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徵文獲獎作品展】讀《金閣寺》,我們應該如何安放自己靈魂?

如果我問你最喜歡的日本作家是誰,你會說出誰的名字?

是村上春樹,川端康成,太宰治還是三島由紀夫?我會毫不猶豫地說出三島由紀夫這個名字。

【讀書徵文獲獎作品展】讀《金閣寺》,我們應該如何安放自己靈魂?

相比於太宰治的《人間失格》,川端康成的《雪國》,我更喜歡三島由紀夫的《金閣寺》。

【讀書徵文獲獎作品展】讀《金閣寺》,我們應該如何安放自己靈魂?

你是否經歷過一段頹廢的時光,你是否在某一刻懷疑自己是否真正活著,你是否思考過自我存在的問題?當精神與物質發生衝突時,當美好與痛苦同時降臨時,你如何安放靈魂?

這些問題都是我在讀《金閣寺》時不停思考的問題。

金閣寺是真實存在的,位於日本京都,在昭和25年(1950年),金閣寺被青年僧人林承賢燒燬,他縱火逃逸後想要切腹,卻被救了下來。

【讀書徵文獲獎作品展】讀《金閣寺》,我們應該如何安放自己靈魂?

後來審問時,患有精神疾病的他表現出對自己口吃的極度厭惡,以及對金閣寺美麗的妒忌。這給了三島由紀夫創作《金閣寺》的靈感。

從林承賢口吃的自卑中,三島看到了自己,扭曲的心理以及對金閣寺美的嚮往與毀滅,正是三島由紀夫想要表達的情緒。

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後,日本天皇發表宣言並放棄神格化的地位,這讓日本人民的精神世界變得極其空虛,並陷入一種悲觀和絕望的狀態中。

身處那個時代的三島由紀夫,將一切情緒與思考都寫進了《金閣寺》中。

01 自卑的溝口在金閣寺中追尋自我,卻陷入嫉妒與佔有

因為生下來口吃,主人公溝口被喜歡的人拒絕,被周圍的人嘲笑,產生了非常嚴重的自卑心理。

溝口的父親懦弱而且身體不好;而他的母親苟且過活,溝口曾目睹自己的父親眼睜睜看著自己的母親和別的男人一起,卻一聲不吭。

他們心中的軟弱和醜陋,正是三島由紀夫對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日本人現狀的描寫。

溝口的口吃將他與外界“隔絕”,讓他意識到自己的“醜陋”。而這正與金閣寺的美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可以說,溝口的追尋自我就是《金閣寺》中三島由紀夫探索自我的過程。

嘲笑是一種多麼刺眼的東西。在我看來,同年級少年們這種青春期特有的殘酷笑聲,就像反射陽光的葉子一樣,炫目至極。

【讀書徵文獲獎作品展】讀《金閣寺》,我們應該如何安放自己靈魂?

口吃的溝口在父親的口中得知金閣寺,並且被它的美深深吸引。後來他的父親去世,他也被母親帶到了金閣寺,並且依靠父親與住持的關係,進入了金閣寺。

在金閣寺,他遇到了很多僧人,但只有鶴川對他來說是與眾不同的,為什麼?

因為鶴川從沒有嘲笑過溝口的口吃,這讓因口吃而極度自卑的溝口非常驚訝,也讓他意識到:拋開口吃,他其實是一個完整的自己。

從我和鶴川認識那天起,他從來沒有嘲笑過我的口吃。

“為什麼?”我問道。就像我一直說的,比起同情,侮辱和嘲笑更合我意。

鶴川浮現出莫名寬容的微笑,說:“因為,我從來不覺得你說的這個是問題呀。”

本以為這就是溝口找尋自己的過程,沒想到感受到自我的存在,卻讓溝口對金閣寺的美從欣賞變成了佔有。

【讀書徵文獲獎作品展】讀《金閣寺》,我們應該如何安放自己靈魂?

第二個改變溝口的是柏川。

他有先天的內翻足,不同於鶴川,柏川承認了自己的缺陷,並表示正因為自己有先天的內翻足,才讓他成為世界上唯一的自己。

面對自己的“醜陋”,柏川堅定地承認並接受。在柏川看來,溝口只是因為對自己仍抱有不滿和期待罷了,於是溝口在柏川的“帶領”下,開始“接受自己”,也開始放縱自己。

但是,本以為可以藉由女人肉身來尋找真正自我的溝口,卻依舊無法在俗世中與世界和解。

他一遍又一遍地直面現實,直面自己的口吃,一次次的接受,逐漸讓溝口不再隱忍,而是開始“反抗”。

他帶著恐懼,在威脅下踐踏懷孕女子的肚子;寺廟提供可以去大學深造的機會,他卻試圖威脅主持,不再好好完成學業。

在這一系列追尋自我的過程裡,溝口對金閣寺的美的嚮往逐漸扭曲成了嫉妒和佔有。

02 金閣寺的美超脫現實,想要佔有,必先經歷毀滅

金閣寺(又名鹿苑寺)代表著戰前日本的價值與美麗,它在二戰前被日本政府列為國寶。但昭和25年,他卻被一位見習僧人放火將其燒燬。

【讀書徵文獲獎作品展】讀《金閣寺》,我們應該如何安放自己靈魂?

屋頂的鳳凰像

溝口第一次聽說金閣寺,是從生前的父親口中得知的。

那個時候還未長大成人的溝口,渴望著見上金閣寺一面,就像那時被外界嘲笑口吃的溝口,依舊對世界充滿期待一樣。

我意識到父親醒著。他正在拼命壓制著咳嗽,不規則的氣息急促地衝擊著我的後背。突然,十三歲的我,眼睛被巨大的溫暖的東西遮了起來,什麼都看不到了。毫無疑問,是父親從背後伸手,遮住了我的眼睛。

親眼所見母親出軌,看到父親因病去世,看到自己喜歡的女孩因為口吃而當面嘲笑她之後,溝口好像瞭解了金閣寺與自己巨大的差距。

在溝口的眼中,金閣寺帶著崇高和至高無上的權威美。不僅僅是因為它本身美麗,更是因為它背後代表的是日本武士精神,是戰敗前日本的榮耀和價值。

二戰後的日本逐漸將從前的神聖與純潔“玷汙”,這讓象徵日本傳統的金閣寺變得“醜陋",對於具有武士戰鬥情節的三島由紀夫來說,這是無法接受的。

【讀書徵文獲獎作品展】讀《金閣寺》,我們應該如何安放自己靈魂?

三島由紀夫為了寫《金閣寺》,特意去縱火犯林承賢的家鄉舞鶴調查,他自稱是因為想要“向社會報復”,可這樣的動機背後的原因又是什麼呢?

溝口就像縱火犯人林承賢一樣,母親對他給予厚望,按照母親的安排到了寺廟。但溝口曾經對金閣寺的敬畏和崇拜,卻因為一些僧人的背離行為,讓溝口陷入迷茫甚至開始逆反。

直至最後,象徵精神之美的金閣寺,在溝口的心中已成羈絆。為了擺脫這份羈絆,溝口便縱火燒了金閣寺。

那個曾經對美執著追求的少年,對漂亮女孩有過自我幻想;那個曾經帶著父母的期待而進入寺廟的僧人,對金閣寺也有著遙不可及的幻想。

溝口對美近乎病態的執著,也意味著,純淨美好的金閣寺在戰後已與當下的日本不再融合,所以溝口選擇將其毀滅,帶著對美好的期待,也帶著對現實的失望,更是對自己對美的追求的“懲罰”。

“這美麗的東西不久即成灰燼,那麼,真實的金閣寺便和我幻想中的金閣一模一樣了。”

溝口最後選擇與金閣寺共同毀滅,曾經嘗試追尋自我的溝口,最後明白除了真實的自己,一切凌駕於這之上的美都沒有任何意義。

口吃讓內心脆弱的他帶著永恆之美的金閣寺一起走向了另一種形式的“永生”。

03 當你遇到與自身無法相融的事物時,你會毀滅它,還是學著接受它?

《金閣寺》中曾有這樣一段對溝口心理的描寫:

毫不誇張地說,我人生中遇到的第一個難題,便是美。父親是普通的鄉下僧侶,詞彙貧乏,只是告訴了我“世界上沒有比金閣更美的東西”。我一想到在自己未知的地方已經有了堪稱美的東西,就不知不覺充滿了渴求和焦躁。如果美已經在那裡存在,那麼我這個存在,便是被美疏遠的東西。

【讀書徵文獲獎作品展】讀《金閣寺》,我們應該如何安放自己靈魂?

你生活中有沒有像“金閣寺”一樣的存在?它是美的存在,但也在某種意義上,它的存在證明了自己的軟弱或者失敗。

我能想到很多東西都是如此,比如對喜歡的人強烈的情緒,比如那些家長口中別人家的孩子,比如在職場總是有人可以遊刃有餘的處理各種突發事件。

大部分人對這種差距都是樂觀地對待,並且深入思考到底如何才能努力做到更好。

還有一小部分人,也就是像《金閣寺》的溝口一樣,他們嚮往著美好與愛情,但是他們的內心卻並不相信自卑的自己能夠有一天變成那些心中嚮往的美,於是,他們選擇毀滅美(“金閣寺”),他們選擇把自己逼向萬丈深淵,一起走向毀滅。

【讀書徵文獲獎作品展】讀《金閣寺》,我們應該如何安放自己靈魂?

不同於大部分都是敘事的小說風格,三島由紀夫在《金閣寺》中加入了大量的心理描寫。

其實三島由紀夫在這本書中,曾經多次表示出死亡與永恆之美的關係。

溝口對女人,對金閣寺有著強烈的熱愛,但如果她們都無法變成你渴望中的樣子,最後自卑的溝口也只能選擇在渴望美的自己面前築起高牆,選擇共同毀滅。

【讀書徵文獲獎作品展】讀《金閣寺》,我們應該如何安放自己靈魂?

其實生活中,我們又何嘗不是像溝口一樣,自卑卻又渴望著美好呢?

很多人覺得《金閣寺》這部作品讓人看完有種哀傷的意境,我並不否認三島的文筆中總是自帶這種哀婉,但是

我更願意把《金閣寺》視為一部教育小說或一部成長小說。

因為在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我們都會遇到渴望的事物與自身的能力相互不匹配的情況,這是現實,也是成長中必經的殘酷。

【讀書徵文獲獎作品展】讀《金閣寺》,我們應該如何安放自己靈魂?

《金閣寺》裡的人物就像我們在成長路上遇到的人們一樣,他們都有著對美的追求,但也有著截然不同的人生結局。

正如磯田光一所說:“金閣寺對溝口永遠意味著『理想』,這『理想』控制了他的精神,使他成為實際生活的無能者。”

三島由紀夫的文字冷豔又深情,細膩又悲涼。正是這種特殊的組合方式,讓他的文字在日本文壇耀眼奪目。

如果理想變成了生活的阻礙,那麼可想而知生活會變得多麼的痛苦和無助。不管我們對什麼美好的事物抱有期待,請先明白,任何凌駕於你自己而存在的“空中閣樓”般的美都是毫無意義的,我們應該首先專注自我的存在。

【讀書徵文獲獎作品展】讀《金閣寺》,我們應該如何安放自己靈魂?

我是每週讀三本書的San蝶,關注早安讀書,只為你推薦好書。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