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消失的江西民間老手藝,哪一樣是你記憶中的童年?

“砰”地一聲,爆米花爺爺做出電影院買不到的香甜;一鍋金燦燦的糖稀,手中輾轉騰挪,製出金燦燦的糖人……早年間,走街串巷的工匠們貌不驚人卻身懷絕技,如今,這些行當在短短几十年中迅速消失,已難覓其蹤跡。下面這些正在消失的江西民間老手藝,有沒有你的童年記憶?

爆米花

正在消失的江西民間老手藝,哪一樣是你記憶中的童年?

小時候一聽到炸爆米花的老爺爺吆喝,就急著掏一碗大米,飛馳而去。家家戶戶排著長隊,空氣中瀰漫著難以言說的香甜,緊緊盯著那黑乎乎的爆米花爐子,“砰”的一聲巨響,只聽見孩子們開始歡呼。

叮叮叩

正在消失的江西民間老手藝,哪一樣是你記憶中的童年?

叮叮叩,叮叮叩,一聽到這個聲音,就知道有糖吃了,拿雞毛或者鴨毛就可以換一塊來吃或者舊的不穿的鞋子去換一咬進嘴巴里,就沾在牙齒上不放了,哈哈。——這就是小時候經常吃的麥芽糖。

棉花糖

正在消失的江西民間老手藝,哪一樣是你記憶中的童年?

這是童年記憶裡最夢幻的一種食物。街頭賣棉花糖的大叔像魔術師,他們嫻熟地轉動受眾的棉花糖卷,糖絲溫柔輕盈地匯成一朵甜美的白雲,這時候我總是“可憐巴巴”的看著母親。

磨剪子

正在消失的江西民間老手藝,哪一樣是你記憶中的童年?

“磨剪子唻……戧菜刀嗷!!!”,老師傅馱著全是生鏽顏色的板凳,走街串巷地吆喝,風吹日曬,早先刀鈍了就在水甕沿兒上釭兩下子,但是好刀還是要請人磨。

白蘭花

正在消失的江西民間老手藝,哪一樣是你記憶中的童年?

白蘭花~要白蘭花~要買白蘭花~街巷深處時常傳出的叫賣聲,小時候看到母親買來掛在胸前,然後死乞白賴的讓母親給自己,很自然的味道,不同於現在的香水味。

刨笤帚

正在消失的江西民間老手藝,哪一樣是你記憶中的童年?

笤帚是早年間掃地的,刨笤帚一般都用黍子或糜子杆兒,從製作工藝上看,刨笤帚只有兩道工序:捆緊和削齊。捆緊是質量關鍵,削齊是整出好用的外形,所以平常農戶自己也會做。

攪攪糖

正在消失的江西民間老手藝,哪一樣是你記憶中的童年?

賣糖稀~現在叫麥芽糖,小時候放學後,買個糖稀吃,感覺那時候賣攪攪糖的都是老爺爺,用一個瓷盆裝起來,拿一根棒棒抹上一些,幾角錢一個,高興地吃著回家。

補鍋

正在消失的江西民間老手藝,哪一樣是你記憶中的童年?

在以前,每家每戶的鍋用久了難免會損壞,丟棄也會浪費,因此就有了修鍋底的師傅來修補,到現在,壞了也就直接換了。

縫虎頭鞋

正在消失的江西民間老手藝,哪一樣是你記憶中的童年?

幼 童一歲左右時,長輩們會給孩子穿虎頭鞋。人們認為虎是百獸之王,穿上虎頭鞋可以辟邪惡保平安,護佑孩子健康成長。虎頭鞋做工複雜,虎眼、虎眉、虎嘴、虎 鼻,都要靠針線和布縫製而成,需要用刺繡、撥花、打籽等多種針法。虎嘴、眉毛、鼻、眼等處常採用粗線條勾勒,表現虎的威猛,細心的人還常用兔毛將鞋口、虎 耳、虎眼等鑲邊。

補膠盆膠桶

正在消失的江西民間老手藝,哪一樣是你記憶中的童年?

補膠盆膠桶的一般是提著一個扁籮,遊走各大街小巷,喊起:“補膠盆膠桶……”誰還記得以前家裡補過,現在家裡都還有補過的臉盆呢~很耐用~

修傘

正在消失的江西民間老手藝,哪一樣是你記憶中的童年?

現在買一把雨傘才多少錢?誰還會拿去修啊。小時候家裡的傘大多是直骨的大黑傘,傘頭是尖尖的銀白色的,或者是簡單的花色,壞了就拿去修。

修鞋匠

正在消失的江西民間老手藝,哪一樣是你記憶中的童年?

嘴裡噙一兩枚小鞋釘,身邊的收音機咿咿呀呀的響,時不時還跟身邊的人開個小玩笑,這是大部分修鞋匠的工作狀態。只是,在這個人人追求新潮的時代,修鞋,是不是正在變成一個日漸陌生的詞。

糖畫

正在消失的江西民間老手藝,哪一樣是你記憶中的童年?

恰到好處的火候,熬一鍋金燦燦的糖稀,老人手裡的工具一番輾轉騰挪,一個個栩栩如生的糖畫就出現了,小時候在公園看得都捨不得走了。

糖人

正在消失的江西民間老手藝,哪一樣是你記憶中的童年?

早年間,藝人挑一個擔子,一頭是加熱用的爐具,另一頭是糖料和工具。打著銅鑼沿街叫賣,過去糖人很便宜,在不富裕的時候是兒童很喜愛的玩物,在80年代初,幾分錢或幾個牙膏皮就可換一個糖人。

撥浪鼓

正在消失的江西民間老手藝,哪一樣是你記憶中的童年?

民國時期的羊皮面撥浪鼓

撥浪鼓是老北京四合院、大雜院以及賣貨郎使用的老物件,是中國最傳統、最古老的玩具之一,現在我們多看見的是木製撥浪鼓旁邊裝著塑膠珠子,代表現代的珠子敲響了來自遠古的鼓面,一串愉快的“咚咚”。

麵塑

正在消失的江西民間老手藝,哪一樣是你記憶中的童年?

麵塑藝術早在漢代就有記載。捏面藝人根據所需隨手取材,在手中幾經捏、搓、揉、掀,用小竹刀靈巧地點、切、刻、劃,塑成身、手、頭面,披上髮飾和衣裳,頃刻之間,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便脫手而成。

剃頭刮臉

正在消失的江西民間老手藝,哪一樣是你記憶中的童年?

過去咱江西老爺們兒最喜歡“剃頭、刮臉”了,那時候都興“板兒寸”,講究“刀快水熱,一禿嚕一個”,要是哪位師傅手藝好,周圍誰再擺攤理髮老百姓也不認。

裁縫

正在消失的江西民間老手藝,哪一樣是你記憶中的童年?

“新一年,舊一年,縫縫補補又一年”,老匠人所做的工作就跟他們掛在嘴邊的話一樣;在過去,衣物破了,人們會想到補補接著穿,而不是換新的。

彈棉花

正在消失的江西民間老手藝,哪一樣是你記憶中的童年?

彈棉花囉,彈棉花,一斤談成八兩八……,兒時的一大樂趣就是看彈棉花,一看就是一下午,隨著一聲聲弦響、一片片花飛,最後把一堆棉花壓成一條整整齊齊的被褥。

篾匠

正在消失的江西民間老手藝,哪一樣是你記憶中的童年?

以 前農村裡幾乎家家戶戶長輩都會一點篾匠的活,篾匠一般是將砍回來的整根竹子弄成許多薄薄的篾,然後編成各種各樣的“篾”指劈成條的竹片,篾匠的基本功就是 把一根完整的竹子弄成各種各樣家庭用的工具。常用的有:扁擔、涼蓆、墊席、提籃、筲箕、撮箕、籮筐、揹簍、篩子、簸箕、扇子等等。

納鞋底

正在消失的江西民間老手藝,哪一樣是你記憶中的童年?

泛指手工納制的布鞋鞋底,中國最早的千層底布鞋始於3000多年前的周代,到清代進入了全盛時期,造就出馳名中外的“千層底”。不過,北京老布鞋還是蠻有名的,傳承著這一數千年的中國傳統工藝。

箍桶

正在消失的江西民間老手藝,哪一樣是你記憶中的童年?

在上世紀80年代前,家庭生活中使用的提水吊桶、盛水水桶等都是木料製成的。使用時間長了常會腐爛而漏水,這時候就是箍桶匠發揮作用的時候了。

秤匠

正在消失的江西民間老手藝,哪一樣是你記憶中的童年?

秤 匠技術是口口相傳流傳下來的。做秤是一門精細的手藝,從選材,刨圓,到用鹼水浸泡,打磨,釘秤花等多道程式,最重要的一道程式就是釘“秤花”:先在秤桿上 從前端到末端劃一條直線,然後按計量部門規定標準,在直線上鑽小孔,在孔上插入細軟鉛絲,用釘秤特用的“快刀”割斷鉛絲,然後輕輕敲一下,便在秤桿上留下 了“秤花”。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