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翡翠老坑新坑的那些騙局,其實就在我們身邊

至於老坑翡翠,大家就一定見得多了,但說句老實話,一般都是在商品標籤和商品說明上見到的。說起來也奇怪,那些新坑的翡翠怎麼在中國的市面上就沒有呢?!是不是都銷到國外去了?

關於翡翠老坑新坑的那些騙局,其實就在我們身邊

其實它就在我們身邊!但怎樣界定是否老坑翡翠呢?

說來話長!世界著名優質翡翠礦床位於緬甸北部烏尤河(親敦江支流)流域,從十三世紀(也許還早)就開始在這一帶開採沖積砂礦和冰川砂礦,直到十八世紀才發現原生翡翠礦床,原生翡翠礦產於前寒武紀地層中呈由北向東延伸的蛇紋石化橄欖岩體內,主要產地是度冒、緬冒、潘冒和南奈冒。

關於翡翠老坑新坑的那些騙局,其實就在我們身邊

這四個礦區是由彼此相距很近的脈狀、透鏡狀、巖株狀翡翠礦體組成長而厚的同一礦帶,沿走向長近1—2.5 公里。

含翡翠的脈體呈環帶狀構造,脈體中心部分是硬玉單礦物翡翠巖,向脈壁方向漸變為鈉長石一‘翡翠巖帶,鈉長巖帶和鹼性角閃巖帶。翡翠巖一般厚2.5— 3米,主要由白色硬玉組成。這種翡翠是一種緻密(極細粒至中粒)的硬玉顆粒集合體,它的外貌很象白色砂糖狀大理石(仔細觀察具變班晶交織結構)。有的地方在白“地”上雜亂地分佈有各種顏色(深綠、蘋果綠、黃綠、藕粉色)的斑點和條帶,有時在同一塊裴翠巖中幾種顏色恰到好處地融和搭配在一起。

這幾個礦區被發現時,礦脈中的部分礦石在露天裸露的時間已經非常的久了。由於當地的帶酸性的地下水和雨水的長期浸泡和侵蝕,當地的翡翠礦石變得質地更加細密(因為那些質 地粗松的礦石已經被風化和腐蝕掉了)在經過加工後顯現出非常好的通透度,這些礦區產出的翡翠就被行內人士稱作“老坑”料。

關於翡翠老坑新坑的那些騙局,其實就在我們身邊

所謂“新坑”,也就是指那些翡翠礦脈形成時間較晚一些的,遠離上述的那條礦脈的坑口。由於年紀較輕,露天形成時間也不夠,所以大多質地粗松,水頭短少,也有 人將山料翡翠礦石也歸納進來,但其實大多數“新坑”翡翠礦石是從幾十米深的坑井裡掏出來的!最有代表性的當屬被行內人士稱作“83坑”的翡翠礦脈。因其被發現得較晚(1983年),加之產量頗巨,目前用來做翡翠飾品的原料,主要來自那個礦區。而真正老坑礦床由於幾代人的開挖,已經資源殆盡了。

關於翡翠老坑新坑的那些騙局,其實就在我們身邊

凡老坑礦料一般都質地緊密,密度一般都能達到3。20(由於礦物生成過程中產生交帶現象,故融合進的礦物含量也有不同,會產生不同密度的翡翠礦巖,但平 均密度應不低於3。20/cm2),而新坑礦料可能在生成時沒有那麼高的溫度和壓力,結果就是大都質地粗松,其中雖有質地較為細密的,看似水頭不錯的品種但普遍密度都達不到3。2這個界限。

由於其質地粗松,有的就像冬瓜瓤,有的還像是糠蘿蔔,它們的底色多以乳白、灰白、淺綠為主,礦石看起來好像是粗鹽粒壓在了一起,底色中常常散佈著綠色,暗綠色,墨綠色。顏色的造型一般呈現出雲朵狀、浸染狀、脈狀、團塊狀,分散凌亂好似飄花。的確難登大雅之堂,但棄置也的確可惜!從而應運而生出了一隻將其最佳化改良的浩蕩產業大軍。

關於翡翠老坑新坑的那些騙局,其實就在我們身邊

現在市場上所有的底子細膩,水頭好的翡翠,都叫老坑了。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