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文獻中的火把節

史料文獻中的火把節

1

火把節亦稱星迴節。五代時蜀國《玉溪編事·震旦》記載:唐時南詔以十二月十六日為星迴節,是日遊於避風臺,命清平官賦詩。“星迴”一詞,《禮記·月令·季冬之月》上有記載:“是月也,日窮於次,月窮於紀,星迴於天,數將幾終。歲且更始。”孔穎達解釋說:“謂二十八宿隨天而行,每日雖周天一匝,早晚不同,至於此月,復其故處,與去年季冬早晚相似,故云星迴於天。”

史料文獻中的火把節

2

《祿勸縣誌》載:“六月二十四日為火把節,亦謂星迴節,夷人以此為度歲之日,猶漢人之星迴於天除夕也。會飲至旬餘不息,猶漢人之春宴相聚也。”

史料文獻中的火把節

3

《路南州志》記載:“六月二十四日夜,束薪為燎,以腥肉為牲,互相饋贈,謂之星迴節,俗稱火把節”。是中國西南彝族人民心中最為隆重和盛大的民族傳統節日,類似於漢族的春節,至今已傳承了2000多年,完整的記載始見於元代李京的《雲南志略》:“六月二十四日通夕以高竿縛火炬照明”。

史料文獻中的火把節

4

陸次雲在《峒溪縣誌》中說“六月二十四日為年”。納西族也說“冬季春節為大,夏季火把節為大”。這些記載,表明火把節不僅與中國古代的星迴節有關,而且與古代雲南少數民族過年有關,是遠古時代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

史料文獻中的火把節

5

1889年,法國傳教士保祿。維亞爾在其有關石林彝族風情的《彝族人的一場競技》一文中,以親歷者的眼光,記述了火把節的情況。解放後,石林獨具特色的自然和民族風情,吸引著全國的文人騷客,到石林觀光體驗、創作。著名作家徐遲、方紀、夷仁等留下了記述火把節的名篇佳作《歡樂的火把節》和《火的節日-火把節》。

史料文獻中的火把節

6

《禮記》和《玉溪編事》中所講的星迴節都在冬季,不在夏季。而《祿勸縣誌》和《峒溪縣誌》講到星迴節和火把節都是過年的節日,時間是農曆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前後一兩天。怎麼會有兩個時間和時令完全相反的星迴節?火把節是不是過年的節日?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可能也就找到了火把節的真正源頭。

史料文獻中的火把節

7

中國最早的詩歌集《詩經》中,有一首著名的長詩《豳風·七月》,講農人一年四季的生產生活。其中的月、日兩個字,使許多讀《詩經》的人傷透腦筋,——詩中講了一年共十個月(而不是十二個月)的農事。又反覆講到“一之日”,“二之日”,“三之日”,“四之日”這四天,卻又不講其他的日子,後人讀起來很吃力。原因是詩中涉及一個古代曆法的問題,與古代的星迴節(火把節)密切相關。

史料文獻中的火把節

8

火歷或者叫做十月曆,是中國西部、北部和西北部的許多遠古先民都使用過的古老曆法。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炎黃”時代的炎帝。《管子·輕重篇》說:“炎帝作鑽燧生火”。《左傳·昭公十九年》說:“炎帝氏以火紀(記年),故為火師而火名”。《左傳·哀公九年》說:“炎帝為火師,姜姓其後也”。《淮南子·汜論訓》說:“炎帝死而為灶”。《屍子》說:“燧人上觀辰星,下察五木,以為火”。《史記·三皇本紀》說:“炎帝,神農氏。姜姓也……人身牛首,長於姜水,因以姓焉。”

這些記載不僅說明炎帝發明了用火(鑽燧生火),發明了火歷(火師而火名),他是所有以羊(姜姓)、牛(人身牛首)、火(火師)為圖騰和姓氏的部落先民的共同的祖先(姜姓其後),而且他還是崇拜火神(死而為灶)的遠古部落的共同祖先,觀測星辰——發明用火——教民耕種——死為灶神都統一在炎帝身上。

微觀彝族-整理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