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謙益講述的徐霞客故事

摘要:

錢謙益《徐霞客傳》有兩處記敘徐霞客與黃道周的交遊。二人深厚的情誼源於他們相似的志趣、性格和學風。徐霞客臨終遣子探望石齋的細節提升了徐霞客的精神境界, 也寄託了作者對黃道周的關切和對時局的擔憂。

錢謙益講述的徐霞客故事

黃道周畫像

錢謙益在崇禎年間以復興歸有光古文之學自任, 《徐霞客傳》是他的散文名篇, 其剪材和立意深得震川敘事文的風神。在《徐霞客傳》中, 錢謙益兩次敘寫徐霞客與黃道周的交遊, 此中可見作者深遠的寄託和深湛的文章功力。

錢謙益與徐霞客有過數次直接接觸和書信往來, 交往不算十分密切, 《徐霞客傳》是應徐霞客從兄徐仲昭的約請而撰寫的。從現存的記敘徐霞客生平的數篇傳記資料來看, 陳函輝《霞客徐先生墓誌銘》和錢謙益《徐霞客傳》對徐霞客生平的描述比較詳細, 錢傳所記與陳志基本相同而細節有所刪削, 二文應該都以徐家提供的徐霞客行狀為基礎剪裁加工而成。從陳、錢二文詳略情形看, 錢謙益除了參考行狀外還可能參考了陳志。陳函輝、錢謙益是晚明古文名家, 陳志和錢傳各有千秋, 從古文藝術性而言, 錢傳的結構更明晰緊湊, 描寫更生動形象, 文學色彩更濃厚。因此, 錢傳的傳播更廣, 影響更大。

《徐霞客傳》記敘徐霞客一生行跡, 描寫徐霞客超越世俗的志趣和奇偉壯麗的遊歷生活, 對徐霞客科學考察的貢獻和《徐霞客遊記》的價值作出高度的評價。文章以事傳人, 評傳結合, 千古遊聖徐霞客的形象躍然紙上。而文中兩處寫到徐霞客與黃道周的交遊, 雖系簡筆, 卻筆力凝重, 包蘊深廣。一處在正文中間:母喪服闋, 益放志遠遊。訪黃石齋於閩, 窮閩山之勝, 皆非閩人所知。登羅浮, 謁曹溪, 歸而追石齋於黃山。往復萬里, 如步武耳。[1] (卷七十一) 陳函輝《霞客徐先生墓誌銘》則以徐仲昭的言說來記述這段經歷:自江上走閩, 訪石齋於墓次; 又為齎手簡抵粵, 登羅浮, 攜山中梅樹歸。次年, 追石齋及於雲陽道上。[2] (補編三) 另一在正文末:餘之識霞客也, 因漳人劉履丁。履丁為餘言: 霞客西歸, 氣息支綴。聞石齋下詔獄, 遣其長子間關往視。三月而返, 具述石齋訟系狀。據床浩嘆, 不食而卒。其為人若此。[1] (卷七十一) 陳函輝《霞客徐先生墓誌銘》則雲:既歸, 不能肅客, 惟置怪石於榻前, 摩挲相對, 不問家事。但語其伯子屺曰: “吾遊遍靈境, 頗有所遇, 已知生寄死歸, 亦思乘化而遊, 當更無所掛礙耳。顧以不得一見諸故交為恨。”遂遣伯子視石齋師於圜扉。伯子歸述近狀。據床長嘆曰: “修短數也。此缺陷界中, 復何問迷陽卻曲?”其彌留數日前, 猶命屺顧餘馬渚, 手作書謂“寒山無忘灶下”。其篤於交情, 湛然不亂復如此。[2] (補編三) 陳、錢二人對徐霞客臨終前的敘述角度各異, 兩段文字所要表達的意蘊也有微妙的不同。

《徐霞客傳》敘寫徐霞客與黃道周的交遊, 並以徐霞客因牽掛黃道周入獄受廷杖收束傳記正文, 前後遙相呼應, 結尾處涵蘊無限, 構成在徐霞客遊歷生涯之外的又一線索。徐霞客與黃道周的交遊是他一生的大關節, 牧齋從總體上把握徐霞客的生平和性格, 頗見深度, 並以簡潔生動, 錯綜呼應的筆墨寫出此徐霞客一生之大關節。

徐霞客於崇禎元年 ( 1628) 四月遊閩, 並拜訪在漳浦北山守墓的黃道周, 黃道周作於崇禎三年 ( 1630) 的《七言古一首贈徐霞客》詩序回憶他們初次見面的情形: “感念昔日萬里造膝, 今復依然, 得陳宿諾, 為之道故, 不覺盈篇。”[2] (補編二) 黃道周為徐霞客寫信介紹他去拜訪在廣東羅浮山的同年鄭鄤。黃道周服闋後自漳赴京途中路過常州, 也曾向鄭鄤稱讚徐霞客超越世俗的個性風采。崇禎三年二月徐霞客訪鄭鄤於常州, 聽此訊息後, 駕著一葉扁舟追趕石齋, 終於丹陽見面。黃道周深為霞客的情誼感動, 與霞客飲酒賦詩, 並作《七言古一首贈徐霞客》, 文震孟跋雲: “文不加點, 沉鬱激壯, 遂成絕調, 蓋以奇人遇奇人, 當奇境而成奇文, 固宜也。”[2] (補編二) 兩年半後, 崇禎五年 ( 1632) 七月半徐霞客與自京城免職回鄉的黃道周泛舟於太湖洞庭山畔, 以“孤雲獨自閒”為韻, 各作五律五首, 黃為書帖。崇禎六年 ( 1633) 秋, 徐霞客三赴漳州, 並訪黃道周於鄴山蓬萊峽, 見面後又南下廣東, 黃道周似乎有某種預感, 心中不捨, 坐轎追趕霞客百里, 在東山島附近再次相聚, 黃道周作有《分鬮十六韻》、《七言絕句十首》、《五言古風四首》。這是他們最後一次晤面。

徐霞客的志趣性格及行事與晚明時期一般走科舉之路計程車人不同, 陳繼儒說他“高瞰一世, 未嘗安人眉睫間”。[2] (補編二) 在徐霞客一生眾多的師友中, 他與黃道周最為投契, “蓋君知交遍天下, 與石齋尤投契”[3], 頗能說明這一點。徐霞客崇禎元年在漳浦北山拜訪黃道周後, 就為石齋的學問風骨所傾倒, 返回江南後即向朋友稱讚黃道周。張大復《梅花草堂筆談》之《黃翰林》雲: “江上徐振之與其兄長卿過草堂, 請作《小香山梅花堂記》, 援而止之, 不可, 期以十日再過, 又風厲不得泊。兩年隔截, 覺振之面上煙霞如昨, 而意思倜儻倍蓰。曩時其述東閩黃翰林道周事, 使人神聳。玉堂金馬之客, 自閟巖岫, 讀書味道, 不復與世相關, 猶是男子行徑。獨其魚軒沉寂, 欲令東漢王霸婦, 不免漏洩春光矣, 奇哉! ”[4] (卷十三) 據徐霞客《遊桃花澗》詩前小序, 徐霞客於崇禎三年春天來蘇州靈巖其族兄徐應震之小香山梅花堂, 《梅花草堂筆談》是張大復的日記體筆記, 此則《黃翰林》當作於崇禎三年春季, 徐霞客與黃道周丹陽晤面之後。從文中可知張大復與徐霞客分別兩年, 則上次聚會的時間當在崇禎元年, 徐霞客從漳州回到江南, 即向張大復講述黃道周的事蹟。黃道周天啟二年 ( 1622) 考中進士, 選庶吉士, 天啟四年 ( 1624) 授翰林院編修, 參加修纂《神宗實錄》。天啟五年 ( 1625) 返漳浦, 結廬北山父親墓側, 讀書治學, 崇禎元年仍在北山為母守制。徐霞客對黃道周隱居讀書, 不汲汲於功名利祿的品格深表敬仰。徐霞客還向朋友講述黃道周夫人蔡玉卿的品格, 張大覆文中所云“魚軒沉寂”, 應指黃道周繼室蔡玉卿, 天啟三年 ( 1623) 石齋原配林氏在赴京途中病逝, 天啟六年 ( 1626) 春又續娶蔡氏。蔡玉卿嫻於書史, 不慕名利, 支援黃道周守墓讀書, 故張大復以東漢王霸之妻擬之。徐霞客崇禎元年至漳浦訪黃道周, 並無直接文獻記載, 除了徐霞客的《閩遊日記》和黃道周的《七言古一首贈徐霞客》可推知外, 張大復此則記述從第三方提供了有力的佐證。

此後隨著徐霞客與黃道周多次聚會, 徐霞客對黃道周的欽敬崇拜之情越發深厚。他在遠遊西南途中, 仍經常與人談起黃道周, 並時時關心黃道周的出處訊息。崇禎十二年 ( 1639) 二月初八, 其《滇遊日記》雲: “先是, 木公與餘面論天下人物, 餘謂: ‘至人惟一石齋。其字畫為館閣第一, 文章為國朝第一, 人品為海宇第一, 其學問直接周、孔, 為古今第一。然其人不易見, 亦不易求’。”[2] (滇遊日記七) 由此可見黃道周在徐霞客心目中的地位, 四海疆域之廣大, 古今時光之悠遠, 黃道周是極少數可與聖賢比肩的人物。六月初九日, 徐霞客又記: “是日始聞黃石翁去年七月召對大廷, 與皇上面折廷諍, 後遂削江西郡幕。項水心以受書帕, 亦降幕。劉同升、趙士春亦以上疏降幕。”[2] (滇遊日記七) 此時徐霞客雖遠在雲南麗江, 他對朝政和黃道周的出處仍十分關心, 黃道周的政治遭際關係著明王朝的盛衰安危。所以從雲南返回江陰臥病在床時特遣長子徐屺到北京探視黃道周, 聽說黃石齋受廷杖的慘狀, 據床嘆息, 不食而逝。徐霞客帶著對黃道周的痛惜和國家命運的擔憂離開了人世。

黃道周也十分欣賞徐霞客不同流俗的志趣和豪邁堅忍的性格, 崇禎三年北上赴京, 路過常州時即向其同年鄭鄤提起徐霞客, “石齋過毗陵, 為餘言霞客之奇, 徙步三千里, 訪之墓下, 當事者假一郵符, 卻弗納。”[2] (補編二) 黃道周《七言古一首贈徐霞客》雲: “天下畸人癖愛山, 負璫瀉汗煮白石。”[2] (補編二) 黃道周在北京刑部獄中讀到徐屺帶來的《徐霞客遊記》手稿四冊, 異常高興, 其《讀遊記知名山幽勝無奇不有不覺手舞足蹈欣賞無已》詩云: “江陰霞客本飛仙, 謫降塵寰數十年。”[2] (補編二) 他在獄中答徐霞客信說: “霞客兄翱翔以來, 俯視吾輩, 直雞鶩之在庖俎矣! ”[2] (補編二) 黃道周因涉足國事而身陷縲紲, 而徐霞客生活在自己超拔的志趣之中, 自塵世視之, 猶如仙界。黃道周十分珍視他與徐霞客的情誼, 崇禎十五年 ( 1642) 四月八日, 赴戌途中遣使祭奠徐霞客, 他給徐屺的信中說: “縉紳傾蓋白頭者多矣, 要於皭然物表, 死生不易, 割肝相示者, 獨有尊公。”[2] (補編二) 表明他和徐霞客的情誼超越世俗, 真摯久遠。這是兩個奇特而偉大的靈魂的相互欣賞, 相互理解。

黃道周是明末大儒, 他耿介的風骨、淵深的學問及詩文書畫的精深造詣使許多才俊傾倒折服, 他的弟子中有不少是明末清初著名的遺民學者或詩文作家, 如方以智、陳子龍、錢澄之、張履祥、李世熊等。而徐霞客與黃道周的相契, 源於二人相似的志趣、性格和學風。黃道周成長於東南沿海銅山島, 其性格、學風均與其時江南士人迥異。他為人“孝謹風節高天下, 而嚴冷剛方, 不諧流俗”, [5]生平“淡泊廉靜, 不事鮮好”。[6] (卷三七) 方苞《石齋黃公逸事》以生動的文筆描繪黃道周堅拒秦淮名妓顧媚誘惑的場景, 雖非實事, 卻反映了他對江南名士縱情聲色的批評。[7] ( P75 -77) 黃道周在少年時代即不為科舉之學所囿, “年十四, 慨然有四方之志, 不肯治舉子業”, [5]他博覽群書, 學術領域寬廣, 涉及天文、歷算等專精之學, 他的帶有神秘色彩的《易》學造詣在當時也堪稱獨步。黃道周愛好文藝, 擅長騷賦文章, 又是明末書法大家。而晚明江南士人喜好奢華享樂, 追逐科名, 復社文人的言行最具代表性。徐霞客在江南士人中也算是一個異類, 吳國華《徐霞客壙志銘》說他“生有奇癖, ……磊落英奇, 目空萬卷。少應試不得志, 即肆志言覽, 盡發先世藏書, 並鬻未見書, 縑緗充棟, 叩如探囊, 稱博雅君子, 人能言之矣。”[2] (補編三) 他們均不為時風所限, 知識淵博, 有獨到的學術造詣。徐霞客一生以遊覽山川、考察地形地貌為性命。黃道周也酷愛山水, 並有較好的耐力, 談遷《黃石齋先生遺事》說他“遇山水, 策杖日數十里, 不告骪”[8] (紀文) 。他一生在漳浦和北京的往返途中多次遊覽各地山川, 寫下了大量的山水詩和遊記, 就義前還寫下《告辭十八翁詩》, 所辭者乃他遊覽過並喜愛的名山。黃道周年青時受漳州學者鄭懷魁啟發, 研究天象十分注重實測精神。[9] ( P70) 崇禎五年 ( 1632) 五月初四為夏至, 黃道周於五月三日至五日在南京元代郭子儀建立的觀象臺測量日晷, 詳細記錄日晷的長度資料。他透過實際測量資料發現《大統歷》所說不確。黃道周的實測精神對徐霞客的地理考察影響甚大, 他透過實地考察找到長江正源, 對岩溶地貌作系統分類、定名和形態描述等。他們突破中國傳統學術研究注重文獻和體悟的方法, 開啟了現代科學的曙光。徐霞客遊記文筆借鑑了石齋遊記的一些特徵, 如對景物描寫的詳實精確, 語言的樸實生動等, 與晚明流行的遊記文風不同。

《徐霞客傳》當作於崇禎十五年徐霞客卜葬後, 這一年黃道周赴戌途中在大滌書院講學, 在南京與眾門人往還。崇禎皇帝於八月二十五日已降諭, 令黃道周免戌還職。在氣氛相對鬆動之下, 錢謙益記敘徐霞客與黃道周的交遊也含蓄地表達了自己的政治情懷。

徐霞客一生布衣, 未入仕途, 卻與當時清流有很深的關係, 死於閹黨之手的東林黨人繆昌期是他的姻親, 復社領袖張溥是他的友人。崇禎十三年黃道周被逮繫廷杖牽動了全國士人的關注, 石齋的遭際可以說是當時政壇的晴雨表。這一年七月, 陳子龍自北京南行赴任紹興府推官, 在邵伯驛遇被逮北上的黃道周, 他在其自著年譜中記雲: “七月, 南還, 遇石齋師於邵伯驛, 詢京師近事, 緹帥促行頗迫, 須臾別去。師意甚慷慨, 而予不勝欷歔矣。”[10] (年譜捲上) 復社領袖張溥欲全力營救黃道周, 並因此抑鬱而死。錢謙益此時也密切注視黃道周的命運, 並與黃道周有詩函往來, 作有《九月望日得石齋館丈午日見懷詩次韻卻寄》四首等。其《短歌送林銓之吳門》詩末雲: “昨夜郵中傳片紙, 清漳孤臣幸不死。君聞此言揮手別, 一笑眉間黃色起。”[1] (卷二十) 得知石齋未於廷杖下斃命, 欣喜之情溢於詩句。作於崇禎十五年的《黃長公七十壽歌石齋詹事之兄也》回憶這一驚心動魄的事件: “君不見清漳孤臣逮繫時, 轟雷掣電相奔隨。北寺紛傳葦笥籍, 石工待琢端禮碑。又不見聖人一朝解羅網, 大辟虞門掃漢黨。白鶴驚看華表還, 金雞喜見綸竿上。”[1] (卷二十) 《送塗德公秀才戌辰州兼簡石齋館丈》尾聯雲: “太息輟耕何所道, 炷香稽首頌王明。”[1] (卷二十) 許多難以明說的感慨和怨悱均蘊涵於看似頌揚皇帝聖明的詩句之中。

從上文的論述可以看出, 與黃道周的交遊是徐霞客一生的大關節, 透過劉履丁的介紹, 牧齋應比較瞭解徐霞客與黃道周交遊的情況。在《徐霞客傳》中, 除了黃道周之外, 徐霞客的友人僅提到陳函輝。從陳函輝《霞客徐先生墓誌銘》可知, 黃道周和陳函輝是徐霞客臨終前念念不忘的摯友。陳函輝記其遣子探望石齋和寫信給自己兩事, 主要表現徐霞客臨終前“篤於交情, 湛然不亂”的境界。錢謙益在寫作《徐霞客傳》時, 只記敘了徐霞客遣子探望石齋事, 以之收束傳記正文, 這樣的剪材包含了深厚的意蘊, 錢謙益意在揭示徐霞客的風骨和節操。這一細節畫龍點睛, 為徐霞客的形象畫上厚重的最後一筆, 提升深化了徐霞客的精神境界, 同時也寄託自己對石齋的關切和對時局的擔憂。這個細節以黃道周弟子劉履丁的轉述來敘寫, 增加了文筆的變化。整篇文章脈絡清晰, 文氣流動, 餘韻悠長, 繼承了歸有光記敘文收束之法。

關鍵詞:

《徐霞客傳》; 黃道周; 錢謙益;

參考文獻:

[1]錢謙益。初學集[M]。錢謙益。錢牧齋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3。

[2]徐宏祖。徐霞客遊記[M]。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8。

[3]梧塍徐氏宗譜。高士霞客公傳[A]。薛仲良。徐霞客家集[M]。北京:新華出版社, 2007。

[4] 張大復。梅花草堂筆談[M]。《四庫存目叢書》本。

[5] 蔡世遠。黃道周傳[A]。蔡世遠。二希堂文集[C]。漳州市蔡新研究會影印閩漳多藝齋刊本, 2008。

[6] 張岱。石匱書後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8。

[7]張則桐。方苞《石齋黃公逸事》疏證[J]。北京:中國典籍與文化, 2011 (2) 。

[8]談遷。北遊錄[M]。北京:中華書局, 1997。

[9]侯真平。黃道周紀年著述書畫考[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1994。

[10] 陳子龍。陳忠裕全集[M]。《傳世藏書》本。

作者簡介:

錢謙益講述的徐霞客故事

張則桐,1970年生,江蘇新沂人,文學博士,現為閩南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散文、茶文化與文學的教學和研究,著有《張岱探稿》《明末清初散文探微》《明清散文選讀》《茶經》(註解)等著作。

錢謙益講述的徐霞客故事

徐霞客畫像

錢謙益講述的徐霞客故事

《徐霞客傳》

錢謙益講述的徐霞客故事

錢謙益

徐霞客者,名弘祖,江陰梧塍里人也。高祖經,與唐寅同舉,除名。寅嘗以倪雲林畫卷償博進三千,手跡猶在其家。霞客生里社,奇情鬱然,玄對山水,力耕奉母。踐更繇役,蹙蹙如籠鳥之觸隅,每思颺去。年三十,母遣之出遊。每歲三時出遊,秋冬覲省,以為常。東南佳山水,如東西洞庭、陽羨、京口、金陵、吳興、武林、浙西徑山、天目、浙東五洩、四明、天台、雁宕、南海落迦,皆几案衣帶間物耳。有再三至,有數至,無僅一至者。

其行也,從一奴或一僧、一仗、一幞被,不治裝,不裹糧;能忍飢數日,能遇食即飽,能徒步走數百里,凌絕壁,冒叢箐,扳援下上,懸度綆汲,捷如青猿,健如黃犢;以崟巖這床蓆,以溪澗為飲沐,以山魅、木客、王孫、貜父為伴侶,儚儚粥粥,口不能道;時與之論山經,辨水脈,搜討形勝,則劃然心開。居平未嘗鞶帨為古文辭,行遊約數百里,就破壁枯樹,燃松拾穗,走筆為記,如甲乙之簿,如丹青之畫,雖才筆之士,無以加也。

遊臺、宕還,過陳木叔小寒山,木叔問:“曾造雁山絕頂否?”霞客唯唯。質明已失其所在,十日而返。曰:“吾取間道,捫蘿上龍湫,三十里,有宕焉,雁所家也。扳絕磴上十數里,正德間白雲、雲外兩僧團瓢尚在。覆上二十餘裡,其顛罡風逼人,有麋鹿數百群,圍繞而宿。三宿而始下。”其與人爭奇逐勝,欲賭身命,皆此類也。已而遊黃山、白嶽、九華、匡廬;入閩。登武夷,泛九鯉湖;入楚,謁玄嶽;北遊齊、魯、燕、冀、嵩、雒;上華山,下青柯枰,心動趣歸,則其母正屬疾,齧指相望也。

母喪服闋,益放志遠遊。訪黃石齋於閩,窮閩山之勝,皆非閩人所知。登羅浮,謁曹溪,歸而追及石齋於雲陽。往復萬里,如步武耳。繇終南揹走峨眉,從野人採藥,棲宿巖穴中,八日不火食,抵峨眉,屬奢酋阻兵,乃返。隻身戴釜,訪恆山於塞外,盡歷九邊厄塞。歸,過餘山中,劇談四遊四極,九州九府,經緯分合,歷歷如指掌。謂昔人志星官輿地,多承襲傅會;江河二經,山川兩戒,自紀載來,多囿於中國一隅。欲為崑崙海外之遊,窮流沙而後返。小舟如葉,大雨淋溼,要之登陸,不肯,曰:“譬如澗泉暴注,撞擊肩背,良足快耳!”

丙子九月,辭家西邁。僧靜聞願登雞足禮迦葉,請從焉。遇盜於湘江,靜聞被創病死,函其骨,負之以行。泛洞庭,上衡嶽,窮七十二峰。再登峨眉,北抵岷山,極於松潘。又南過大渡河,至黎、雅,登瓦屋、曬經諸山。復尋金沙江,極於犛牛徼外。由金沙南泛瀾滄,由瀾滄北尋盤江,大約在西南諸夷境,而貴竹、滇南之觀亦幾盡矣。過麗江,憩點蒼、雞足。瘞靜聞骨於迦葉道場,從宿願也。

由雞足而西,出玉門關數千裡,至崑崙山,窮星宿海,去中夏三萬四千三百里。登半山,風吹衣欲墮,望見方外黃金寶塔。又數千裡,至西番,參大寶法王。鳴沙以外,鹹稱胡國,如迷盧、阿耨諸名,由旬不能悉。《西域志》稱沙河阻遠,望人馬積骨為標識,鬼魅熱風,無得免者,玄奘法師受諸磨折,具載本傳。霞客信宿往返,如適莽蒼。還至峨眉山下,託估客附所得奇樹虯根以歸。並以《溯江紀源》一篇寓餘,言《禹貢》岷山導江,乃氾濫中國之始,非發源也。中國入河之水為省五,入江之水為省十一,計其吐納,江倍於河,按其發源,河自崑崙之北,江亦自崑崙之南,非江源短而河源長也。又辨三龍大勢,北龍夾河之北,南龍抱江之南,中龍中界之,特短;北龍只南向半支入中國,惟南龍磅薄半宇內,其脈亦發於崑崙,與金沙江相併南出,環滇池以達五嶺。龍長則源脈亦長,江之所以大於河也。其書數萬言,皆訂補桑《經》酈《注》及漢、宋諸儒疏解《禹貢》所未及,餘撮其大略如此。

霞客還滇南,足不良行,修《雞足山志》,三月而畢。麗江木太守偫餱糧,具筍輿以歸。病甚,語問疾者曰:“張騫鑿空,未睹崑崙;唐玄奘、元耶律楚材銜人主之命,乃得西遊。吾以老布衣,孤筇雙屨,窮河沙,上崑崙,歷西域,題名絕國,與三人而為四,死不恨矣。”餘之識霞客也,因漳人劉履丁。履丁為餘言:“霞客西歸,氣息支綴,聞石齋下詔獄,遣其長子間關往視,三月而反,具述石齋頌繫狀,據床浩嘆,不食而卒。”其為人若此。

梧下先生曰:“昔柳公權記三峰事,有王玄衝者,訪南坡僧義海,約登蓮花峰,某日屆山趾,計五千仞為一旬之程,既上,煹煙為信”。海如期宿桃林,平曉,嶽色清明,佇立數息,有白煙一道起三峰之頂。歸二旬而玄衝至,取玉井蓮落葉數瓣,及池邊鐵船寸許遺海,負笈而去。玄衝初至,海渭之曰:“茲山削成,自非馭風憑雲,無有去理。”玄衝曰:“賢人勿謂天不可登,但慮無其志爾。”霞客不欲以張騫諸人自命,以玄衝擬之,併為三清之奇士,殆庶幾乎?霞客紀遊之書,高可隱几。餘屬其從兄仲昭讎勘而豔情之,當為古今遊記之最。霞客死時年五十有六。西遊歸以庚辰六月,卒以辛巳正月,葬江陰之馬灣。亦履丁雲。

論文原標題:錢謙益《徐霞客傳》探微——兼談徐霞客與黃道周的交遊

錢謙益講述的徐霞客故事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