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說漢字究竟有多兒戲

曾在微信群裡看到一段文字,大意是說,將“美”字拆開,就可以得到一個正著“ ”和一個倒著的“ ”,也就是說美字從上到下都是錢。作者據此得出結論:“就是從上到下你錢到位了,你就美了”。末了還不忘感嘆,“中國的文字真是博大精深。”

戲說漢字究竟有多兒戲

中國文字確實博大精深,但如此個“博大精深”法兒,卻從來就沒聽說過。如果讓當初造字的老祖宗聽到這番高論,估計能氣得從墓裡跳起來揍死這位作者。“美”字在甲骨文中就已經存在了,如果它表示的兩個“ ”,那麼造出“美”字的古人,就只能是穿越回去的現代人了,再不就得是前知四千年,後知四千年的神仙,諸葛亮在他面前都只能算文盲。

一般認為:甲骨文的“美”字描畫的是“頭戴羽毛飾品的人”的形象。當時的人很可能認為頭上戴著飾品的人很美,或者說戴上飾品是表現美的一種方式。

戲說漢字究竟有多兒戲

到後來“美”字的字形出現變化,上部的花草形象在書寫傳承中逐漸變成了金文中類似羊角的形象,並在篆文階段,最終變成了“羊”字。因此,許慎在《說文解字》中直接將“美”拆解為上羊下大,認為“美,甘也。從羊、從大。”並解釋說,美,是味道好的意思,取“羊大”的形象,是會義字,羊是六畜中主要提供肉食的。“美”和“善”的意思相同。

許慎的解讀一直到現在仍是對“美”字字形的主要解釋。雖然從古文字研究角度看,《說文解字》對“美”的解讀與“美”的本來形象相去甚遠,但許慎對“美”的解讀與甲骨文的“美”有共同之處:兩者所描述的都是能給人幸福感、愉悅感的形象。換句話說,“美”字無論字形還是字意,都在向人傳達一種美好的、積極的訊號。

然而,上邊的歪解卻透過將“美”字肢解,直接把“美”字等同於錢,並強調有錢就美。有了錢是不是就一定美,我們暫且不論。但能將“美”字拆成兩個“ ”的人,早已經被牢牢地捆進了錢眼裡,卻是可以肯定的。正像蘇東坡與佛印的故事裡說的那樣,心裡裝著什麼,看外界就都像什麼。

站在文字學的角度,拜金者如此解讀本不值一駁,然而令人痛心的是,這種歪解卻在快速而廣泛地傳播,甚至一些電視臺還有專門的節目來鼓勵這類歪解、戲說,以吸引觀眾。長此下去,誰又能保證此類歪解不被廣大群眾誤當成正解,從而也一個個鑽進錢眼裡,到那時,自然之“美”,心靈之“美”又該向什麼地方安放呢?如果所有的“美”都與錢等價,那麼我們的社會里,還有什麼是不能買賣的?一個什麼都可以用錢衡量,用錢買賣的社會,還有誰能拯救呢?

誠然,伴隨著社會文化發展,字的用法與意思會發生一些變化,但我們不能因為這種演變,就無視漢字所承載的思想與文化,就丟掉對歷史和文明的敬畏之心。如果放任這種將“美”字低俗化成錢的做法,那麼以後是不是還會有更多更低俗的解讀呢?如果那樣,我們的語言,我們的文化,又該往何處去呢?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