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認甲骨文|耐心“引”導 高效“執”行

每週識讀甲骨文,今天給大家講的兩個字是:“執”和“引”,這兩個都有表示某動作狀態的含義,怎麼去理解“執行”和“引導”這樣的意思呢?一起往下看看。

“執”zhí

字形演變:

“官不過侍郎,位不過執戟。”這個“執”字本為會意字。是甲骨文的形體,左邊是類似手銬一類的刑具,右邊是一個面朝左半跪著的人,雙手被手銬鎖住。是金文的形體,與甲骨文相似。是小篆的寫法,左邊的刑具和右邊的人都失去了原形。為楷書的繁體字。為簡化字。

字義解讀:

學認甲骨文|耐心“引”導 高效“執”行

《說文》:“執,捕罪人也。”許慎的說法正確。

“執”字的本義就是“拘捕”、“捉拿”

,如《韓非子?外儲說左下》:“衛君欲執孔子,孔子走,弟子皆逃。”再如《左傳?僖公五年》:“遂襲虞,滅之,執虞公。”大意是:便立即襲擊虞國,把虞國消滅,捉住了虞國的國君。

由“捉拿”又可以引申為“握”

,如《荀子?哀公》:“上車執轡(pèi)。”意思是:上車握住牲口韁繩。

由“握”又能引申為“主持”、“主管”

,所謂“執牢獄者”就是主管牢獄的官,“執政”就是掌握政權的人,如《舊唐書?黃巢傳》:“大詬(gòu)執政。”這是說:(黃巢)大罵掌權的人。

後來,“執”字又引申為“執行”

,在現代漢語中經常出現。

——左民安《細說漢字》

從左民安所說的幾個引申義再發散,“執”還有以下字義:

一、由“握”可引申出保持,持守的意思。

例如:“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禮記?中庸》)再如:“君執大節,精貫白日。”(漢·潘勖《冊魏公九錫文》)

二、表示取得,獲得。

例如:“丈人曰:是皆不足以執信也。試再囊之,吾觀其狀,果困苦否?”(馬中錫《中山狼傳》)

由此又可引申指稱憑證,單據。例如:執憑文帖(有官府印信的公文):執結(具結證明),執證(憑證),回執,收執等。

三、表示操持,從事。

例如:“我稼既同,上入執宮功。”(《詩·豳風·七月》)再如:“御史執法,舉不如儀者。”(《漢書·叔孫通傳》)

“引”yǐn

字形演變:

學認甲骨文|耐心“引”導 高效“執”行

這是“引人人勝”的“引”字,是個指事字。是甲骨文的形體,是一張大弓。弓背上有一小畫作為指示符號,表示是引弓之處。是金文的形體,與甲骨文相類似。是小篆的形體,將原來弓背上的一小畫變為獨立的一豎畫。為楷書的寫法。

字義解讀:

學認甲骨文|耐心“引”導 高效“執”行

有人將“引”字的甲骨文字形解為像一個人挽弓拉弦之形,其實“引”字的甲骨文字形中並不存在人形符號,只是在獨體象形字“弓”字基礎上藉助新增符號來指示其義。

左民安在《細說漢字》中提到,

《說文》:“引,開弓也。”

這是對的,如盧綸《和張僕射塞下曲》:“將軍夜引弓。”開弓使弦滿,相距益長,

因此可引申為“延長”、“長久”之意,

如《詩經·小雅·楚茨》:“子子孫孫,勿替引之。”“替”為“廢”義。這句話的意思是:子孫後代,要永遠保持祭禮。

拉滿弓,不發箭,“引而不發”可以作示範,這就可以引申為“引導”、“帶領”之義,

如《史記·魏公子傳》:“公子引侯生坐上座。”這是說:魏公子引導侯生坐在上座。“引子”一詞是指戲曲的開始部分。中醫的藥引也叫“引子”。

除外,“引”還有表示“舉薦”之意,

如:“兩人相為引重,其遊如父子然。”(《史記·魏其武安侯傳》)

同義的還有“收納、引進”,

如:“五都貨殖,既遷既引。”(《文選?張衡〈西京賦〉》)李善注:“遷謂徙之於彼,引謂納之於此。”

也可表示收斂,退避。

又因為開弓時要向後方拉動弓弦,故可以引申出退避的意思。如:“引次江北”(《資治通鑑》),這裡是退避駐紮在江北的意思。

舊時還用作表長度單位的量詞。

古以十丈為一引。例如:“度者,分、寸、尺、丈、引也……十丈為引。”(《漢書?律曆志上》)

孟子曾說:“君子引而不發,躍如也。”這裡“引”的意思是拉弓,“發”的意思是射箭。即君子教導別人應該如射箭一樣,拉滿了弓,卻不發箭,但箭在弦上,有一觸即發之勢。這是先哲對教學境界的一種理解,也教導著我們啟發式教育。

走進甲骨文,就像走進古人的生活,感受古老年代的獨特文字魅力。今日甲骨文學習到此,下期我們再見。

資料來源於《細說漢字》、求知本末探尋源流微信公眾號。

插圖手繪師:王值

製圖:胡雅瀾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