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元節,聽一曲《憶故人》訴說悠悠思念。

下元節,聽一曲《憶故人》訴說悠悠思念。

下元節,聽一曲《憶故人》訴說悠悠思念。

©點選上方音訊聆聽

天下無不散的筵席,人生有歡聚,就難免別離。

惟當珍惜相聚的時光,縱使天各一方,也依然有美好的回憶在心底珍藏。

聚散隨緣,與其獨自惆悵,不如拋卻傷懷,於此婉轉悠遠的琴音中,彼此珍重,互相祝福。

農曆十月十五,古老的下元節,是一個被逐漸遺忘的祭祀亡靈的日子。

下元節,聽一曲《憶故人》訴說悠悠思念。

下元節·由來

中國人講究“天、地、人”三元一體,分別對應上元、中元、下元三節。

下元節的由來與道教有關,道教奉祀天、地、水三神,稱為三官,即天官、地官和水官;又稱三元,即上元、中元和下元。

這三官的誕辰分別是農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和十月十五,於是這三天被稱為上元節、中元節和下元節,是為道教節日。

上元燈節,天官唐堯賜福;中元鬼節,地官虞舜赦罪;而下元節,則是水官大禹解厄。

人們始終相信,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人生總會有不期而遇的溫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

下元節,聽一曲《憶故人》訴說悠悠思念。

下元節·風俗

飲食風俗

以北京為例,過下元節時,家家戶戶都要做“豆泥骨朵”。“豆泥”就是紅小豆做的“豆沙餡兒”,是北京小吃“豆沙包子”。

下元節,聽一曲《憶故人》訴說悠悠思念。

修齋設醮

下元日也是道教齋法中規定的修齋日期之一。道教認為凡是要仰仗神力的事,如祈福、禳災、拔苦、謝罪、求仙、延壽、超度亡人等等,皆要修齋。

修齋,也叫打齋,是喪事人家請道士祭禱,以求消災祈福的一種宗教儀式。一般有叮叮、鑼仔等擊樂器作誦經伴奏。除誦經外,主要有斬畜、破地獄和舞鬼史等法事。

下元節,聽一曲《憶故人》訴說悠悠思念。

享祭祖先

隨著日月的流逝,下元節在民間逐步演化為備豐盛菜餚,享祭祖先亡靈,祈求福祿禎祥的傳統祭祀節日。山東省鄒縣民間,在下元節這天,要專門建醛設宴,祭祀祖先。湖南省寧遠縣民間,在下元節前後,還要普遍進行迎神賽會。

下元節,聽一曲《憶故人》訴說悠悠思念。

祭爐神

在民間下元節這一日,還有工匠祭爐神的習俗,爐神就是太上老君,這大概源於道教用爐煉丹。

下元這一天,村民們在家中做餈粑並贈送親友,或蒸麻腐包子等,這也是以前農村孩子最高興的日子,因為可以吃到很多祭祀之後稱為“福餘”果品食品。

下元節,聽一曲《憶故人》訴說悠悠思念。

下元節·寄語

我們在節日歡聚,是為了有這樣一個日子去記憶,因為只要我們彼此想念就永遠不會分離。

人生最無奈的事是不能選擇生,也不能選擇死,從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看見,遇見,最後要說一聲再見。

人是最渺小的生死麵前我們常常無能為力,可人又是最偉大的,因為有愛能夠穿越生死得到永恆。

人們常說,生是偶然,死是必然,而下元的到來不過為了是再一次提醒我們。

在愛的記憶消失之前請不要和逝去的親人說永別,因為一別,便是永遠,

藝術欣賞

郭關:號高樸道人,生於湖南桂東,書畫古琴藝術家。作品涉及書畫、音樂、詩文、斫琴等領域;曉音律,好古琴,七歲始隨祖父學習古琴,後受教於龔一、成公亮先生等,打譜作曲上百首,尺八受教於三橋貴風先生;書法受教於孫伯翔先生;二零零六年閉關參禪一年,出關後研習中觀、唯識學,畫風大變;二零一三年修道,全真龍門派弟子;曾就學於北京師範大學、人民大學宗教哲學碩士;著有《郭關詩文集》《郭關禪畫》《郭關詩畫集》《郭關古琴》等。作品多次參加全國美展、發表於各大媒體,眾多作品被國內外藝術機構及收藏家收藏。現“郭關繪畫全球巡迴展”已在臺灣、英國、墨西哥等地圓滿舉行,所展出作品均被收藏家收藏。臺灣建立有“郭關美術館”,常年展示郭關作品數百餘件。

《招隱》 (央視版) 郭關演奏

道家法竹《坐忘》 (央視版) 郭關演奏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