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說易中天其實是二三流的學者?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

“百家講壇,壇壇都是好酒!”2001年,《百家講壇》於央視首播,一句朗朗上口的廣告語,伴隨著中國歷史、國學等眾彩紛呈的話題,一夜之間,《百家講壇》幾乎火爆全國,好不熱鬧。

隨著節目持續走紅,講壇上的老師們亦如神明般受到萬民敬仰,接連躥紅,于丹、易中天等人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即便如此,他們卻一直伴隨著社會上的諸多爭議,言語于丹、易中天等人其實都是些二三流學者,這是為何呢?

為何說易中天其實是二三流的學者?

流量社會,因勢利導

當代世紀的中國,是一個以熱點和流量為主支撐的娛樂社會。百家爭鳴,各領風騷,異彩紛呈。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正可謂如此。中國歷史學、國學與講堂的課程持續火熱,猶如烈日當空般熱浪翻滾,如火如荼。

在如此絡繹不絕的環境中,催生了一系列的名師與大咖,其中以于丹和易中天最為有名。此二人皆是大學教授,才高八斗,學貫中西,相比他人,他們更富有講課的經驗與磨鍊,經此成就卻也是在人們意料之中。

雖說如此,二人今日成就依然為人所質疑,只因二人在《百家講壇》上所講內容與本身所需只是本無絲毫關係,甚至有人稱其為不入眼的二三流學者。

為何說于丹、易中天等人其實都是些二三流學者?究竟是人紅是非多的紛紛擾擾?亦或是言過其實的誇誇其談?以下便由於丹和易中天兩位最具代表性的人,由點及面的說明理由。

為何說易中天其實是二三流的學者?

“國學教母”——于丹

先說于丹。1965年,于丹在北京出生。說起于丹的家庭,亦可謂是書香門第,父母皆是當地有名的學者。在此氛圍耳濡目染之下,于丹從小到大成績尤其出色,從北京師範大學畢業之後接連取得了碩士與博士的學位。

如此看來,稱于丹為中國當代知名文化學者絲毫不為過。2006年,恰逢國慶黃金節假日,于丹登上《百家講壇》的講座,連續七天在此為觀眾講述《論語》概念及心得,受到全國百姓熱烈的歡迎。基此緣由,于丹一炮而紅,聲名鵲起。

《論語》作為在中國炙手可熱的文學經典,在中國的地位不言而喻。其所傳達的思想系統與道德文化,是中國古代道德精神的提升與昇華。其中“仁”的主要思想體系更是在我國源遠流長,持續延至今日。于丹一戰成名,被稱為“國學教母”。

于丹年紀輕輕的時候便成了大學裡的講師教授及學校領導,其才華能力可見一斑。她熟悉當下政治,熟悉國學《論語》,伶牙俐齒,講課之時妙趣橫生,憑著如此獨特的魅力,瞬間便征服了全國上下觀眾的心。

為何說易中天其實是二三流的學者?

為何說于丹其實是二三流的學者?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名利加身隨之而來的,便是社會上大批的質疑與嘲諷。有人說,于丹是跨界學者,一個讀戲劇和影視專業的人,怎可在全國觀眾面前大放厥詞,妄談《論語》?一個搞藝術的去搞國學,這不是令人啼笑皆非嗎?

何為跨界?投筆從戎是跨界,越俎代庖是跨界。按此說法,于丹從影視界轉戰國學講壇亦是跨界。

跨界學習並非不可,于丹有此輝煌成就,與其自身精進與努力亦是密不可分,然而於丹真正錯誤的地方,在於于丹將重點放錯了地方,學識與功名利祿,二者不可混淆一起。

為何說易中天其實是二三流的學者?

于丹出名之後,除了接連不斷的演講,還成了一位作者寫書出版,新書籤售,持續再創新高記錄,隨之而來的是版權財富水漲船高。於粉絲而言,于丹金口玉言,猶如寒冬中熱烈的暖陽,雪天裡一鍋溫暖的雞湯,怎樣不讓人敬仰?

在巨大的名利財富面前,于丹終究是屈服於市場利益之下。為了迎合市場的需要,為了追求更多的金錢利益,于丹終究是拋棄了自己的初衷。

中國著名媒體評論人梁宏達曾評價于丹:“這是一位被市場利益耽誤了的文化人。好好的就變成了一個社會上二三流的學者。”

為何說易中天其實是二三流的學者?

戲說三國——易中天

說到《百家講壇》中的名人,便不可避免地要談一談另一位炙手可熱的學者易中天。此人長期從事於文學、藝術及歷史學的學術研究,涉獵頗為廣泛。2005年,易中天初登《百家講壇》,漢代歷史,三國人物,百家爭鳴等歷史典故娓娓道來,侃侃而談,頗為精彩。

易中天對當代青年影響最深的便是其所講述的三國故事,他以一個全新的角度和獨特的見解,為世人帶來一個個鮮活的人物性格和特點,使人們擺脫了過去對三國人物中傳統而單一的認知。如此新穎的講說角度,在全國上下引起了強烈反響。

世人曾評價易中天是一位生動情趣的史學家。易中天最為厲害之處,是將古板傳統的人物,以形象精緻的創新形式將其講得通俗易懂。這是一種學問,一種智慧,如此傳神之作,不得不說易中天走紅實在是有其一定的可取之處。

關於怎樣把中國的傳統文化與現金因素兩相結合,易中天背地裡亦是費了頗大努力。如何鑽研一個使大家易於接受的方法,才能使人們喜聞樂見,從中吸取精華和營養,這不但需要深厚的學識功底,也需要一種寓教於樂的智慧。

為何說易中天其實是二三流的學者?

為何說易中天其實是二三流的學者?

易中天如此做法,本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情,然而人紅是非多,卻也因此招來了不少非議與罵名。只因其如此做法,便在民間掀起了眾多的爭議,可謂是一石激起千層浪。輿論發酵直至今日,易中天早已跌下神壇,風光不再。

為何說易中天其實是二三流的學者?理由其實很簡單。作為一個史學家,對歷史的探討最應注重歷史的真實性及明確的概念性,這是一個歷史學家最基本的學術修養及道德素質。而易中天卻本末倒置,講解歷史,一味地講究趣味性,卻忽略了歷史的真相。

為何說易中天其實是二三流的學者?

如此一來,便直接導致了觀眾聽得津津有味,如娛樂八卦般生動有趣,而歷史背後的真相究竟如何?我們不得而知。史學家的初衷,是將自己掌握的歷史真相一絲不差地向世人還原,需要絕對的權威,絕對的真相,這是作為一個歷史學者必備的能力與職責。

社會曾批判易中天:“一個社會上講八卦的二三流學者,哪裡來的什麼歷史學家。”在學風方面,中國曆來擁有優良的文化傳統與嚴謹務實之處。一名真正優秀的歷史學家,對於自己的學術成果,必須要做到字字有據,實事求是,切不可滿口空話。

為何說易中天其實是二三流的學者?

結語

到底是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勢,我們不能一概而論。在流量與噱頭為主的年代,眾多如於丹、易中天這樣的二三流學者紅遍半邊天,繼而經不住社會的質疑跌落神壇。或許這便是人們常說的“名人效應”吧。

這些人隨著社會潮流應運而生,幾乎是社會人捧出來的一種追求與風尚。而今看來,若沒有真正的實力與功底,不論如何風光,終究還是經不起社會與時間的考驗。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