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南翔小籠150歲了:褶子不少於14個,才能唇齒留香

上海南翔小籠150歲了:褶子不少於14個,才能唇齒留香

新品小籠釋出。 嘉定區供圖

一籠人間煙火,留住世人鄉愁。9月28日,2021上海南翔小籠文化展正式拉開序幕。

開幕式上,三款2021南翔小籠新品釋出,由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南翔小籠製作技藝的第六代傳承人李建鋼團隊開發製作,主打海鮮口味,內餡中分別加入黑松露、鮑魚、瑤柱,表皮呈黑色、藍色、綠色,皮薄肉厚,展現了水墨畫風。

上海南翔小籠150歲了:褶子不少於14個,才能唇齒留香

上海南翔小籠150歲了:褶子不少於14個,才能唇齒留香

上海南翔小籠150歲了:褶子不少於14個,才能唇齒留香

新品小籠釋出。嘉定區供圖

開幕式上,李建鋼在一旁指導,四五個小籠師傅現場製作小籠,只見一名師傅右手掌心輕輕按壓麵糰,隨後把麵餅攤開,放在左手四指上,右手拿勺子往麵餅中加餡,有條不紊地捏褶,一眨眼工夫,一個小籠就製作完成,每位師傅平均一分鐘可以製作6個小籠包。

上海南翔小籠150歲了:褶子不少於14個,才能唇齒留香

小籠師傅現場製作小籠。 澎湃新聞記者 陳逸欣 圖

“你別看他們捏褶速度快,捏的褶子不少於14個。”李建鋼向記者科普道,“南翔小籠的製作標準是很講究的:每個小籠要加餡3錢,一兩面粉做10個小籠,皮上的褶子要在14個以上。這樣的小籠吃起來才唇齒留香,回味無窮。”

熱氣騰騰的小籠出鍋,怎麼留住每一口湯汁,確保皮薄汁濃的小籠不破皮?“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心急也吃不了南翔小籠。要一口一口吃,講究輕輕提、慢慢移、先開窗,再喝湯。”李建鋼說。

上海南翔小籠150歲了:褶子不少於14個,才能唇齒留香

南翔小籠製作技藝的第六代傳承人李建鋼(左)現場教授製作技藝。澎湃新聞記者 陳逸欣 圖

從事製作南翔小籠46年,至今大約已做了上億個小籠包,64歲的李建鋼認為,油麵工藝是南翔小籠最大的特點,做出的小籠口感軟而Q彈。另外,手工製作也是一直以來所堅持的,因一直靠師徒薪火相傳,南翔小籠大多仍保留著傳統的製作工藝,“吃苦耐勞,耐得住寂寞”,這是李建鋼帶徒弟時會反覆囑咐的一點。“每天反覆做同一件事是很枯燥的,枯燥中有所堅持,不要被細節打敗,這也是我們所說的工匠精神。”

今年的南翔小籠文化展期間,還發布了由上海郵政和環球ACG動漫產業基地設計的“南翔小籠饅頭問世150週年”個性化郵票紀念冊。

記者瞭解到,本屆南翔小籠文化展首次採用“主題周”的形式,契合“和麵、包餡、烹蒸、品嚐”這4個小籠製作技藝中的關鍵環節,推出“文化傳承”“動漫暢想”“非遺巡遊”“品嚐·藝文悅動”4個主題活動周,共18項活動,旨在將“小籠,讓生活更滋味”的主題更加深入人心,充分展現南翔小籠文化的深厚底蘊。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