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伯鈞出新書講西方藝術史,人人看得懂記得住

近日,知名科普博主嚴伯鈞出版新書《對立之美:西方藝術500年》。書中用“二元對立”的理性邏輯把以往深奧、晦澀的西方藝術史“翻譯”成人人都能聽得懂、記得住、用得上的知識資產,把藝術家、藝術品所處年代的社會背景打通介紹,捋清脈絡和關係,講述藝術史。

嚴伯鈞出新書講西方藝術史,人人看得懂記得住

在新媒體平臺,嚴伯鈞以科普見長,這本藝術史的作品是他的跨學科之作,他用新的方法帶領讀者進入藝術史。該作觸類旁通,追根溯源,減少學科間的界限感,更全面地還原西方文藝的歷史,因為不論是造型藝術、音樂藝術還是其他學科領域,都脫胎於時代,有許多共性。

在書中,嚴伯鈞詳述了藝術和科技的“超時空”交匯。比如他講到法國畫家修拉追求色彩亮度的點彩畫法,其實可看成最早的對顯示器、熒光屏的追求。湊近解析度不高的老式電視機螢幕看,可見熒光屏每一格都有紅色、藍色和綠色。現代噴墨印表機的墨盒只有紅、黃、藍及黑色,但打印出來的顏色卻千變萬化,用的便是修拉點彩法的原理。譬如講到荷蘭畫家維米爾的繪畫技法其實採用了“小孔成像”原理。在書中,作者講到2013年科學界的一個發現。“當時,有一位富豪為拍攝紀錄片《蒂姆的維米爾》,重現了維米爾的作畫方式,蒂姆猜測維米爾的畫作之所以如此真實,可能是用了所謂‘小孔成像’的原理。他透過一個暗箱以及透鏡系統,把真實場景中的景象投影到畫布上方,再以地毯式掃描的方式,依葫蘆畫瓢一筆筆描摹,結果竟然畫出了幾乎與維米爾原作一模一樣的作品。”諸如這樣的新發現都體現在書中。

嚴伯鈞出新書講西方藝術史,人人看得懂記得住

談及本書的創作和讀者適用年齡,嚴伯鈞說:“在講西方藝術課期間,給我留言的人年齡段很寬泛,從藝術院校的博士、教授,到小學四年級的孩子都有,他們的問題和關注點都啟發了我創作的方向和靈感。我創作這本書的初衷希望寫給有藝術訴求的讀者,希望大家看完就能聊出來,不但能提升審美,更能充滿成就感。”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