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與二人轉,大雅與大俗的碰撞,來源於黑土地的文化張力

引言:《紅樓夢》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是中國小說的巔峰之作。而二人轉是東北的民間藝術,是所謂的“下里巴人”。《紅樓夢》與二人轉相結合的背後,是東北黑土地文化的相容幷蓄與拿來主義。

《紅樓夢》與二人轉,大雅與大俗的碰撞,來源於黑土地的文化張力

△《紅樓夢》與傳統戲曲、曲藝

《紅樓夢》自誕生以來,就主要以文字閱讀,戲曲演繹和曲藝說唱的形式傳播。在相當長的時間裡,普通老百姓沒有機會直接閱讀《紅樓夢》原著,傳統戲曲和曲藝是他們瞭解《紅樓夢》的最主要媒介。

戲曲和曲藝是兩種類似但不同的藝術形式,簡單來說,戲曲是演故事而曲藝是唱故事。因此戲曲需要扮演確定角色,做“人物扮”,且行當俱全,而曲藝則往往不需要。

比如京劇里根據《紅樓夢》改編的戲就有《黛玉葬花》、《千金一笑》、《紅樓二尤》等等,以梅蘭芳先生為首的京劇藝術家在舞臺上留下了諸多有關《紅樓夢》的藝術形象。

《紅樓夢》與二人轉,大雅與大俗的碰撞,來源於黑土地的文化張力

二人轉是典型的曲藝,而非戲曲,因為二人轉並不演固定人物,而是和相聲評書一樣講故事和唱故事。

二人轉演員可以自由的在所飾演的故事人物間跳躍,行話叫做“跳入跳出”。二人轉本身的曲藝特性,給了二人轉創作者極大的創作自由度,也因此二人轉的“紅樓夢”都經過了劇作家的深層次解構和再創造。

《紅樓夢》與二人轉,大雅與大俗的碰撞,來源於黑土地的文化張力

△二人轉“紅樓戲”的道德要求

根據《紅樓夢》改編的二人轉曲目,這裡統稱為“紅樓戲”。二人轉紅樓戲主要分為三類:寶黛愛情戲、王熙鳳戲和劉姥姥戲。寶黛愛情戲有《寶玉探病》、《寶玉弔孝》、《黛玉葬花》等等;王熙鳳戲有《王熙鳳戲賈瑞》和《王熙鳳大鬧榮國府》;劉姥姥戲有《劉姥姥喜遊大觀園》以及根據原著劉姥姥進賈府而創作的衍生戲《劉姥姥還鄉》。

自程朱理學開始,中國傳統文化越來越講究“文以載道”,文人不論是寫文章還是作詩,都被要求有教化作用,戲曲、曲藝劇作者也不例外。

比如明朝(明洪武二十二年)曾頒佈過法令:

倡優演劇,除神仙、義夫節婦、孝子順孫、勸人為善及歡樂太平不禁

明確規定了戲曲曲藝演員可以演戲的範疇,這裡除了神仙故事以外,都明顯具有教化三綱五常,歌頌太平的作用。

《紅樓夢》與二人轉,大雅與大俗的碰撞,來源於黑土地的文化張力

具體到二人轉,二人轉的受眾大多是農民,文化水平低,想要理解“貴族文學”《紅樓夢》所傳達的詩意和悲憫是相當困難的,因此二人轉把這種道德要求進行了進一步的單一化、簡單化,凸顯道德主題就是二人轉劇作家常用的手段。比如二人轉《寶玉弔孝》,講的是黛玉死後寶玉去憑弔的情節,劇作家借紫鵑之口譴責寶玉,把原本寶黛宏大的愛情悲劇轉化為傳統小說套路“痴情女子負心漢”。這樣老百姓就很容易對號入座:寶玉是“背信棄義的壞人”,黛玉是“被辜負的好人”。

《紅樓夢》與二人轉,大雅與大俗的碰撞,來源於黑土地的文化張力

△二人轉“紅樓戲”的民間表達

二人轉紅樓戲想要獲得老百姓的喜愛並不容易,除了凸顯道德主題進行道德要求的簡單化之外,二人轉劇作家還把紅樓故事進行了解構和再創造,以期符合二人轉獨特的表演特色以及東北農民的審美取向。拿《寶玉探病》為例,寶玉去探望生病的待遇,有這樣幾句唱詞:

幾天沒能來心急念想,不知妹妹你玉體可安康? 晚間發燒燙不燙? 心裡是否悶得慌? 我送的補藥你用沒用? 喝沒喝那劑人參蜂王漿?

很明顯,具有詩人氣質的賈寶玉是絕對說不出“心裡悶不悶得慌”的話的。這種語言的通俗化,把原本高高在上的賈寶玉,一下子拉下來,變成東北壯實的小夥兒,老百姓更容易接受和理解。還有《劉姥姥喜遊大觀園》裡,劉姥姥有這樣的唱段:

不管是冷熱葷素鹹辣酸甜架不住胃口好,不管是帶骨帶刺豬蹄熊掌腸子肚子筋頭巴腦咱們一概能報銷。今天飽餐這頓飯,保證三年餓不著,直打飽嗝不斷條。

《紅樓夢》與二人轉,大雅與大俗的碰撞,來源於黑土地的文化張力

《紅樓夢》的吃食裡,並沒有連骨帶刺的筋頭巴腦,明顯作者把劉姥姥的吃食也進行了東北的本土化改造,畢竟“

茄鯗

”對於東北老百姓來說,簡直是想都想不到的。另外,相對於《紅樓夢》裡本就粗狂的劉姥姥,二人轉裡的劉姥姥更加誇張,可以“吃一頓就三年餓不著”,這裡明顯的誇張和戲謔,是為了滿足二人轉的娛樂功能,二人轉面對的從來不是飽讀詩書的知識分子,而是生活在底層的勞苦大眾,博人一笑是二人轉的重要功能,也是二人轉三百年長盛不衰的根本原因。

《紅樓夢》與二人轉,大雅與大俗的碰撞,來源於黑土地的文化張力

△二人轉“紅樓戲”的土野美學

二人轉著名理論家王肯先生認為,二人轉屬於“土野的美學”。這裡的“土野”是指二人轉的民間特性,二人轉是黑土地的藝術,自然離不開“土的生機”。作為一門曲藝形式,二人轉也擁有其美學特徵。改編自《紅樓夢》的二人轉紅樓戲,不再是高居廟堂晦澀難度的古典名著,而是能夠反映東北人樂觀積極和生生不息人生態度的原生態畫卷。比如二人轉《戲說紅樓》裡戲謔薛寶釵沒有嫁給寶玉,卻接替王熙鳳成為當家人,有這樣的唱詞:

有一天王熙鳳必然要下野,下野後她的位置出現空缺。

賈府的領導層一旦換屆,女掌門走馬上任免貴咱姓薛

《紅樓夢》與二人轉,大雅與大俗的碰撞,來源於黑土地的文化張力

四句話把事情講清楚的同時,語言非常鮮活、生動且具有地域特性。第四句裡丑角唱“咱姓薛”可謂即有“唱”又有“相”,也就是說,丑角表演這段的時候,表情和肢體動作可以充分發揮,王肯先生把它歸納為“醜的大圈”的觀點:“

東北丑角藝術的體驗與表現的深厚的根基,豐富的營養和產生獨特的藝術魅力之魂

”。

△總結

《紅樓夢》與二人轉的結合,是典型的大雅與大俗的結合。東北黑土地特有的文化張力,成功地吸收了《紅樓夢》的藝術特色,並使之更加符合東北人的審美,更能反映東北人車軲轆菜一樣“打也打不死,壓也壓不爛”的世代傳承和生生不息。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