成了昨日舊夢——

“東方的大夢沒法子不醒了”,沙子龍的大夢也沒法不醒。

這當然是一個大時代的斷裂與衝擊,驚濤駭浪席捲了每一個人,每一個人都無法不感到驚慌、迷惑、痛楚、憤怒、悲觀、失望。但是我們這個倔強的民族中,也有無數人在尋找出路。

老舍用這一篇短短的小說,其實承載了近代史的龐大內容,道出了整整一個時代的惶惑、陣痛與反思,那麼他是怎麼做到的呢?

用三個武者,一場語言簡練、生動、傳神的比武。

2。

老舍《斷魂槍》:本用來斷人魂魄的槍,卻斷了自己的魂

神槍沙子龍在西北二十年間,從無敵手;昔日成夢,他當然是難過的。

但是他的世界既然已被狂風吹走,他就不再談武藝與往事了。他只在夜間摸槍。

沙子龍名氣之大,無人不知,所以這期間就仍舊有無數人前來求教。這些人中,少年居多,他們都想混出點名聲,或者靠此吃飯,但是沙子龍不但一個不教,就連昔日的弟子也不認了。

少年們不明白沙子龍這是怎麼了,但他們還是願意為沙子龍吹噓。一則為了讓人知道自己得過沙子龍真傳,一則想挑起江湖爭鬥,看看沙子龍的武功到底到了何種地步。

沙子龍一拳能砸倒牛,一腳能把人踢到房上去,這還沒有費勁。有意思的是,這些話說著說著,他們自己也信了。

沙子龍原先的鏢局有個大夥計叫王三勝,很厲害的,師傅不幹了,他就自己去土地廟賣藝。掙不了幾個錢,但因為是沙子龍的徒弟,沒人敢下場較量。

不料這一天,王三勝正嘆息著呢,一個瘦瘦的,拖著腳,好像得過癱瘓的老頭來了,幾下子就把王三勝打敗。

老舍寫這段精彩極了,但我覺得有這一句就足夠領略:“老頭子的黑眼珠更深更小了,像兩個香火頭,隨著面前的槍尖兒轉,王三勝忽然覺得不舒服,那倆黑眼珠似乎要把槍尖吸進去!”

王三勝敗了,自然肯帶著老頭去挑戰師傅,但是不料,沙子龍半點脾氣沒有。

都是別人吹的。我功夫早擱下了,都發福了。五虎斷魂槍早忘乾淨了。不傳,不傳,喝茶,喝茶,沒盤纏我給你。他總之無論老頭怎麼做,都客客氣氣。

老頭無可奈何,只好走了,王三勝他們不敢再去土地廟賣藝。但他們從那天起,卻換了腔調。

沙子龍栽了,不敢跟老頭比,連句硬話沒敢說。王三勝好歹還敢比試,他輸了,不丟人。

可沙子龍依舊我行我素,過他自己的日子。只在深夜裡六十四式下來,拄槍看星星,想當年在荒林野店的威風。手指滑過涼滑的槍身,嘆氣,微笑,說不傳!不傳!

3。

老舍《斷魂槍》:本用來斷人魂魄的槍,卻斷了自己的魂

老舍是精通多門的武術家,江湖中流傳著他很多傳說,當年臧克家去他家看他,一進門看到玄關處一溜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還以為走錯了門。

老舍寫武術當然是沒問題的。

老舍早年出入市井江湖,三教九流無所不交,他是中國最熟悉底層生活與語言,並具有超高文化使命、道德思考,與心理深度的作家,所以他的小說很少是遊戲之作。

《斷魂槍》,老舍本來打算寫成長篇的,但《二拳師》沒能進行下去。這其實是一部長篇經過濃縮的核心,而小說結尾,卻是老舍“心中想過許多回”的全部落腳處,那當然是匠心獨運的神結尾。

很顯然,這小說的內容及結尾,對沙子龍,明明是揚大於抑的,那麼它真會像老舍某一次說的那樣,主旨不過是“許多好技術,就因個人的保守而失傳了”而已?

一篇打磨多年,濃縮成核,又藝術高超,背景如此承重的作品,怎麼可能!

大夢該醒了啊!老舍若真是那意思,豈不是砸自己的腳?

4。

《斷魂槍》寫的是一個社會急驟變化的大動盪時代,歷史上凡是這樣的時代,都必然會造成傳統的斷裂,文化的斷裂,人生的斷裂。

斷裂,意味著死亡、丟失,也意味著重拾、創新、再生,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有這種清醒的認識。

沙子龍不再談論武術,不再授徒,甚至再無爭競之心,這是因為他意識到了,國道不振,國術沒落的現實。國術即是傳統,即是文化,傳統與文化既然無益於現實人生,無益於國家民族,變得無用,他就沒法不醒了。

但是沙子龍在深夜裡還是要摸槍的,他忘不了昔日的榮光。那一刻的沙子龍是寂寞、傷感、痛苦的,就像唐宋人面對唐宋的沒落,大清遺民面對泱泱大國的崩塌。

這其實也是對於傳統文化的珍惜與惋惜,一首大時代的輓歌與戰鼓。

我們當年用於斷人魂魄的槍,現在成了斷己魂魄的槍!整個民族一面在沉醉、留戀、回味,渴望留住,一面在掙扎、反思、倔強,渴望找到新的出路,這是何等厚重的蒼涼與悲壯——那麼,它不是一部穿透五千年曆史的“民族寓言”是什麼?

沙子龍等是這樣,而王三勝、老頭子又如何?

他們依舊還陷在過去之中,黑眼珠“更深更小”,像兩個香火頭,只“隨著面前的槍尖兒轉”。

他們對於“國粹”有一種特別深切的愛情,但是他們也永遠不明白那已經是個什麼樣的世界。

他們依舊在沉溺於過去,沉溺於自己,沉溺於個人小生活。他們或許的確有濃厚的“古典情懷”,但也自大而無知,即便已“門外立著不同面色的人,槍口還熱著。”

我們以前是威風過,我們也的確有很多東西值得寶貴珍惜,但過去的已經過去,過去已不再來。民族存亡之際,個人的聲譽、尊嚴已不值一提,我如果還要將這些拿來炫耀,或者助你們獲取聲名錢財,那就是害人害己害國家害民族。所以沙子龍就寧願絕技消失,成為最後一個,不傳!

但這只是其中之一,之二就是龔鵬程未曾道出的意思。

文化與國術,是一個民族的瑰寶,拋開特殊時世來講,它們是絕對值得挖掘、保留、發揚的。但是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這項無比高尚的事業,卻常常為屑小之輩濫用、利用。

造假者有之,玩花活者有之,列門牆者有之。人才輩出,活動多樣,文化與國術常常被人用於沽名釣譽,爭名奪利。

少年們為了什麼學武呢?爭強好勝。

王三勝們為什麼學武呢?不只為吃飯,也為洋洋得意出名立萬。

老頭是為了什麼爭鬥呢?不要錢,只要技,看似武痴愛術,但歸根結底,也是為一己之私,爭名頭,爭自尊。

真正的武者,其見識、修養、風度、志向,當然不在這裡,這樣的人只會糟蹋了文化與技藝。

巨龍是需要醒轉的,腐肉是需要割去的,國人是需要新生的,文化是不可以糟蹋的,所以武者沙子龍就堅決不傳,寧願帶進墳墓也不傳。

所以學者龔鵬程就說了一句:“這一句,是我輩心聲。”

在國家存亡之際,對國家命運視而不見的人,文化與國術要來何用?文化與國術,是民族瑰寶,大美之物,招魂旗幡,若失其魂,美從何來?

所以沙子龍,代表的其實是歷史滄桑,中國文化的精神境界,其不傳,以我的理解,其實是時間不對不傳,所遇非人不傳,它真正的著眼點,是在有益時世,有益人生,有益道德人心。

或者也在得道者特殊的尊重與圓融。中國式活法裡,總難免有獨善其身的那種。

文 | 九鴉

圖 | 網路

(圖片若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