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和薛寶釵,一人之兩面,一為可愛,一為可敬

寶釵和黛玉,幾乎相反的兩個人。卻用同一個判詞,明確釵黛合一的說法。正常人身上互為對立又互相融合的兩種元素,被作者人為割裂,並化成兩個性格鮮明略顯極端的人。就像湘雲跟翠縷說的陰陽,凡事都可分為陰陽,卻是互相轉化,陽盡為陰,陰盡為陽,其實是同一事物的兩面。

寶釵的曲與黛玉的直,寶釵的柔與黛玉的剛,寶釵的理性和黛玉的感性,寶釵的冷靜與黛玉的情緒化,寶釵的健康與黛玉的病弱,寶釵的冷與黛玉的熱,寶釵的入世和黛玉的避世,寶釵的混厚與黛玉的纖巧,黛玉的盡與寶釵的藏,寶釵的圓與黛玉的尖,寶釵的自律與黛玉的任性。這就是人性格中的陰陽兩面。

林黛玉和薛寶釵,一人之兩面,一為可愛,一為可敬

極端化就是戲劇性,紅樓雖然寫實,但也需要戲劇性。

寶釵和黛玉的兩種極端就給紅樓增加對比性和戲劇性。

黛玉的一生,似乎為情所困,每天心心念唸的就是她和寶玉的感情。這種茶飯不思而唯寄於情的狀況,在高鶚的續書裡得到強化,黛玉在寶玉大婚之日焚稿斷痴情,淚盡而亡,有尖銳的悲劇色彩,但我依然覺得高鶚對黛玉理解有些簡單化。黛玉把愛情看得特別重,這沒問題,絳珠仙草來還神瑛侍者的情債,這也沒有錯。

但是浪漫的神話和現實中的人還是有區別的,林黛玉作為一個嚴格的現實主義人物,愛情不可能是她的全部。

林黛玉和薛寶釵,一人之兩面,一為可愛,一為可敬

她跟薛寶釵的關係,也有一個曲折的變化發展過程,絕不是一個簡單的情敵關係,從諷刺嘲笑挖苦到真心看重,心生欽佩,她們之間的姐妹情誼,也並不是流於表面。這一點,聰明的寶玉看得非常明白,在寶玉心中,甚至產生了一些嫉妒的念頭。她跟紫鵑,雖名為主僕,卻有很深的友誼。她跟湘雲之間的情感也很深厚,寶釵的溫厚周到,讓湘雲十分感懷,但是湘雲和黛玉之間的話卻更多些。寶黛釵之間的微妙三角關係,一開始確確實實存在的,尤其在黛玉心裡,不是什麼秘密,但湘雲的到來淡化了這種三角關係,產生新的平衡。湘雲和黛玉開始也鬧矛盾,但後面也是和好了,心無芥蒂。

林黛玉和薛寶釵,一人之兩面,一為可愛,一為可敬

黛玉也在變化,從最初的處處小心,生怕被別人恥笑,到熟悉環境以後的放鬆隨性,從較真任性的不成熟狀態,到溫厚大度,黛玉一步步變得成熟。從凹晶館聯詩後與湘雲夜談,黛玉一番話,談及人人不易,人人皆有煩惱。

寶玉祭奠晴雯,作芙蓉女兒誄,黛玉大方提供自己建議,黛玉已經不是昔日那個小性子的黛玉了。

我倒覺得,黛玉臨死前不會像高鶚寫得那麼充滿怨憤,而會有更多接受命運裁決的從容,她也不會那樣不相信寶玉,而是會有更多的體諒。

因為率真和隨性,不是膚淺和狹隘,愛情如僅僅以佔有為目的,就不那麼高尚了。

林黛玉和薛寶釵,一人之兩面,一為可愛,一為可敬

寶釵平衡冷靜周到,心卻要更冷一些,她心智成熟,不做無謂犧牲,在圓融之處,也有自己方正的一面,即懂得自我保護,又不乏利他之心。寶釵做的,是自己覺得該做的,寶釵避的是覺得自己該避的。愛護香菱,賙濟黛玉湘雲岫煙,給王夫人做心理疏解,積極為探春的改革出謀劃策等等,但是涉及到名譽的事情,她卻非常小心翼翼,生怕惹禍上身。同時對人性之惡保持一份警惕,她直接認為小紅是頭一個眼空心大刁鑽古怪的丫頭,認為迎春就是一個有氣的死人,內心的犀利和外在的溫和形成一種反差。寶釵跟任何人都保持必要的距離,一旦觸犯她的逆鱗,也會勃然大怒。寶釵對人的好,小部分出於情感,大部分出於理性和立場,出於人生觀和處世原則。物質方面極其大方,散財積德,佈施濟窮,自己生活卻安於清淡素樸,極為簡省。立德之意明顯,大有儒家風範。如果說黛玉維護的是人性中最初的率真與隨性,寶釵就是人後天的完整理性體系。黛玉代表的是人類率真的童年,而寶釵代表的是人類理性的成年。失去率真和隨性,人就會不那麼可愛,而沒有理性體系,人則寸步難行。人靠著理性和規則才能夠讓龐大的社會正常運轉。

林黛玉和薛寶釵,一人之兩面,一為可愛,一為可敬

黛玉可愛,寶釵可敬,如果把兩種品性結合在一起,那就是更完善的人。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