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子曰:‘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

子曰:“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

先跟大家講一個跟這一則內容相關的故事。

千里馬老了,駕著裝鹽的車爬太行山。它的蹄子僵直了,膝蓋折斷了,尾巴被浸溼,面板也潰爛了,口水流到了地上,汗水滿身流淌。被鞭打著爬到山路的中間,再也上不去了。

伯樂遇到了它,從車上跳下來,抱住它痛哭,並脫下自己的麻布衣服給它披上。

千里馬於是低下頭嘆了一口氣,又昂起頭高聲嘶叫,那聲音直上雲天,就如同金石相撞的聲音一般響亮,這是為什麼呢?他知道伯樂是自己的知己啊。

這個故事蘊含了這樣一個道理:在上位者要想得到真正的人才,就不僅要善於發現人才和恰當地使用人才,還要用伯樂愛護千里馬那種特殊的感情去理解和珍惜人才。

韓愈在《馬說》一文中,也感嘆道——

世上先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經常有,但是伯樂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名貴的馬,只是辱沒在僕役的手中,跟普通的馬一同死在槽櫪之間,不以千里馬著稱。日行千里的馬,吃一頓有時能吃完一石糧食。餵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馬一樣來餵養它。

這樣的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卻吃不飽,力氣不足,它的才能和好的素質也就不能表現出來,想要和普通的馬一樣尚且做不到,怎麼能夠要求它日行千里呢?不按照驅使千里馬的正確方法鞭打它,餵養它卻不能竭盡它的才能,聽千里馬嘶鳴,卻不能通曉它的意思,拿著鞭子面對它,說:“天下沒有千里馬!”唉!難道果真沒有千里馬嗎?大概是真的不認識千里馬吧!

誠然,這個世上從不缺千里馬一樣的賢才,只缺像伯樂那樣能慧眼識才的明君。孔子畢生推行的禮樂制度,以及仁政思想也很少得到明君的採納,以此他到晚年感嘆不已,說很久沒有見到鳳凰和河圖的出現了——

鳳鳥是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神鳥。傳說鳳鳥在舜和周文王時代都出現過,它的出現象徵著“聖王”將要出世。

河圖,是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神秘圖案,這個神秘圖案源於天上星宿,蘊含了深奧的宇宙星象密碼,被譽為“宇宙魔方”。“河圖”的這個“河”,指的是“星河”。星河,銀河、宇宙也,寓意極多極廣,玄妙無窮,深奧無盡。河圖本是星圖,其用為地理,故在天為象,在地成形也。在天為象乃三垣二十八宿,在地成形則青龍、白虎、朱雀、玄武、明堂。河圖之象、之數、之理、至簡至易,又深邃無窮。傳說在上古伏羲氏時代,黃河中有龍馬揹負河圖而出。它的出現也象徵著“聖王”將要出世。

實則孔子是借這些典故暗喻天下太缺少像舜、文王這樣的聖君明主了。孔子所處的時代就是一個德才兼備的賢能之士經常無人賞識,沒有用武之地的時代,以此他才有這樣的感嘆。

但孔子並沒有因為沒被重用而放棄自己的理想,相反,他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盡全力從心做了他覺得他應該做的,從整理經典古代文獻,教書育人,到作《春秋》,他既儲存傳承發展了中華文明的根,又完成了自己生命的終極昇華。千百年來,誰都不否認他是中國歷史上“立德,立功,立言”的第一典範。

孔子說:“鳳凰不來了,黃河中也沒有出現神秘圖案了,我這一生也將要過去了吧!”

最後,我們大家一起再讀一遍:

子曰:“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

什麼是“子曰:‘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