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坊古八景

祖地是根,宗祠是魂,族譜是淵源脈絡。

俞坊自勝均公入閩開基,傳至克恭公已有九世。

據俞氏族譜載,克恭公為八世祖得祿郎公第三子(長子福榮,次子永恭,三子克恭,四子永圭),出繼血叔録賜郎公為嗣。

克恭公葬清流四保裡草坪青草窩,也就是現在清流縣裡田鄉田坪村草坪青草窩,俞氏家族習慣稱“符竹坑”,其墳墓為“寒虎咬尾”形。

俞坊古八景

族譜對克恭公生平,只有隻字片言記載;其為本村題的七律八景詩記載,著墨較多。

據俞坊《河間郡俞氏族譜》(卷一)載,原文為“附記 成化間九世祖克恭公題本鄉八景詩”。

長橋夜笛、雙寺晨鐘、星峰逼漢、天馬騰空、北石崔魏、四屏蒼翠、鹹通古跡、河澗清流,合稱“俞坊古八景”。

俞坊古八景

結合歷史背景,下面僅作淺顯闡述。

一景“長橋夜笛”

查閱縣誌及相關史料,寧化去連城的古道,過安樂後,必須過芒冬逕,再過畫眉逕(古時,長科頭稱畫眉逕,當時的畫眉逕應該像芒冬逕一樣,屬於一個峽口),才到俞坊,沿途道路應該是沿蜿蜒曲折的小溪而下;寧化去長汀的古道,過石牛逕後,再過石牛驛站,繼續過館前、新橋,到長汀。石牛方向到俞坊的古道尚存部分,也就是豐頭陂下面溪邊,跳石潭那段。

俞坊古八景

結合當時的背景,“長橋”位置一,可能在現在水坑口附近;“長橋”位置二,可能在二條古道交匯處,也就在現在全村水口社公下附近。

溪水潺潺,古道彎彎,群山起伏,流水歡歌。橫臥在俞坊溪上的長橋,多像一把鑲嵌在青山綠水間的玉笛,橋上有月,橋下有水,水裡有橋,月映水中,橋月相映,成詩成畫。面對如此美景,克恭公揮毫灑墨,寫下:“十二飛缸扦湧流,牧歸品笛此賡酬。幽同碧水清還塋,髙遏行雲去復留。月為梅花來浦上,鶴聞元韻到橋頭。吾儕欣慕頻三弄,夜伴長虹臥碧秋。”

俞坊古八景

二景“雙寺晨鐘”

俞坊始稱會同裡雙寺前,後改為俞坊。雙寺亦稱南山寺,具體建在什麼位置,族譜也沒記載。一說在村尾,和村尾東牙前毗鄰;二說在村頭,也就是現在村口墟上至庵背這帶(最盛時期,俞坊曾繁衍到三百多戶,村頭至村尾人口密集,現在許多菜地,田裡還可挖到牆腳)。結合歷史背景,應該在現在的村頭比較合理。

每天五更時刻,細雨濛濛抑或霧靄迷濛或許雷聲轟隆……

“……當……當……當……”一聲復一聲的鐘聲,悠揚,悅耳,自南山寺傳來,驚醒了寧靜、清幽的山村,驚醒了宿在寺旁林中的百鳥。“嘰嘰 喳喳”“嘰嘰 喳喳”上騰下挪,百鳥歡歌。

“……當……當……當……噹噹……噹噹……噹噹……“悠揚悅耳過後,鐘聲急促起來,一陣陣雄渾,洪亮,縱使是鼾聲如雷、睡得正香的鄉親,時不時也會在這美妙的鐘聲裡醒來。

面對如此悅耳的鐘聲,如此美妙的晨間美景,克恭公再也按捺不住了。記不清是哪天早晨,他提筆磨墨,《雙寺晨鐘》一氣呵成:“雙寺由來已百年,鐘聲殿角兩相傅。瀟瀟時雨過鬆杪,烈烈轟雷洊九天。鷺起蟄龍還踴躍,覚來宿鶴自蹁躚。五更榻側人鼾睡,百八音聞也醒然。”

俞坊古八景

三景“星峰逼漢”

摘星峰,位於俞坊村背部,和梅七山緊相鄰,同屬俞坊的後龍山主峰。峰巒俊秀,來龍百里,山脈綿遠,生氣充融。

雨後的摘星峰,白霧繚繞山間,峰從霧裡現,隱隱約約;晴天的摘星峰,雲彩朵朵簇擁峰頂,彷彿雲自峰間起,雲峰渾然一片;夜間,站在村中家廟遊坪裡或空曠處往上望:繁星閃爍,皓月當空,似乎站在摘星峰峰頂,那閃爍的星星觸手可及,彷彿那皓潔的明月是個銀球,正徐徐地滾向山邊。

遠處的峰巒、繁星、皓月,近處的蛙鼓、蟲鳴,清風,多麼的令人心曠神怡!彷彿已置身於仙境當中!怪不得克恭公詩興大發,留下這樣的美麗詩篇:“矗日岑幽峰第一,此去長空才咫尺。巔在風雲八極頭,路從巖壑千層出。半山孤月滾銀球,平麓㡬星燦珠璧。群峰百二此稱雄,撐住閩南天半壁。”

俞坊古八景

四景“天馬騰空”

此景,讚譽的應該是俞坊村對面相連的群山,也就是整個村的面山。

群山起伏,延綿蒼翠,蜿蜒至五鄉堂之一的禾塘,似乎停了頓。山顯得低矮起來,案似乎多了起來。行子裡、賴卜坑、張坊乾、兵山下,山山相連,交織成俞坊村的面山。 站在後龍山梅七山往對面看,低矮的案山伸出的山腳好像奔騰的天馬緊縮的雙腿,中間是馬身,前是頭,後是尾,好一匹騰空而起的天馬!維妙維肖!(美中不足的是,案山離村太近)。

行走在阡陌山林間的克恭公,或許是旭日即將東昇的某個清晨,或許是夕陽即將西下的某個黃昏,也許是個皓月當空的夜晚,難抑心中的激情,寫下一首《天馬騰空》:“橫列層巒峙案前,儼然飛騎勢沖天。日蒸紫氣紅纓豔,雨溼蒼葺 鬣鮮。俏樂漫施青眼聆,祖生安著一鞭先。山神顯欲朝天闕,故駕名駒碧落邊。”

俞坊古八景

五景“北石崔巍”

此景,寫的應該是“石子坵”田裡和“張碼陂”塅上田裡的奇石。地理位置和景觀都比較符合。

“石子坵”也稱“石子渴”,現位於去賴卜坑半路上的溪邊。

以前“石子渴”田裡分佈著許多或大或小質地堅硬、形態各異的花崗岩奇石,年代久遠。(因影響田間勞作,上世紀七十年代,村中的鄉親在“石子渴”田裡釆石,並請石匠製作碓舀、磨石,現“石子渴”田裡已沒一個奇石。“石子渴”對面田裡,“張碼陂”塅上田裡各還有一、二個奇石,體積較大,現在還在)

俞坊古八景

豔陽當照,碧空如洗,遠遠望去,或大或小的奇石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疑是銀河裡撒落人間的珠寶,蔚為奇觀;皓月當空,清風徐徐,或高或低的奇石靜臥稻浪徐風中,多像一頭頭末歸欄的耕牛臥地反芻。

“石怪稜層分外奇,飛來此地不曾移。日明劍戟摩空碧,雲擁堦梯接漢低。萬古巖前秋水骨,四時山頂落星輝。巨靈奚亊長伸臂,意欲開山聳翠微。”克恭公一首《北石崔巍》,此景,勾勒其中。

俞坊古八景

六景“四屏蒼翠”

反覆誦讀克恭公這首《四屏蒼翠》,多次訪問村中老者,對照現在村中及周邊,很難找到相對應的景點,乃大憾事也!現將全詩摘錄如下,期待眾宗親共同努力,考證,充實,乃村中美事也!

四屏蒼翠

蓉嶂層層倚屋西,亭亭壁立繡屏圖

峰連碧靄天成趣,髻擁青螺地設竒

日上豐須倫步帳 ,風來安用漢罘罳

頻時對此添吟興,每恨王維不其題

俞坊古八景

七景“鹹通古跡”

反覆誦讀這首《鹹通古跡》,從字裡行間理解,此景地點應該在現在墟上星峰廟一帶。結合歷史背景,應該是元初南山寺被毀後,俞氏先祖在村口建有鹹通廟,並距克恭公寫這首詩有一定的時間。(鹹通廟應該是是星峰廟的前身,遷摘星峰,再遷回墟上現址,改星峰廟,結合族譜裡克恭公寫的這首詩,時間上比較合理)以後的清代,約乾隆至咸豐年間,廟附近設有墟,據說叫鹹通墟。現在,習慣稱墟上。

俞坊古八景

古樹參天,紅花草綠;飛簷畫棟,清幽雅靜。當年置身其中的鹹通廟香火是何其的旺盛啊!克恭公感慨萬千!巜鹹通古跡》揮筆而成:“何年遺稱有鹹通,古木叢中露殿容。蓉嶺疊圍煙嶂靜,紫雲重鎖俗塵空。莓生壁粉青連白,花點苔班翠間紅。從此荊榛披覚路,何須面壁向衡嵩。”

俞坊古八景

八景“河澗清流”

此景,寫的是鄉間的水及水衍生的物。景點應該是以山下為原點幅射的塅面風光。

水,是生命之源;泉,是水之源。穿心窩、六七坑、山寮甲深山林裡叮咚叮咚的山泉水,一路歡歌,匯聚成山澗水,沿途灌溉著禾苗;山下山泉水源源不斷地汩出……各處水交織相融而成的俞坊溪,多像一條玉帶;風平浪靜的時候,俞坊溪清澈如一面鏡子,楊柳依依,稻香兩岸。好一幅田園風光!

俞坊古八景

勤勞睿智的克恭公,激情澎湃!一首《河澗清流》盡在其中:“山下原泉派脈長,盈科漸進勢洋洋。水橫團帶玉拖緣,風靜平波鏡徹光。蔭及兩堤楊柳合,澤歸千畝稻花香。臨流一邊無窮趣,漫詠滄浪興自狂。”

美哉!俞坊古八景!福祉萬年!

俞坊古八景

附註:

1。 成化年間(1465一一1487)至今,已有500多年。族譜對古八景具體位置沒有詳載。

2。 改朝換代。村中道路、村莊、田地、河流等面貌幾經變化,所以有些景點較難說出具體在現在什麼位置。

3。以上淺顯闡述,難免偏頗,歡迎宗親、讀者指正。

4。 期待共同努力,考證,確定,充實。

作者介紹

俞坊古八景

感恩的心,(本名俞雄輝)客家祖地福建寧化人,動物醫生。喜歡客家文化,喜歡塗鴉。偶有作品散發報刊平臺。

所有的讚賞收入都歸原創作者!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