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三方制約,三種努力

大家|三方制約,三種努力

△ 電子書

三方制約,三種努力

文 | 胡曉明

大家|三方制約,三種努力

紙質書,電子書,各有其不可替代的優勢。國內“紙電同步”做得並不是特別理想,我們時常遇到這樣一種境況:一本暢銷書,圖書館一經上架,就為讀者所借,而由於複本有限,所以很多暢銷書後面都是讀者的排隊預約。事實上,讀者也很難透過館裡購買的數字圖書資源找到此書。市場上新出的紙質書,讀者若想看到電子書的話,大多要等很長時間。我館也有“超星數字圖書館”“哈佛大學出版社電子圖書”等資源,這些資源對於研究者而言,查詢資料方便許多,但是就休閒閱讀而言,還是面臨閱讀不方便、閱讀感受沒有紙本圖書愜意、急切想看的暢銷書無法找到等問題。

制約因素何在?

大家|三方制約,三種努力

△ 紙電同步

第一,我覺得還是版權問題。

一般國內作者在與出版社簽約時,並不簽下數字版權,所以圖書館購買的電子書資料庫自然面臨難覓暢銷書身影這一問題。因為版權問題,也使得紙質書與電子書之間有著較長的時間差。

第二,則是閱讀習慣問題。

我們常說紙質閱讀所獲得的心靈愉悅感是數字閱讀無法取代的,而在大學圖書館這樣一個舒適自由的環境中,穿梭於書架間找尋一本自己喜愛的圖書,相較於拇指輕點螢幕而獲得內容,前者肯定更溫暖人心。曾經在我館推出的“啡常時光”活動上,我與學生聊電子書和紙質書的問題,很多學生表示:經典閱讀,還是喜歡紙質的,喜歡將書捧在手心,一頁一頁往下翻的感覺;而功利的閱讀,譬如為論文寫作查詢資料等,還是會選擇便捷的電子資源檢索。

大家|三方制約,三種努力

△ 成都方所書店(孫琳攝)

第三,使用者針對性的問題。

雖然我館也曾經花大力氣推出超星“移動圖書館”,透過現場宣傳,吸引學生下載手機客戶端,但由於後期使用的種種問題,似乎收效甚微。而我館在暑期推出的“行走中的書”電子書主題書展,希望同學們能夠在旅途中,隨時隨地利用圖書館資源,在碎片化的時間裡有不一樣的閱讀。同學們透過輕掃圖書二維碼,即可帶幾本自己喜愛的圖書同行,這樣的閱讀推廣活動大受同學們歡迎。所以我們不能停留於對某一電子書資料庫作泛泛的推廣,而是應該根據大學生群體的閱讀特徵與真正需求,透過借閱資料對比分析,推出格調高雅的電子書,並透過對電子書的深度導讀,吸引讀者去閱讀,真正做到讓電子書飛入讀者口袋中,anywhere,anytime。

做好“紙電同步”,我認為需要

三方面的條件和努力。

大家|三方制約,三種努力

△ 電子閱讀

第一,對於高校圖書館來說,希望出版社能夠和數字資源提供商合作,將一些暢銷書的電子版與紙質版同步發售。

當圖書館能夠第一時間為讀者提供暢銷書的電子版,並進行多樣化的宣傳,譬如名家點評、讀書會、書評會等等,讀者自然會點選圖書館主頁,進入電子書閱讀平臺。

第二,數字圖書資源提供商應該立足於使用者需求,建設一個好的平臺。

在電子書快速發展、電子閱讀日益多樣化的今天,好的平臺絕不僅僅侷限於擁有數量龐大、內容豐富、更新及時的電子書資源,還應該有與其他平臺、其他電子閱讀裝置的相容性,有快捷方便的使用方式,有方便於手機、Kindle閱讀的電子排版、護眼模式等等。

第三,電子書編目也是“紙電同步”發展中的難點。

將電子資源整合進藏書目錄系統,有利於讀者查詢使用。我館已將電子書納入目錄查詢系統。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智慧圖書館、數字圖書館正為圖書館界有識之士所關注。我們知道,圖書館空間與不斷增長的藏書之間的矛盾是永遠存在的。是擠壓讀者舒適的自修空間,還是另闢空間用於藏書?都不是一勞永逸之法。為了給新書騰出空間,圖書館總是面臨著現有藏書的剔舊問題。可是如何剔除,並沒有一個標準。數字圖書館的建設則不存在館藏空間問題,紙本書的數字化大大縮減了書籍所佔空間,只要解決了技術問題,數字圖書館就有能力儲存更多的資料。對於讀者而言,數字圖書館則可以利用網際網路迅速傳遞資訊,讀者只要登入網站,輕點滑鼠,就可以在幾秒鐘內看到自己想要查閱的資訊。對於研究者而言,這種便捷是以往的圖書館所不能比擬的。

大家|三方制約,三種努力

就閱讀推廣而言,相對於紙本閱讀,數字閱讀也是一種趨勢,兩者並行不悖。為了讓書“活”起來,我館在兩校區圖書館每月定期推出系列主題書展,涉及人文、藝術、教育、科技、天文等等,力圖透過主題書展,打通文理科學生閱讀的界限,使得原本不在讀者視域的書籍進入讀者的閱讀生活。

但是在主題書展中,我們也碰到這樣一個問題:書架上的書借閱速度很快,不久書架就顯得較空,無法滿足多位讀者想閱讀同一本書的需求。若是紙電能夠同步,鼓勵讀者透過數字平臺借閱,那就可以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而“紙電同步”既可以讓讀者切實享受電子書帶來的便捷,又能感受實體書的擁有感。相信,這也是很多閱讀愛好者的共同體會。

大家|三方制約,三種努力

△ 唐山圖書館

從刻於甲骨,到書於竹帛,從印於紙張,到如今儲存於“不可限量”的電子裝置之中,記載文字的載體經過數千年的演變,已經從笨重走向簡便,從實體走向虛擬。我們迎來了電子書與紙質書分庭抗禮的時代,這給當下的閱讀環境帶來的是巨大挑戰,還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契機?

如何發揮兩者所長,為讀者創造更加舒適便捷的閱讀環境,同時又不失去閱讀的厚重與美好,還需要我們圖書館人、出版商、資料庫商的共同努力。

本文內容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留言聯絡。

作者簡介

大家|三方制約,三種努力

胡曉明

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文學研究所所長,兼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現代思想文化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學會會長。目前從事中國文學思想研究及近代詩學和學術史的研究。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