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到底是什麼意思?

俗話,通俗易懂且言簡意賅。俗話是經過一代又一代的人們口口相傳並加以改進的,是集體智慧的結晶,流傳至今的俗話,有一定的道理。俗話大多數是勞動人民創造出來的,是人們對生活經驗的總結,指導著人們的生活,有些俗語歷久彌新,至今仍受用。有一類俗語,是起到警示作用的。

俗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到底是什麼意思?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這句流傳甚廣的俗語,已經家喻戶曉了,它來自於明代思想家洪應明的《菜根譚》,這句俗話的意思很明顯了,告誡人們,做人要心地善良,在不去害人的前提之下,也不能盲目的去相信別人,善良不是愚昧也不是蠢,而是有底線的。

除此之外,類似的俗語,有“萬丈深溝終有底,唯有人心不可測”、“知人知面不知心”、“太行之路能摧車,若比人心是坦途。巫山之水能覆舟,若比人心是安流”。

今天要講的這句俗語,有著類似的意思,是警示著人們,需要防人。防人不是害人,也不是不信任,而是保護自己,古人注重自己的性命,也不是貪生怕死,而是為了自己的家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俗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到底是什麼意思?

古往今來,不少英雄豪傑死於小人之手,正所謂明槍易躲暗箭難防,正人君子做事光明磊落,而小人陰險毒辣,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寧可得罪十個君子,也不得罪半個小人,正如范仲淹所說的,人的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死於小人之手,是古人所不齒的,枉費了一世英名。

俗話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到底幾個意思?

第一、一人不進廟

俗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到底是什麼意思?

一人不進廟,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一個人進了廟裡,而不能確保廟裡的安全,特別是對廟裡的情況一無所知的情況下去投靠,很可能會被廟裡的人,為了錢財而被殺人滅口,典型的例子,可以參考西遊記中的觀音禪院、水滸傳中的瓦罐寺

第二種說法,認為古代寺廟中,有很多珍貴的器皿,如果一個人進廟,廟裡的東西丟了,你就便成了最大嫌疑人。

第二,二人不看井

俗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到底是什麼意思?

也是有兩種可能,第一種是二人看井,很難防備另一個人為了名利或者其他,會趁著你在看井的時候,一把把你推入井中。另一種可能,當另一個人一不小心,失足掉落井中,而你同樣是百口難辯,成為了最大嫌疑人。

第三、三人不抱樹

俗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到底是什麼意思?

三人為何不抱樹?這裡的樹,有兩層含義,一是三人手牽著手環抱著一棵樹木,假若其中兩個人要害另一個人,他們緊拉著手不放,那麼被害的一個人,就只有任人宰割的份了。

二是三個人抬著樹木,同樣是兩個人聯手要害另外一個人,三人才抬得起的木材,是很重的,被害的人站在中間,首尾兩個人一鬆手,樹木就可能把他壓死,被害人站在首尾任意一端,中間的人只要往另一端移動,同樣會壓死被害人。

除了“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之外,還有一句叫“獨坐莫憑欄”,你知道是什麼道理嗎?歡迎評論交流。

頂部