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詩經》中瞭解古代男女的婚姻觀

從《詩經》中瞭解古代男女的婚姻觀

頌其詩,讀其書

不知其人可乎?

是以論其世也

!

|

|

孟子

從《詩經》中瞭解古代男女的婚姻觀

在《詩經》描寫的年代,很多女人被丈夫拋棄,《衛風·氓》就描寫了這樣一則故事。此詩我國文學史上最早最好的一首棄婦詩,透過一個婦女的哭訴,生動地敘述了這個婦女從戀愛、結婚直到被遺棄的完整過程,抒發了她的悲憤與怨恨,同時也揭露了當時的階級壓迫。

《衛風·氓》中的女主人公是剛強而果斷的,她冷靜地陳述事理,並嚴厲譴責了男子的負心。她被棄後,客觀的訴說了她的錯誤的愛情,不幸的婚姻,她的悔,她的恨和她的決絕。女子堅決果敢,卻不採取更為激烈、暴風驟雨般的反抗方式,而是以柔克剛。她是婚姻的受害者,她的形象是豐滿的,她的人格之美也在這場婚姻的拉鋸戰中逐步展現。常言道,患難見真情,正是這場婚姻的失敗,才使她徹底看清了丈夫的嘴臉,她以自己婚姻的毀滅成就了人物形象之美,勾勒出活脫脫的鮮明個性,再現痴女的悲劇。今天我們一起隨金性堯先生回顧《衛風·氓》……

本書的《穀風颯颯》中,已經評介過一位棄婦的遭遇,下面《衛風》中的《氓》,可以說是它的姊妹篇:

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非)來貿絲,來即我謀。送子涉淇,至於頓丘。匪我愆期,子無良媒。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乘彼垝垣,以望復關。不見覆關,泣涕漣漣。既見覆關,載笑載言。爾卜爾筮,體無咎言。以爾車來,以我賄遷。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於(籲)嗟鳩兮,無食桑葚。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

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自我徂爾,三歲食貧。淇水湯湯,漸車帷裳。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於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靜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爾偕老,老使我怨。淇則有岸,隰則有泮。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從《詩經》中瞭解古代男女的婚姻觀

全詩的故事性很完整,如何相愛,如何決裂,以及決裂後對丈夫的態度都很清楚,悔恨的心情也很明顯。

“氓”等於說民,也即“那漢子”的意思。當初他是抱著布,笑嘻嘻地來到她跟前。布,有的作錢幣解釋,這裡還是作布帛解。當時雖已有貨幣,但還保留著以物易物的習俗。不過,他並非真是以布來換絲,只是找個藉口,目的是向她求愛,實際是引誘。他回去時,她送他渡過淇水,到了頓丘。可見她對他已有戀情,也說明當時男女的接觸還很自由。

這以後,由於男方沒有派媒人來,所以婚事未能舉行,男方似曾責問她,她便將理由說明。古代不是自由戀愛,一般都由媒人介紹,媒人等於是證人,否則,旁人就要對這件親事懷疑。《豳風·伐柯》說:“伐柯如何?匪(非)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可見媒人的重要性,《孟子·滕文公》中還說,“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那種結合,便會受人鄙視。

從《詩經》中瞭解古代男女的婚姻觀

從“將子無怒”這句看,女的似在讓氓消氣,又見得她對他的忠誠溫柔,並且向他表示了決心:也不必再派媒人了,到秋天便和您在一起。歐陽修、朱熹便稱之為“淫女”。

“子”是尊稱,猶言“您”。“送子”以下一段,是女主人的內心對話,如說“您可記得”。

第二章寫她痴心。兩人分別後,她曾從高高的城牆上看望復關(可能指城關,和“垣”押韻)。未見則悲,既見則喜,顯出波折回覆之致。兩人便去求神問卜,以此代替媒妁。卦象上沒有不吉利的話,男的用車去接,女的裝上嫁妝。古代以龜甲問卜,“體”指龜甲。“賄”原指財物,女的匆促而行,恐也只是隨身用的東西。

傳說鳩食桑葚太多,便會昏醉,比喻女子不能過分被男子戀情迷惑,萬一變了心,男的還可擺脫(說),女的不可收拾。也有人以為這是別人告誡女子的話,可備一說。實是事後懊悔當初不該太依從他。

從《詩經》中瞭解古代男女的婚姻觀

第四章以桑葉未落時的柔盛,轉入已落時的枯黃,比男子情意的衰薄。最後是決裂,從氓處出來,渡淇水回家,車幔上都沾著水。“不爽”指自己沒過錯,“無極”指氓前親後薄,沒有準則。

第五章追述她在氓家時的勞苦:所有家務無不承擔,早起晚睡,沒有一天不是這樣。《穀風》中那個女子也是一樣。是的,既然不顧一切而跟隨了他,當然要把這個家庭安排得很妥帖,誰知願望實現才三年,他就對她暴虐了。不得已回到家裡,兄弟卻不體諒,反而對她大聲譏笑。思前想後,更為痛心。顧況《棄婦詞》說:“古人雖棄婦,棄婦有歸處。今日妾辭君,辭君欲何去?”其實古代棄婦雖可回孃家,日子仍是難熬的。

從《詩經》中瞭解古代男女的婚姻觀

兩人這時都未到老年,末章是說碰到這樣的人,即使偕老,也是怨偶。淇水尚有岸,溼地尚有邊,這種怨恨卻永難了結。童年時代的說笑戲玩,後來的發誓許願,他就不想一想?既然不念舊情,那就算了。“總角”指兒童頭髮束成兩角,“宴”是快樂,“反”是開始。從這句看,她們好像從小就相熟。

氓的家裡很窮,故也可說是糟糠之妻。兩人共處才三年,她之被棄,可見並非因為“華落色衰”。第五章的“言既遂矣”,也有解為事業有成就的,即使如此,也不會怎樣富裕。《穀風》中的那個男子,是戀新棄舊,此詩中未說氓有新人,那隻能以他性格的粗暴來解釋,也只有“至於暴矣”一句話,而女的性格卻很鮮明:忠誠、果敢、堅強。《詩序》說是“奔誘”,倒也沒錯,即一誘一奔。

從《詩經》中瞭解古代男女的婚姻觀

“士之耽兮”四句,就古代婦女處境來說,原是事實,卻又顯得分外委屈,錢鍾書《管錐編》論此四句引斯大爾夫人(MadamedeStal)之言云:“愛情於男只是生涯中一段插話,而於女則是生命之全書。”可謂中外同慨。《鄭風·褰裳》中也有這樣的女子:“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豈無他人?”那是採取報復的手段,恐只能適用於未婚的少女,如果是已嫁之婦,在男尊女卑的時代,還是處於被動的地位,上面引的“士之耽兮”云云,就是很現成的說明。

正文/金性堯

圖片/侵刪

從《詩經》中瞭解古代男女的婚姻觀

新 書 推 薦

從《詩經》中瞭解古代男女的婚姻觀

《閒坐說詩經》

金性堯 |著

北京出版社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