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漂泊也是一種前進的姿態

漂泊也是一種前進的姿態

潘宗旭

【隨筆】漂泊也是一種前進的姿態

有一味“神藥”,可治一切風疾,累經效驗。但是它的發現卻十分有趣,據說是與古人的一次“考古”發掘有關。

北宋朝,《清明河上圖》中所描繪的東京汴梁城中,人民們開拓河道,挖出一塊古老醒碑,上邊密密麻麻用梵文篆刻文字,在場人都不認得。遂請來淵博的神宵派道長林靈素,仔細辨認翻譯,才知道是一首詩,內容是:“天生靈草無根幹,不生山間不生岸,始因飛絮逐東風,泛梗青青飄水面。”意思很明瞭,寫的是植物形態,一種小草,無所依靠,以流水為家,就是人們常說的浮萍,那種多年生的漂浮草本植物。詩的後幾句是:“神仙一味去沉痾,採時須在七月半,豆淋酒化服三丸,鐵鑄頭上亦出汗。”原來,這是用詩歌形式記載的藥方,意思是浮萍有很強的發汗作用,可用來醫治癜風、東風以及外感風邪、風熱皮疹,據此,後世的中醫研製了一種叫“紫萍一粒丹”的丸劑,用以治療因風溼熱邪內蘊而致的病症。

大自然從來是神秘而又慷慨的,常常給人們以意想不到的啟示和幫助。浮萍,分青萍和紫萍,植物體葉狀,倒卵形或橢圓形,葉上生葉,多四五片連成一簇,生長於沼澤、池塘、流水中,常年漂浮。“浮萍寄清水,隨風東西流”,浮萍自來就是人們感懷身世和離合的寄予物,所謂萍水相逢、萍蹤無定、斷梗流萍、梗泛萍飄、聚散浮生、萍蹤浪影、萍蹤俠影……青山秀麗卻不能親近,崖岸咫尺卻不能停泊,春秋四季,流水碧黛,隨漣漪蔓延開去,寂寞著,翠綠著。如果不是這場類似的傳說的開挖河道,誰會想到默默無聞的水中小草,也對世人懷有如此深深的情意?

以流水作為前進道路的浮萍,多像人生歷程那種流浪漂泊的狀態呵。為了追求和夢想,為了奮鬥和成功,為了響應生命的呼喚,有多少人告別家鄉,勇敢走向遠方,甚而是海角天崖,不避曉行早起,在歲月裡趲趕著路程,孤單寂寞如流水飄萍。沒有依靠,沒有幫助,面對世事變幻,不知生命的腳步能走向哪裡,熱鬧歡樂從來是別人的,不管花朝月夕、市廛笙歌筵開;沒有驚心動魄,沒有風流灑脫,沉默著和平凡著,心情淡如流水一樣,不問歸程和歸期。

但是,在世界的喧譁騷動之中,任何一種生命形式,哪怕再是卑微,哪怕再是平凡,也會有著屬於自己個性的姿勢吧?雖然渺小如同流水裡的一葉浮萍,人們聽不見它的聲音,看不見它的夢想,無人喝彩它那生命躍起復又跌落的過程。然而人們卻很難不羨慕這樣的平靜和安然、從容和鎮定,那是依舊前進著的對生命的熱愛,就像散佚的詩行,輕輕地吟唱,簡單地貢獻,無怨無悔地執著不改;也如一篇優美的散文,意境深遠,飄逸靈動,無時不刻昭示前進的方向。生命段落的華彩,並非一定要用“盛大”來裝飾吧?所以,流水無限,哪裡有流水,哪裡便有浮萍的蹤跡,生命的姿勢在流動中堅持,在陽光下展現著青春的光澤。

【隨筆】漂泊也是一種前進的姿態

人活著究竟是為了什麼?這是一個很多人探索了很久並且做出了很多答案的問題。以我對人生的粗淺認識,我認為人活著就是為了解決問題。而這個問題便包括衣食住行、事業、愛情、婚姻、失敗、困苦、漂泊等等。人生何處不是一場漂泊呢?也許當少小離家的時候,就有了一種期許,就種下了一份相思,就預選了一樣責任和義務,縱然流浪他方,縱然不能還鄉,縱然永遠平靜和平凡著,但還是要永遠保持著前進的姿勢,雖然困惑,雖然寂寞孤單。

也許那時,我們會如清代詞人蔣春霖在《卜算子·燕子不曾來》裡所說的那樣:“燕子不曾來,小院陰陰雨。一角闌干聚落花,此是春歸處。彈淚別東風,把酒澆飛絮。化了浮萍也是愁,莫向天涯去。”

一切過往,皆為序章;所有未來,皆可期待。人生沒有完美,漂泊也是一種前進的姿態,且行且珍惜。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總編:楊光明

編輯:彭鑾炎 胡潔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