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躬老師|韓詩解析之四十四:《豹隱龍飛》

退躬老師|韓詩解析之四十四:《豹隱龍飛》

退躬講述

張宗政錄音

離東、離濤整理

塗繼成:號退躬,生於1953年9月9日。少讀古藉,師承唯識一脈。隨韓文畦修學世間行。平生依實業文化立身,文思廣涉儒釋道科哲五學。曾於1997年率先在國內發行國學掛曆達19年,近三十年在川內外公益教學中華傳統學術課題。文稿近六百萬字。

曾與許廣清先生共同主編《韓文畦文化思想存稿》,自己的文化觀點有“正慧”、“共生慧”等。多年來在川內外公益開講國學學術講座,深獲聽眾好評。

第四十四首《豹隱龍飛》

豹隱龍飛跡有殊,

世升世降豈關吾。

無緣兼善惟安己,

養志丘園德不孤。

這首詩,讀者聽來有一種深沉的歷史沉痛,而作者寫來,則境況應然。韓老寫這首詩,是在飽經滄桑,歷經磨難而且身心垂危的時候,以一個滄桑老人瀟灑安詳的心態寫出的這首詩。下面分句進入詩境體會。第一句:

豹隱龍飛跡有殊。

這是將《易經》乾卦的繫辭、彖辭和象辭綜合研讀後,對宇宙變遷,人世滄桑的一份高度概括。豹隱龍飛,指藏龍臥虎或“百年豹隱草木深”的喻象,這句詩是一現代詩人經常形容辛亥前後人世滄桑的名句。當時,新舊文化衝突、東、西方文化碰撞,大量仁人志士既苦其報國無門,又有不少草澤英雄一夜騰飛。在那滄桑國事之中,無數熱血男兒,無數的無辜生命在那裡面亂爭亂擁如滄海橫流……。天下之亂啊,正如郭沫若說的那句“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而韓老他們那批仁人志士和親朋好友,也都在這過程中走進走出,大浪淘沙,他是倖存者。他說的“跡有殊”,是在混亂百年紛爭中所透視出來的一份因果。跡有殊這個“跡”字就是因果,“殊”字就是差別。即各有因果莫羨人,因為世上人各有來因。無論是升還是降,是顯還是隱,是達還是窮,是富還是貴,你都不要認為在這個混戰中完全可以憑人力或物力,或可以憑他力來定奪。其狀是:渾渾噩噩上去了,渾渾噩噩下來了,自己糊里糊塗在戰爭中該怎麼生生滅滅就怎麼生生滅滅。韓老不這樣看,他認為“跡有殊”,殊,就是特殊。豹隱下來了,龍飛上去了,就表示一個顯達,一個隱窮,這個痕跡裡面的差別,既有他們多世的因果,也有當世查不清,理不完的相互作用的因果。總之無論升還是降,窮還是達,都是有各自因果關係的。雖然千差萬別、混亂不堪。但你要認真從天網、天眼這個角度查,都是查得清的。只是任何人都沒有這種功夫,也沒必要去把這個因緣查清楚而已。而對常人,對一般的糊塗人而言,這就是混亂,認為永遠都是憑運氣,都是憑機會,永遠都憑一種忙碌混沌在其中來對待。韓老他不同,他不這樣看。所以第一句就表達了這樣一份智見背景。豹隱龍飛跡有殊啊!第二句:

世升世降豈關吾。

這世道昇平了,這世道又衰微了。世道昇平稱世升,世道衰微稱世降。世升世降這個在邵雍的《皇極經世》中,就專講歷史興衰。在興衰中有迴圈,在迴圈中有各種變幻。但是有一個總的套路,這就是每況愈下。邵雍的《皇極經世》談歷史興衰、每況愈下的基本環節就是皇帝王霸。先是三皇然後是五帝,五帝過了以後就是王,周文王、周武王,最後進入春秋戰國,那就是春秋五霸,戰國七雄。然後帝制,虎狼之國秦朝統一了六國後,實行的是虎狼之制。最後兩漢沿襲大統一,到魏晉又亂,到隋唐又大統一。一直到北宋邵雍手上,他看到的歷史是一步一步倒退。這種倒退的標準就是離道越來越遠,離自然越來越隔離,離人性的良知,離人性的善根是越來越遙遠。所以在邵雍的《皇極經世》中就長期說每況愈下啊!韓老在堪輿星佔,卦陣卜祘,諸子百家,陰陽五行等種種的修為中他都是比較練達的,他不僅僅是儒釋道,他還把諸子百家各種策論,各種縱橫術、帝王術、捭闔術那都是瞭解的。所以他在這裡用世升世降兩個字就把百家紛爭、軍閥混戰、黨派流離以及各種主義的衝突給我們概括了。概括以後用了三個字來表示自己對這個問題的態度,這三個字就是“豈關吾”。所謂豈關吾就是已經與我不相關了。這個韓老在他的文摘中曾經把中國學術應用於世道,概括為十個派別。哪十個?第一個,順世學派;第二個,用世學派;第三個,安世學派;第四個,超世學派;第五個,隱世學派;第六個,憤世學派;第七個,嘲世學派;第八個,容世學派;第九個刺世學派;第十個命世學派。總之這十個學派就把中國學術的各種角度,各種立場說完了。而他在第二句的後三個字中用豈關吾,就說明他已經選擇了一個學派,這個學派就叫超世學派。就是你世升也好,世降也好跟我都沒有關係了,我已超然世外了。大概他用的就是一個隱世的學派,或超世學派這樣的角度。這是第二句裡面的智慧密碼。

第三句:無緣兼善惟安己。

這是用的儒家這份本懷,儒家在孟子時候就說了影響千古的兩句話:達則兼善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韓老在這裡用了孟子的情懷,無緣兼善。就是我一生飽學,而且矢志篤行,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我已經終其一生的努力,而且在滄桑變幻中,我也曾經涉身波浪,踏浪乘風,但是卻無緣兼善天下。不管我怎麼努力,最後我被時代的大浪拍打在沙灘邊。我沒有緣分再去為天下操心了。所以無緣兼善啊!那麼剩下的唯一任務是什麼?惟安己。所謂安己就是安身立命,修養自己,那麼怎麼安身立命呢?怎麼修養自己呢?

第四句:養志丘園德不孤。

這個養志,就是修養自己的這份心志。這個心志是什麼呢?縱觀韓老一生的修為,主要是以諸子百家中的法學作為根性,儒學作為基礎,道學作為綱領,最後以佛學作為他的靈魂。韓老的整個學問內涵、構架基本上就是這樣,是這樣一個學術、學問、知識、經驗所形成的智慧作為他的內涵。那麼立下的志向是什麼呢?那就是大道。所謂志者志於道也,志於修道、悟道、得道,最後行道。這就是韓老的學術智慧最終形成的志向。他曾經在很多詩語中都說過,比如“齊賢躋聖見初功”這一類似的就是立志做聖賢,立志通天地之大道,這是韓老一生的真正志向。那麼他在這裡說養志就是養的志於大道的志,齊賢躋聖的志,徹悟大道的志,志於聖賢,志於道,就是他的道。所以養志就是我到這個地方來培養自己的道場,來形成自己的道性,最後在這裡得到自己的道心,這個就是養志。養志在哪裡呢?在丘園。丘園一般都是古代隱士所居住的地方,在所謂小小的山崗啊,所謂的靈臺啊,所謂的田園山野的野邨啊。總之是一個風景優美、自然清新、人煙稀少的地方,搭一個草屋,修一棚竹林,隱居在此,這就叫丘園。所以養志丘園啊!最後德不孤。這是《論語》中的一句話,《論語》中說“德不孤,必有鄰”。我養志丘園,得的這份道,得什麼?得天地之真性,得人間之真情。有真性真情,有自然萬物與百姓炊煙渾然一體,我當然沒有孤獨之感了。

這就是韓老在這首詩中所要體現的文心和慧才。

諸供養中 法供養最

分享轉發 自利利他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