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凡爾賽”文學角度分析成年人的“肛門型”人格

凡爾賽文學的起源

你可能沒有去過凡爾賽宮,但你必須懂得凡爾賽文學——就用凡爾賽來指代朋友圈貴族,或是任何可用於“低調炫耀”的行為,也就是在虛擬世界“裝逼”。

“凡學體”要求:

別人的批評我照搬全收

“你們,大家,都”等第三人稱活學活用。

正話反說,突出自我的身價和與眾不同,引起“公憤”

“凡人”大都純,雅,鬱(單純地為高雅生活而憂鬱)

“凡人”大都戀,異,炫 (自戀型人格,怪異型舉動,炫耀式文體)

精緻的現代人除了熱愛文學之外,還容易因為經常久坐有某方面的困擾?

——便秘。

當然心理學也有便秘人格:便秘人格的專業術語叫做肛門滯留(anal fixation)亦稱“肛門固著”。不光有便秘人格,還有拉稀人格,也就是排出型性格。

從“凡爾賽”文學角度分析成年人的“肛門型”人格

“凡人”的肛門人格

凡爾賽宮宮主的文案以及宮主的追隨者的文字中暴露出了凡人們的肛門人格而且是肛門排出型性格。

肛欲期是精神分析大師弗洛伊德性心理發展學說中的第二個階段( 1~2歲),

這一時期幼兒主要透過糞便的保留和排除以獲得快感

——幼兒有了第一種自己可以掌控的東西,叫大便。

肛門排出型性格(anal expulsive character)兒童在這一時期的生活中可學會努力安排自己的排便動作,以便從力比多投注的性感區相應興奮中心獲得最大的滿足。

兒童為此控制大便,直到不用強烈的肌肉收縮不能排便為止,甚至不顧是否會弄髒床鋪和衣服。兒童還會對父母施行的便溺規矩訓練進行反抗。

肛門滯留(anal fixation)亦稱“肛門固著”,因肛門期不能順利發展而產生的停滯現象。

從“凡爾賽”文學角度分析成年人的“肛門型”人格

在肛門期,父母對幼兒排便的訓練過寬或過嚴,均會使幼兒情緒受到威脅,阻礙其心理性慾的發展,使人格發展滯留在此階段,並導致兒童成長後形成不良的肛門固著型性格。

兒童可利用“排洩”或“不排洩”的方式,來尋求家長關注(同意或是反抗)。而兒童在肛門期受到的訓練以及養成的習慣,對他未來的人格形成產生較大影響,過於放任或過於嚴苛的大小便訓練都可能導致肛門期的固著,並表現為相應的人格特質。

肛門期-排洩型人格

,這類人不講規則,做事不講邏輯,通常以自我為中心,往往心直口快,不計後果。具有破壞性、殘忍、邋遢的特點,通常表現為揮霍財富,怎麼讓自己舒服,就怎麼來。

我有便便,我就要拉,不管有多麼髒,燻到了別人。我的目的就是為了引起你們的注意,而且我覺得這就是我的排便自由。

從“凡爾賽”文學角度分析成年人的“肛門型”人格

肛門期-滯留型人格

,這類人潔癖和偏執,墨守成規但過於保守,通常會導致強迫型人格。

有的人具有典型的肛門型人格,而且是排洩型人格的典型。

由於網路的開放和人們普遍對新鮮事物的好奇以及對“高大上”東西的喜愛,導致凡爾賽文學一炮而紅,甚至掀起了全民寫作的熱潮。凡人們在文學創作時往往沒有華麗辭藻和過多修飾,只是一些日常生活的小小形容和描述,和其他高雅文學相比不足一提。

也許你會好奇,為什麼凡爾賽文學會突然爆紅?

凡爾賽文學就是肛門型文化的一次大規模展示,而凡爾賽文化的觀察者和參與者無疑就是兩種肛門型人格的代表。

也就是說,我們已經不介意文學的本身需要有怎樣的門檻,或是給人類文明帶來多大的進步。我們關心的是我們的想法無論對或者錯必須要有人知道,必須形成潮流。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沒有多大意義,糙本來就是一種文化。

話說回來,其實中國人是有肛門文化的。

從“凡爾賽”文學角度分析成年人的“肛門型”人格

很久以來,我們偏向於對弗洛伊德性發育期第一個階段也就是口欲期的研究,也就是俗稱的嬰幼兒期。這個階段是新生兒建立與外界產生聯絡的第一個階段,也成為完全不能自理的階段,吃手啃東西是最直接的表現。

現代心理學熱衷於對成年人也有口欲期的研究,表現為

部分成年人對某項事物的迷戀和依賴

。在戀愛中,青年男女更會出現俄狄浦斯情結(戀母情結)和伊拉克特拉情結(戀父情結)。

但其實保守內斂的中國人對性問題普遍持迴避態度,導致肛欲期的兒童往往沒有很好的指導,以至於成年時依然有不良的行為表現,比如隨地吐痰,隨地大小便。

甚至在公共場合大聲說話或者聚眾鬧事其實都是缺乏約束訓練導致的結果。換句話來說,這種骯髒,放肆的行為舉止恰好是肛門期排洩型人格的表現。

從“凡爾賽”文學角度分析成年人的“肛門型”人格

反之,一些人群由於在童年時期被嚴加管教過度訓斥,比如再哭就把你的小雞雞剪掉,再不聽話就把你關小黑屋,導致成年以後無法正確表達個人情感,從而形成交往障礙甚至病理性行為,比如

強迫症。

所以凡爾賽文學看上去十分謙虛謹慎比如承認事物的醜人物的不解風情,但實際上對物質的描述可謂不能再直接了比如什麼牌子什麼價格所謂既保守又不保守,說到底,是一種赤裸裸的炫耀。

凡爾賽文學其實也是一種作的表現,把中國文化中的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含蓄文化發揮到了極致,當然是另外一個極致。

不敢妄自揣測蒙淇淇和蒙淇淇們童年遭遇到如何的溺愛或是管制,以至於成年後的他們依舊在沉溺在自己建造的烏托邦中不願意出來。

但是可以肯定地說這種盲目攀比,用膚淺博得眼球獲取讚美的方式是不有利於身心健康和個人發展的,更不用說對社會的影響了。對社會的影響大到引起了國內知名媒體的關注和採訪。

蒙淇淇終於名正言順地自成一派,四處宣講。

從“凡爾賽”文學角度分析成年人的“肛門型”人格

凡爾賽文學體的走紅,究竟是文學的進步,還是文學的退步?

2012年,我們全國為莫言成為諾貝爾文學獎中國第一人而歡呼。

2020年,我們全民都在學習凡爾賽文學並且用凡體說話寫字。

如何正確認識凡爾賽文學以及凡人們

面對來勢洶洶的凡爾賽文學,如何避免自己不受“刺激“或是影響?在資訊量爆炸的網際網路時代如何獨善其身呢?弗洛伊德對肛欲期的看法可以給我們做以下思考。

肛欲期的核心物為大便,這也是人的第一個創造物,也是第一個可以控制的東西。人如何對待這個創造物,如何去控制它,將會影響到人以後對其他創造物的態度。

而父母對於孩子在是否可以大便以及怎樣在哪裡大便的訓練及管教將會影響孩子在社會角色中的扮演。所以這個階段,不過分避諱,不過分管制,讓孩子形成良好的排便習慣,自律自制,接納孩子在這一過渡時期的不完美,特別重要。

從“凡爾賽”文學角度分析成年人的“肛門型”人格

凡爾賽文學其實是“裝逼”,但是硬生生地裝出了文化人。我們在對待凡爾賽文學創作者們,其實也不能說沒有參考價值,畢竟可以學習到一些品牌知識,還可以豐富我們的想象力。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自我表現也是一種人性的解放。

正是有了凡爾賽文學,我們更加懷念嚴肅文學的嚴謹和美好。正因為有了“凡人”,讓我們對真正低調的富人多了一份好感。

換一句話來說,接納肛門人格或者口欲期人格的人,一切順其自然就好。

- The End -

作者 | Bear

編輯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1] Mae, L。, Carlston, D。 E。, & Skowronski, J。 J。 (1999)。 Spontaneous trait transference to familiar communications: Is a little knowledge a dangerous thing?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77(2), 233–246。

[2] Burns, D。 D。(1999)。 The feeling good handbook, Rev。 Plume/Penguin Books。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