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練習|第一人稱敘述練習

寫作練習|第一人稱敘述練習

配圖 | 《青年莎士比亞》

本文版權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所有,轉載請聯絡後臺

那時人若問起你的美在何處,哪裡是你那少壯年華的寶藏,你說“在我這雙深陷的眼眶裡,是貪婪的羞恥和無益的頌揚。”

——莎士比亞

召喚鬼魂

讓死者說話:第一人稱敘述練習當代小說作家總是遭到指責,說他們選用第一人稱敘述方式來寫故事和小說,是因為這樣“更簡單”。但是大多數用過第一人稱敘述來寫故事或小說的人,都會告訴你這個過程很難,因為要考慮很多在第三人稱敘述中被忽略的東西。然而有時候,第一人稱看起來好像根本不是選擇的結果。作家們會說他們被第一人稱敘述者抓住、佔據和選擇。他們在作品的人物、聲音和感情之間穿行,就好像演員或是媒介一樣。

下面這個練習是一種嘗試,幫助你搭建一個舞臺,去體驗這個過程;或者說,幫助你鋪好桌子,等待這個客人的出現。這個練習重視的是過程而不是結果;儘管它不要求你去相信人有來生,死者還想要與生者取得聯絡(他們就肯定沒有別的事做了嗎?),但是,如果你對無意識至少有所重視的話,它確實能起到幫助作用。

鮑勃·馬利曾說過,歌曲就在空氣中飄蕩,等著別人去聽到它,把它寫下來。同樣,但是說的沒有那麼美,死者可能還有話要說,需要某種工具把故事繼續下去。在我們給朋友打電話時,對話中總是傳出竊竊私語聲,對於這種聲音,我們在上六七年級時可能會相信它是某個已逝之人的聲音。或者,我們不是確實相信,而是假裝相信它就是死者的聲音。

為什麼不可以呢?死者可能還有話要說,需要某種工具把故事繼續下去。這是很棒的想法,因為它相信人們可能具有的感受力,這種可能表現在,文字和歌曲、經歷與意識、旅行等都可以重新找回,都可以轉換變形,使之成為永恆。無論打電話的年輕人,或是坐在書桌前的作家,都可以做到。

歌曲就在空氣中飄蕩,等著別人去聽到它,把它寫下來。這個練習提出:故事創作可能是邀請死者說話,作者可能是將故事講下去的工具。而去傾聽、從而聽到則是一種用第一人稱敘述來寫作的方式。這樣的結果是,敘述真實可信、充滿活力,而不是像作家在使用第一人稱時被指責的那樣,只能求助於一個枯燥乏味的假“我”來寫故事。

開始練習

召喚鬼魂。

想象一個說話者,他已經去世了(今天剛去世的?還是一千年前就已死了?),但是一直沒有機會講出自己的故事。這個說話者就在那裡,他選擇了你。你的任務就是讓自己能為之所用。我的經驗是,那些最能順利完成這個練習的作家會發現,儘管說話者不完全跟自己一樣,但是他們卻跟自己有相似的問題或矛盾。鬼魂的煩惱不一定就是你的,但如果你們的煩惱相互產生共鳴,那就會有幫助。(傑克·凱魯亞克說:“事情沒有聯絡;它們相互反映……這就是我們與死者之間寫作的方式。”)

現在,用一兩天時間去思考你的第一人稱敘述者。他閒暇時喜歡做什麼?如果他被邀請回到人間來參加晚宴,他想吃些什麼?必須在你的敘述者說話之前,就讓他在腦中有了清晰的畫面。調查一下他在世的時間。或者去他被埋葬的那個墓地,如果你足夠勇敢的話,就晚上去。想象一下鬼魂與你對話,或借你的聲音來說話,你將這樣開始真正的故事寫作。這需要你真正的聆聽,而且要儘量把自己的聲音忘掉,以便讓這個外來的聲音進入你的內心。

最好這個鬼魂有一個重要的故事要講,也許是一個他在世時沒有技巧或沒有時間講出來的故事。為你的鬼魂想出一些問題,然後讓鬼魂說話吧。警告:不管你多麼懷疑,儘量讓自己相信有一些怪誕的、異常的、宏大的、超驗的事情存在於你身上和你周圍,而且當你朝它走近時,它可能也在靠近你。還要讓自己相信,這是你的敘述者,和你的敘述者的故事。他就在那兒,非常樂意接受你的邀請,為你講述自己的故事。

這裡有兩個很棒的例子:

阿蘭·革幹努斯的“安慰”和丹·查恩的故事“大學二年級,19歲,這一學年裡第一個死亡事件”。在第一個故事裡,一個死去的戰士給母親寫信,讓她放心(故事的靈感來源於沃爾特·惠特曼的一封真實信件)。

第二個故事是從一個大二學生的視角來寫的,他在一場醉酒駕駛事故中死亡(很明顯,這個故事來源於報紙頭條,新聞標題就是這個故事的標題)。

歡迎加入

21天瘋狂寫作營

快來和200名小夥伴一起練習吧!

寫作練習|第一人稱敘述練習

推 薦 購 買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