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王陵中不起眼的銅疙瘩,清理後卻成為了孤品絕藏的國寶

神秘王陵中不起眼的銅疙瘩,清理後卻成為了孤品絕藏的國寶

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河北省平山縣三汲鄉出土了一些文物,但那都是在農民平整土地時被發現的,而且當時就損毀嚴重。然而,當地的文物部門卻高度警覺,認為肯定不是孤立存在的,一定是隱藏著規模巨大的墓葬。後來,一位農民在取土時,發現了巨大的土坑,這才證實了專家的判斷,由此發現了中山國王陵墓。

戰國時代,我們熟悉的國家是戰國七雄,其實在燕趙之地,太行山脈,還出現過白狄所建立的中山國。這個國家武力彪悍,曾讓中原諸國頭疼不已。然而,因為史書語焉不詳,關於它的故事,我們知之甚少。這次中山國王陵墓的發掘,出土了大量的陪葬品,也讓後人能夠窺見神秘古國的一縷風情。

神秘王陵中不起眼的銅疙瘩,清理後卻成為了孤品絕藏的國寶

中山國王陵出土的陪葬品,最出名的當屬鐵足銅鼎,最精美的當屬戰國錯金銀四龍四鳳銅方案。然而,一件毫不起眼的“銅疙瘩”,也十分搶鏡,出盡了風頭,那就是錯金銀虎噬鹿銅屏風座。

屏風這種傢俱,我們很熟悉,但現在很少使用。在古代,因為宮殿較大,又是木質結構為主,而且大殿的正門一般不關閉,所以屏風的使用範圍極廣。後來它又兼具隔絕房屋功能,保護隱私,甚至風水擺設的用途,更是大行其道。這件錯金銀虎噬鹿銅屏風座,則是作為屏風的一個部件,是用來支撐整個屏風的。

神秘王陵中不起眼的銅疙瘩,清理後卻成為了孤品絕藏的國寶

在當時的發掘現場,人們依稀看到屏風和小帳埋在一起,儘管已經基本腐朽,但還能看得出痕跡,甚至包括形狀、顏色和尺寸。屏風的扇面是紅漆,邊框是黑漆,考古專家正在分辨黑漆邊框中活潑的小鳥和翻騰的雲氣時,突然就發現了這件被泥土包裹的“銅疙瘩”。

經過清洗後,人們很驚喜發現了它的美麗。從結構上來看,它就是屏風的支座,起到支撐整個屏風的作用。因為屏風已經腐朽倒下,它的歷史使命已經完成,然而它的華美精絕,卻沒有因時間的流逝而減少,反而變得更加燦爛。

錯金銀虎噬鹿銅屏風座這個名字本身就很拗口,讓小珏結合文物逐字逐句解釋,您就明白了。

神秘王陵中不起眼的銅疙瘩,清理後卻成為了孤品絕藏的國寶

所謂錯金銀,又叫金銀錯,其實是一種金屬細工裝飾技法。最早在商代銅器上就有發現,在戰國開始興盛,一直持續到兩漢。它是以鑲嵌或者塗畫兩種方法,將金銀和青銅器本身融合,形成絢爛多彩的圖案。這種方法並不能給青銅器提供實際功能,卻能讓青銅器變得富麗堂皇,十分好看。錯金銀在去年11月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專案保護名錄之中。

“虎噬鹿”則是這件文物的主題,它生動地刻畫了一隻老虎的形象。這隻老虎色彩斑斕,氣勢不凡,膀大腰圓,兩耳直豎,雙目圓睜,一副威風凜凜的樣子。它正用血盆大口咬住一隻幼鹿的後身,那隻幼鹿正在拼命掙扎,可是始終不能擺脫,逐漸四肢無力。這反映的就是自然界中弱肉強食的殘酷規律,之所以作為中山王的物品,在當時大概也是提醒國王,要不忘亂世生存的法則,不當猛虎,就會成為他人嘴裡的小鹿。

神秘王陵中不起眼的銅疙瘩,清理後卻成為了孤品絕藏的國寶

“銅屏風座”這四個字,相信就不用我來解釋了。你別小看這件屏風座,它的個頭可不小,器通長51釐米,高21。9釐米,重26。6公斤。這個重量,相當於同坑出土的鐵足銅鼎的一半。也只有這麼大,這麼重,才能增強穩度,從而支撐上面的屏風。

在錯金銀虎噬鹿銅屏風座的腹部,銘刻著豎讀的14字銘文:十四祀,床麀,嗇夫徐戠,制省器。這記載了製作者的名字和墓主人的葬禮的級別,也為我們對中山國的歷史提供了一些蛛絲馬跡。

神秘王陵中不起眼的銅疙瘩,清理後卻成為了孤品絕藏的國寶

其實,在中山王陵墓葬之中發現的屏風座不止這一件,比較著名的還有錯金銀犀牛屏風座和錯金銀銅牛屏風座,但與錯金銀虎噬鹿銅屏風座相比,無論是在做工、造型和重量上,都有不小的差距。所以,這件文物,成為了孤品絕藏的國寶,也成為了河北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