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國風·周南·桃夭

原文:

國風

·

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註釋:

夭夭:茂盛美麗,生機勃勃的樣子。

灼灼:鮮豔樣子。華:同“花”,指盛開的花。

之子:這位姑娘。于歸:姑娘出嫁。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歸宿,故稱“歸”。於,虛詞,用在動詞前。一說往。

宜:和順、親善。室家:家庭。此指夫家,下文的“家室”“家人”均指夫家。

有蕡(fén):即蕡蕡,草木結實很多的樣子。此處指桃實肥厚肥大的樣子。蕡,果實碩大的樣子。

蓁(zhēn)蓁:樹葉繁密的樣子。

譯文:

桃樹葉茂枝繁,花朵粉紅燦爛。姑娘就要出嫁,夫家和順平安。

桃樹葉茂枝繁,桃子肥大甘甜。姑娘就要出嫁,夫家和樂平安。桃樹葉茂枝繁,葉兒隨風招展。姑娘就要出嫁,夫家康樂平安。

賞析:

這是一首賀新娘的詩。全詩以桃樹的枝、花、果、葉作為比興事物,襯托出新嫁娘的年輕美麗以及成婚的快樂氣氛。“桃之夭天,灼灼其華”不僅是“興”句,而且含有“比”的意思,這個比喻對後世影響很大。古代詩詞小說中形容女子面貌姣好常用“面若桃花”“豔如桃李”“人面桃花相映紅”等詞句,可能就是受了《桃夭》一詩的啟發。

這樣一首賀新婚的詩,《毛詩序》也認為是美后妃之德的作品。《毛序》說:“《桃天》,后妃之所致也。不妒忌則男女以正,婚姻以時,國無鰥民也。”

方玉潤《詩經原始》駁斥說:“此皆迂論難通,不足以發詩意也。” “《桃夭》不過取其色以喻‘之子’,且春華初茂,即芳齡正盛時耳。故以為比。……又以為美后妃而作,……且呼后妃為‘之子’,恐詩人輕薄亦不至猥褻如此之甚耳!蓋此亦詠新婚詩,與《關雎》同為房中樂,如後世催妝坐筵等詞。”

此篇語言極為優美,又極為精練。不僅巧妙地將“室家”變化為各種倒文和同義詞,而且反覆用一“宜”字。一個“宜”字,揭示了新嫁娘與家人和睦相處的美好品德,也寫出了她的美好品德給新建的家庭注入新鮮的血液,帶來和諧歡樂的氣氛。這個“宜”字,擲地有聲,簡直沒有一個字可以代替。

《詩經》:國風·周南·桃夭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