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的這首詞,沒有相思兩字卻道盡相思之苦,第三句備受推崇

作者:平兒。我不是《紅樓夢》裡的平兒,我是聊歷史的平兒。個人公眾號:平兒聊歷史。

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

宋代: 晏殊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別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檻欄外的菊花被嫋嫋的煙霧圍繞,看起來很憂愁的樣子,蘭花上面沾有露水,好像是在哭泣的樣子。絲羅做成的帷幕已經垂遮下來,而空氣中還透著輕微的寒涼之意。這時,有一對燕子雙雙飛離。

晏殊的這首詞,沒有相思兩字卻道盡相思之苦,第三句備受推崇

我們都知道,菊花是在秋天開放的花,因此,透過本詞的第一句“檻菊愁煙蘭泣露”,我們可以知道,本詞的季節背景是在秋天。這個結論,與下闋第一句“昨夜西風凋碧樹”也是相吻合的,因為秋天時,大多數的綠色樹木就會開始衰落。

“檻”指的是古建築中的圍欄,一般來說,是大戶人家才會有的建築物,包括下句“斜光到曉穿朱戶”中的“朱戶”,也是富貴人家才有的配置。不出意外,本詩的主人公是一位高門大戶中的貴婦。

“檻菊愁煙蘭泣露”中的“愁”和“泣”,以及“羅幕輕寒”中的“寒”字,共同營造了一種哀傷幽怨的氛圍,為本詞的感情奠定了基調。

晏殊的這首詞,沒有相思兩字卻道盡相思之苦,第三句備受推崇

“燕子雙飛去”則是暗喻本詞的主題——一對愛人。同時,用燕子可以雙宿雙飛,日夜相伴,來反襯主人公只能與心上人分隔兩地的落寞和悲傷。

“明月不諳離別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明月不瞭解離別的痛苦,斜射著的月輝,直到天欲破曉的時候,還穿過硃紅大門照射進來。

為什麼要寫明月不知道離別的痛苦呢?因為,只有親身體驗過的人才知道。這裡,用明月的單純反襯女主人公內心的痛苦。

就好像,你高考沒有考好,心情鬱悶,但是你的弟弟妹妹不瞭解,還開開心心地來纏著你打遊戲一樣。

總而言之,本詞的上闋主要是景物描寫,寓情於景。

晏殊的這首詞,沒有相思兩字卻道盡相思之苦,第三句備受推崇

到了本詞的下闋,就主要是描寫人物活動了。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昨天晚上西風吹過,碧綠的樹木紛紛落葉。我獨自登上高樓,眺望通往天涯的路,直到盡頭。

“昨夜”將時間軸往後推,說明在前一天晚上,主人公也是獨自一人在思念遠方的愛人。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她在“望盡天涯路”。大家可以回憶一下,小時候沒有手機電話,你想念上班的爸爸媽媽,是不是就會在門口往路口看。本詞裡的主人公也是這樣。

“西風”“凋碧樹”渲染了一種蕭瑟寒涼的氛圍,更加襯托出主人公悲涼的內心世界。其實,並不是秋冬季節人的心情都悲涼,白居易就在一個早冬產生過喜悅的心情,“霜輕未殺萋萋草,日暖初幹漠漠沙。老柘葉黃如嫩樹,寒櫻枝白是狂花”,句子透露出的情感明顯不一樣。

晏殊的這首詞,沒有相思兩字卻道盡相思之苦,第三句備受推崇

此外,本句算是這首詞中最著名的了。清代知名詞論家王國維,認為這是古今成大事業、大學問者的第一重境界,大概可以理解為要忍受孤獨之苦。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王國維《人間詞話》

值得注意的是,這三句詞的原作者,本意皆不在此,他們不是為了寫成大事業、大學問者的三重境界的。王國維在這句話的後面,也接了一句“然遽以此意解釋諸詞,恐為晏、歐諸公所不許也”。

晏殊的這首詞,沒有相思兩字卻道盡相思之苦,第三句備受推崇

“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我想要給你寄去彩色的信箋,和用素絹寫的書信。但是,我跟你之間的距離山高水遠的,哪裡知道你在何方呢?

雖然望盡天涯也望不到丈夫,思婦還是無法死心,想要寫信給丈夫,類似現在的發微信。為什麼呢?因為她對丈夫的思念實在是太深了,以致於感性戰勝了理性,一定要做點什麼才能稍微緩解一點相思之苦。

晏殊的這首詞,沒有相思兩字卻道盡相思之苦,第三句備受推崇

本詞乃千古佳作,但是詞中思婦的做法卻不值得學習。比較好的做法是,在一起時開開心心,相互陪伴,分離時各自好好生活,為兩人的未來一起努力。因為,如果僅僅沉溺在相思中,可能大好的時光都浪費掉了。

本文配圖來源於網路,如果侵權,請聯絡我刪除。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